杨荣超
(哈尔滨市公安局,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18世纪,中国出口英国的主要产品是茶叶,茶叶出口英国比重不断上升,而英国廉价工业品在中国的销路很差,造成双方间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于是,英国人通过鸦片贸易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人吸食鸦片的灾难由此引发。伴随着鸦片的持续输入,我国鸦片吸食者群体不断扩大,流向社会各个阶级,人们的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我国社会发展中消费水平低下,产业不景气,严重阻碍了我国合法进出口贸易的发展。①潘娟,邹舟.我国禁毒政策的沿革与发展[J].法治论丛,2010(05).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我国割让土地,赔付银两,被迫签署鸦片合法化的公约,致使鸦片进口量不断增多,鸦片贸易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掠夺我国财政的重要手段,鸦片进口量越来越多,大量百姓涌入吸食鸦片的人群中,导致鸦片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国产鸦片逐渐走红。②王亮,王彦威.清季外交史料(十)[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2).由于一亩地种植罂粟利润较大,可以达到普通农作物价值的数倍,政府和群众都能获得一定的利益,所以到处种植。到了1870年左右,国内本土种植的鸦片逐渐将进口鸦片排挤开来,各省市种植罂粟者,“连阡接畛,农家习为故常,官吏亦以倍利也,而听之”。③中国史学会编.鸦片战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与沿海等地相比,黑龙江省作为清代的“龙兴之地”,从康熙十九年(1680年),开始实行现行封闭政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苏联在黑龙江省北部富饶地区,偷偷种植罂粟,制成鸦片,然后贩卖到黑龙江省各地。中东铁路的全线贯通,为走私鸦片提供了交通工具。营口口岸的开通也为帝国主义向黑龙江省大规模走私鸦片提供了入口。鸦片需求量快速增长,致使黑龙江省种植罂粟的面积不断扩展,而且黑龙江省土地肥沃,适合罂粟成长条件,在罂粟成熟后,还可以在此种植其他早熟作物,④徐世昌.《东三省政略》卷6,[M].第1079页.因此种植之人甚多。除黑龙江地区自身消耗外,土产鸦片还大量售往华北等地,成为黑龙江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据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统计,黑龙江省当时的种烟地亩多达几万垧,当时烟毒的危害可想而知。
光绪年间(1906年9月20日),清末实施的《禁烟章程》是当时清朝政府严格禁烟的具体方针。主要是利用设立各种禁烟公所的方法,由上到下统筹协调各省市开展禁烟工作,形成相互支撑的禁烟局面。章程前五条主要是政界禁烟,规定各省市设立禁烟机关,所有官员要向机关如实报备。章程后五条主要是在社会上禁烟,以禁止种植、派发戒烟药等方法落实禁烟运动。黑龙江省所实施的禁烟规定主要以《禁烟章程》为基础,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的,因地制宜对章程进行了调整,如缩短禁烟期限、取消吸烟牌照等,有效推动了黑龙江省禁烟运动取得良好效果。①刘燕.清末新政时期东三省禁烟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19(06).
在禁止种植罂粟方面,限制种植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就是说,先理清全国各地种植罂粟的亩数,再登记备案,然后规定每年每户递减种植九分之一,替代种植其他农作物,九年内根绝种植罂粟。黑龙江则采取了“减少不如减多,减缓不如快减,逐减不如禁止”②周树模.周中丞(少朴)抚疆奏稿[M].文海出版社第65页.得更加积极主动的对策。因为黑龙江地广人稀,人员分布不密集,许多地方都是第一次开垦,调查罂粟种植情况并不容易。因此,黑龙江省自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开始,一律禁止种植罂粟,全部改种粮食作物,并督促地方官严厉推行,如发现违禁种烟者,坚决予以严惩不贷。
黑龙江省位于北方边界,为避免外省鸦片涌入,便责令各关卡严格检查,严行查缉异地入境人员和物品,并责令全省各地巡逻警察分区包管、分段分片逐一侦查。下令封闭烟管,坚决杜绝出售烟具情况。在省会城市设置烟膏总销售机构,所属各地下设分销售机构,统一价格回收各地土烟,并由机构定期定量销售给吸烟者,从烟量递减到完全根绝。③隋丽娟,邓天红.清末民初黑龙江禁毒成败论略[J].史学月刊,2009(8).为防止新烟民的产生,所有吸烟者必须向所在地区政府上报姓名、年岁、住址、职业及每日吸食量,然后领取吸烟凭证,作为定期、定量购买土烟的票据。至宣统二年二月初十日截止,“此后禁止吸烟,将烟膏总销售机构改为戒烟药局,制作各种禁烟药丸,烟瘾难戒者仍由戒烟局凭证给烟,每旬减药一成加药一丸,予限三月净尽”。④徐世昌.《东三省政略》卷6,[M].第1079页.
