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及其新时代启示

2022-02-04 23:15王菲菲周丽琳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伦理道德科学技术

王菲菲,周丽琳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伦理风险和治理挑战,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要遵守的价值准则,要保障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行稳致远,必须处理好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习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科技自立自强摆在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位置。当前我国正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揭示了科技异化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出科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等观点,为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利于我国不断完善科技伦理治理体制,科技伦理监管体制以及科技人员自律机制,对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科技伦理的内涵

科技伦理是指科技活动及应用过程中人与自然、社会和人本身之间关系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以及科技与伦理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是在科技范围内贯穿于社会体系各个方面的伦理价值和标准。科技伦理不仅包括科学技术本身应当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还包括科学技术在研究、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以及和社会伦理要求之间的关系。

二、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经历了从萌芽到形成的一个完整过程,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各个发展阶段中经典文献对科技伦理问题的阐述,可以从科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凸显,科技与伦理之间的辩证关系,科技异化中的伦理思想以及科技的终极价值是为全人类服务四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科技伦理的主要内容。

(一)科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凸显

马克思不仅把科技看作变革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还把科技看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首先,人的感性需要和感性活动是科技产生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感性需要”是全部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科技的产生是人的“感性需要”的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其次,马克思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1]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使人能够通过科技活动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此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展现。因此,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其成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逐步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其成果是人类事业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凸显和象征。最后,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革新,都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马克思把科技看作人类的生产力之一,科学技术以多种方式推动着社会前进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前进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科技和伦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明确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技的每一次巨大变革,都会推动着社会伦理道德的发展进步。马克思认为,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不是绝对统一和完全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1.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伦理道德向前发展。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科技的进步必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由低级不断向高级发展。科技的不断发展还会推动新的社会关系的形成,产生与一定社会关系相适应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科技促进了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科学技术本身蕴含着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知识,能够增强人们的认知能力和预见能力,帮助人们明辨是非,破除各种封建迷信的影响,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社会伦理道德反作用于科学技术。社会伦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人类历史上任何科技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又依赖着一定的伦理道德来维系。因此,科技的产生、发展和成熟都离不开社会伦理道德的支撑,没有人的伦理道德,也没有科学技术的产生。在正确伦理价值观念的引导下,科学技术可以获得迅速的发展。反之,如果没有正确伦理观念的引导,科技就会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导致一系列不良科技活动产生,阻碍科技向前发展。

(三)科技异化中的科技伦理思想

马克思科技异化主要指人类运用科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科技活动及其科技成果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影响自然、社会和人自身,造成资料浪费、环境破坏、人性扭曲等问题,制约着人及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异化中的科技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自然、社会和人本身三个方面。

1.人与自然。在马克思看来,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不是自然的主导者,而是自然的一部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2]这说明,当人们的生产活动不尊重自然规律时,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恩格斯还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界的破坏,随着自然科学不断发展,资本家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往往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2.人与社会。科技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但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异化后果。马克思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了战争的破坏性随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严重,马克思提到:“蛮族的入侵,甚至是通常的战争,都足以使一个具有发达生产力和有高度需求的国家陷入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的境地。”[3]这也说明了社会在一些情况下并没有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进步,反而激发了严重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技异化所导致的人与社会的异化还体现在社会秩序的混乱、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等方面。例如,科技的进步使得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人类在自然环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和噪音越来越多,对资源的掠夺越来越严重,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3.人与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社会伦理关系的内部矛盾。马克思提到:“机器大工业化的生产颠倒了人与机器的关系,机器成为‘主人的机器’,而工人则成为接受机器奴役的‘奴隶’。”[4]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而在工场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工人逐渐丧失自身的主体性和主导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和限制。资产阶级一昧地追求利益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效率,不顾后果地使用科学技术,忽视科学技术的合理性、规范性和道德性,造成了一系列的人性扭曲、伦理道德等问题。

(四)科技的终极价值是为全人类服务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与理想,因此,为全人类服务是马克思科技哲学的终极目标。马克思说过:“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5]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技的终极价值。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科技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极意义,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凸显;在《自然辨证法》中,恩格斯指出,人类既要充分运用自然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又要树立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自然。因此,人类要走向自由和解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其成果是一代又一代人类智慧结晶,是全部人类历史继承发展的结果。科学技术成果属于全人类,科技工作者要致力于为全人类服务的远大目标,自觉将科技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使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惠及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科学技术真正实现为全人类服务的目标。

三、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的新时代启示

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发展出现的伦理问题也更加复杂和尖锐。在实现科技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科技异化的问题,使科技朝着人化的方向发展,实现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对我们客观认识和处理当今社会存在的科技伦理问题,实现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伦理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以人为本,使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科技的本质是人的科学,始终关注人的需要,为全人类服务是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的精髓所在。马克思认为,科技是由我们人类共同创造出来,我们创造科技的目的就是为全人类服务。因此,我国的科技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根本原则,时刻警惕科技异化,防止科技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努力消解科技活动带来的负面效果,明确科技活动的人本价值,使科技真正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造福于全人类。

1.消解科技活动带来的负面效果。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新时代各种新兴科技不断出现和发展,人类进入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科技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和全面。在这种时代条件下,最大程度发挥科技的积极意义,消解科技活动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科技异化中的伦理思想向我们揭示了科技技术对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科技和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之间的关系,努力消解科技活动带来的负面效果和不良影响,真正发挥科技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使科技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2.明确科技活动的人本价值。任何科技活动及其应用都应该以现实的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站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上,阐述了科技对人类自由解放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因此,在进行科技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明确科技活动的人本价值,要体现科技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避免让科技的创新发