清政府要求所有在京外文武官吏,60岁以上吸烟者给予从宽处理,免于谈议。60岁以下吸烟者,可自行申报,并规定限期戒除(一般为半年),期限内暂时不予开除,到期后朝廷将选派专员进行复查核实,如彻底戒除,仍然允许继续供职。如果隐瞒不报,一旦发现,立刻开除讯问。黑龙江还在省会开设了禁烟机关,选派倪嗣冲为机关首领,并选派下属辅助处理各项公务,禁烟机关要检查黑龙江各级文武官员吸烟情况,设定戒除期限,若超期未戒或有意隐瞒,将严惩不贷,禁烟机关所下发的章程要求各地一律按规定处理。黑龙江禁烟办的规定以实施的《禁烟查验章程》为依据,要求其所属成员按照规定进行查禁。从政府禁烟开始,要求各级官吏如实填写吸烟情况,患烟瘾者全部进入规定场所戒烟。同时,清政府认为虽比较注重核查官员是否戒除,但社会上的绅商士民也应全部戒除,并责令官员对社会民众吸烟情况也要随时查办。
在清政府的严密监管和严厉敦促下,在全国一致实行禁烟的有利条件下,黑龙江省成为全国禁烟成绩斐然的五省之一(五省分别为奉天、吉林、黑龙江、山西和四川),一时呈现出既无“洋药”“土药”输入,又无罂粟种植的可喜局面。⑤隋丽娟,邓天红.清末民初黑龙江禁毒成败论略[J].史学月刊,2009(8).
烟馆是吸食鸦片的主要场所,也极大地促进了烟瘾传播。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一月初一日,财政局下令关闭一切烟馆,要求全部烟馆六个月内进行转业,违反规定者烟馆一律封闭。为有效开展禁烟馆行动,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二十二日,巡警总局下令“所有烟馆营业到四月十五日限满后禁止营业,均应一律发止以除痼疾而清内政”。各地官员担心会有未及时掌握消息者会突然失业而无法谋生,因此,多次出告示让民众得以消息,严格执行禁烟令,对违反规定者,严肃查处重罚。
为更加有效地实现政府人员戒烟,《禁烟章程》要求,六十岁以下曾吸食烟毒的官员,可以主动说明情况并限期戒烟,超期不戒或故意隐瞒不上报人员一律从严查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二月,“饬蒙古协领衙门转饬十四司,若发现官兵吸烟毒,一律革职,限期不戒者,立即弃之,以示严惩”。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清政府钦派禁烟大臣进行查验各级官员,“若发现未戒除洋烟者,一律革职处理,刻已分饬各省一律派员严密稽察云”。遂黑龙江省再次下令“严格按照上级指令执行”,“凡是司道以下以及实缺候补各员,如平时有烟瘾嗜好或主动上报戒除后再次复吸,一旦发现立予撤回,无缺者即行停委”。政界戒烟的进展和成果是确保禁烟运动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方面,通过官场戒烟毒,发挥了以上率下的作用,为民众戒烟起到了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官员自身戒除烟瘾才能站稳立场,更好地发挥履职担当的能力,保证监督审查民众的公信力,为政策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戒烟善会由各属督抚及地方官督率公正绅商广为设立,以充分发挥其在劝导戒烟方面的主要作用。为更好地营造全民禁毒风气,黑龙江省先后成立官方戒烟协会,鼓励有烟瘾人员进入协会戒烟。同时,伴随禁烟毒行动的开展,群众的禁烟毒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一些睿智的商人和有志之士自发成立戒烟会,帮助中下层群众戒除烟毒侵害。发表咨文示谕民众“北洋一带立北振武社,而各社总以尚武为宗旨以戒烟为首务,推广之神速真令人有不可思议之奇者,设全国志士皆如曾丁二君则将见此毒可汲,其我东三省之同志者,滴血未凉寸心莫死怎安忍坐视同胞沉沦苦海”,“之后东三省振武社由奉天省推广至吉林和黑龙江,各州县之官绅多备禀来省俟,该社成立后预备为该社之分社,足证东振武社之远大规模矣”。东振武社开办以来在社会上戒烟成效显著,预约挂号领药人员络绎不绝,呈现出戒烟形势大好局面,机构内又开设演讲室,利用演说的手段宣传鸦片的危害,现场人气高涨,经常座无虚席,该社开办不久戒烟人员逐渐增多,发挥的成效不可估量。
纵然黑龙江省当局颁布了诸多禁烟规定,依旧无法改变禁烟毒运动失败的命运。黑龙江省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日本和俄国长期觊觎,制造事端,扰乱了禁烟局面,加大了禁烟难度。此外,内部的禁烟力量不足,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禁烟毒收效不大。
黑龙江位处我国最北部,与俄国接壤。俄国虽然没有像日本一样,公开大规模贩运售卖鸦片,但很早就觊觎黑龙江,大量的鸦片偷种走私,加之国家内忧外患的大环境,导致禁烟毒政策无法有效实施。1840年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陆续签订多条不平等条约,黑龙江地区渐渐成为帝国主义觊觎的地方,随后美国、日本、荷兰、俄国等国家在营口建立领事馆,为一系列侵略活动做好了准备,之后,英、美、德、法等10余国家轮番入侵东北地区,他们的政治主张是推行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经济上实施了现行的掠夺和赚取贩卖鸦片的利润,导致我国大量白银外流,除日本和俄罗斯之外,其他国家也想在东北地区贩卖鸦片,只是日本和俄国始终占据着东北大部分地区,导致很难有空隙进入。
清政府对罂粟的种植时禁时弛,举棋不定,罂粟种植总面积增量惊人,鸦片吸食者人员大幅度增加,鸦片使用量急剧增加,烟馆遍布各地,吸食者遍及社会各阶层。与此同时,甲午战争战败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民族危机愈演愈烈,清政府为了更好地改变不利的局面,拯救其颓势,再度严控。但鸦片流入市场时间较长,范围较大,危害已深,铲除难度巨大。在清末新政中再次采取了禁绝政策。但是清朝统治者在没有明确禁烟毒核心理念下,迫于压力发布上谕,这必然影响下级官员对于禁烟毒政策的理解和实施。在黑龙江地区,历届执行禁烟政策的官员,仅有少数人能理解禁烟政策的意义,树立禁烟毒的坚定信念,大部分人还是被动执行上级指令,根本无法树立禁烟观念,导致在金钱的诱惑下,贪污受贿,成为禁烟路上的绊脚石。另一方面,清政府禁烟毒思想不够成熟,禁烟政策经常朝令夕改,极大地影响了黑龙江禁烟毒效果。①王香.浅析清末东北地方政府的禁烟斗争[J].世纪桥,2008(8).
黑龙江省改制前,地方权力基本掌握在军领手中,以军区为主导的行政体制并没有对地方形成专门的禁烟政策,大多数人员只是应付了事,因此,禁烟行动基本上是徒劳的。纵观清末新政,从清政府实施的《禁烟章程》十条,到黑龙江结合地区实际出台的禁烟政策,主要是以官员戒烟为样例,他们一方面是现行政策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一方面肩负着对人民群众的启蒙教育。为此,清政府在出台《禁烟章程》时,高度重视官员禁烟的必要性,官员禁烟规定变得更加严格。然而,在整个禁烟过程中,一些嗜烟成瘾或沉迷鸦片的官员拒绝戒烟,他们不如实填表说明,谎报成瘾情况,这些官员不是不清楚戒烟是国家发展大计,而是因为嗜烟成瘾,推卸责任,不愿担当作为,甚至有官吏作法自犯,串通一气,聚集一起偷吸鸦片。此外,巡警是黑龙江禁烟政策最重要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官员不履职尽责,导致烟贩借此机会大面积私下销售,一些官员甚至为了满足私欲收贿受贿,不仅使禁烟政策无法实施,也丧失了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极大阻碍了禁烟毒的进程。①刘燕.清末新政时期东三省禁烟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19-06.
清末时期,黑龙江省由于体制改革花销款项较多,经济较为紧张,民政部门经费不足,禁烟机关所需费用大部门来自牌照捐赠和禁烟罚款,依靠财政拨款数额较小。黑龙江省将自身体制改革和外交活动两手抓,各项事务所需费用数额较多,还要巩固千里之外的边防,财政已捉襟见肘,然而各项事务皆需财力支持,造成现行禁烟政策的财政支出大打折扣。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总督下令因军队急需财政拨款,禁烟所需款项支付困难,为了更好地节省预算,将禁烟所并入警务局之中。②禁烟公所归并巡警局[N].盛京时报,宣统三年十一月二十日(五).禁烟机构的设立对于现行禁烟政策的顺利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在黑龙江省禁烟政策的宣传和实施中举足轻重,政策呼吁嗜烟成瘾者进入机构治疗,有效促进了戒烟行动。此外,政府对未入机构治疗人员发放官方的戒烟药,也起到了公益宣传的作用,但受限于财政支出紧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禁烟机关发挥作用。
尽管东三省督抚和黑龙江地方官一再下令禁止种植罂粟,但在利益驱动下,农民不惜冒险偷种土烟,特别是双城区一带,偷种鸦片者人员众多,在黑土地的滋润下,罂粟生长茂盛,每垧地可获利润是其他粮食的数倍,致使乡民播种罂粟人数不断增加。哈尔滨地区亦是如此。禁止鸦片种植是黑龙江省禁烟政策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从源头入手才能尽快实现禁烟,但是一些农民只顾谋取眼前利益,偷偷种植罂粟再私下售卖,这种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影响和阻碍了黑龙江省禁烟毒政策的顺利实施。
清末民初期间,禁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依靠官绅阶层的努力,虽然百姓是大多数群体,但领导和执行人员都是各级官员。清政府主要是在严格要求官员方面下功夫,没有充分利用民间群众力量,禁烟行动仅靠官员也是无法实现的。黑龙江省的一些官员,以及关心禁烟运动的开明志士们都意识到这一点,于是,黑龙江省民间自发成立戒烟会。虽然使民众树立了一定的禁烟意识,但禁烟机构牵涉到的人民群众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既包括大量的吸烟者,还包括生产者和贩卖者等,戒烟会没有充分发挥民众力量,禁烟运动的成果慢慢就消失殆尽了。
中国是深受毒品危害的国家,鸦片烟毒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回顾历史,清末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禁烟政策,一定程度上整顿了社会风气。清末民初黑龙江禁烟毒措施的实施,责令所有烟馆在半年内进行转业,不服从命令者一律关停,地方政府多次发布公告让群众知晓封禁烟馆事宜,为民众转行打好提前量,有效防止大量人员失业而无以谋生,所有政府官员能够严格遵守和执行禁烟政策的规定,对违规人员严厉惩处,这些禁烟毒措施在一定上扭转了社会颓风,减少了毒品危害。
目前,世界一些国家部分毒品合法化,特别随着2018年加拿大大麻合法化,美国大部分州大麻合法化,世界一些国家毒品合法化呼声也不断出现。就中国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毒品问题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禁毒人民战争可持续发展。但是中国毒品形势依然严峻,回顾近代毒品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面对一些国家毒品合法化的做法,在中国毒品一定要禁绝,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清末以来的禁烟毒运动不仅普遍提升了群众的思想认识,创作出诸多具有价值的理论文献。在清末民初期间,许多文人学者的著作,也为我们了解清代禁烟毒历程,以及对当今禁烟毒立法和政策工作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王香的《清末民初东北地方政府禁烟运动初探》,高瑛、刘丹阳等《清末民初吉林禁烟》,张旗著《清末黑龙江省禁烟运动研究》,这些历史著作,为我们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结合新时代禁毒立法特点,为禁毒立法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清末黑龙江禁毒举措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其对于毒品蔓延的作用和局限,让当代禁毒工作少走弯路,规避不当举措带来的各种影响,并充分吸收和借鉴历史上的禁毒举措,以史明镜,科学部署当代禁毒工作举措,有效提升当代禁毒工作水平。
鸦片泛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黑龙江作为清政府的龙兴之地,影响独特,禁烟形势更加复杂。在清朝廷颁布的《禁烟章程》的基础上,黑龙江结合地区实际制定禁烟规定并严格贯彻落实,在禁种、禁运、禁售、禁吸上全面禁烟。纵观黑龙江省禁烟运动本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不意味着成功。黑龙江的禁烟规定主要是按照清朝廷的《禁烟章程》制定的,而清朝廷的《禁烟章程》并未结合各地具体状况,导致政策无法有效落实,成效大大降低,这也体现出清末朝廷各项政策的不够完善。回顾整个清末民初时期黑龙江省的禁烟运动,其中包含的黑龙江省官民的禁烟努力,以及禁烟运动在各种因素交织下所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局限,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清末时期烟毒对于国家的危害,至今历历在目。鸦片在中国近代史上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让本来就处于水深火热的人民雪上加霜,成为当时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指标。研究清末的禁烟毒问题,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透视近代中国社会真实发展进程,清晰看到清末期间禁毒政策的变化,国家发展形势的变化,扩大社会历史研究视野,让专家学者可以汲取历史经验,对当今发展禁毒事业提出更有意义的建议。
清末禁烟毒行动能够取得成效,依托群众力量是一项有效举措。随着禁烟毒运动不断推进,群众树立正确禁烟意识,一些开明商贾和有志之士主动成立民间戒烟会,帮助中下层群众戒除烟瘾,群众的觉醒是禁烟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从长远看,清末时期国内禁烟毒大浪地掀起,除了禁烟毒运动本身取得一定实效外,还有效地启动了群众的戒烟毒决心。清末时期的禁烟运动,昭示着人民群众在禁毒事业中更加紧密团结,再不能容忍毒品对于国家民族存亡的侵蚀,禁烟毒行动已成为全国各民族的一致共识。
改革开放后,毒品卷土重来。面对毒品危害,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参与禁毒人民战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开展禁毒斗争,禁毒人民战争取得辉煌成就,面对严峻的毒品形势,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形成禁毒合力,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
清末禁烟运动成果之一是1909年在上海召开了万国禁烟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开启了国际间禁毒合作的大门,是国际禁毒合作的开端。清末期间,中国政府禁毒运动在自上而下的禁毒政策引领下,不断需求国内外支持,在国际上赢得了极大声誉。自禁烟毒运动启动以来,就受到了各阶层的大力支持,各项禁烟毒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因此,在1911年,禁烟毒目标已基本达到预期,大规模种植已经灭绝,战果颇丰,让外国人对我国禁烟毒的政策落实较为震惊。①黄志红.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6-05.①而禁烟也促进了近代史上实业的发展,如在“清末新政”推动下,黑龙江地区用小麦、玉米、大麦、豆类等农作物代替了鸦片种植,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也缓解了长期缺粮的社会矛盾,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肯定性好评。
目前,毒品问题成为世界性问题,并引发日益严重的治安问题和广泛的社会问题,毒品危害只靠一个国家是不能消除的,必须加强国际间的禁毒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战胜人类共同的敌人毒品,达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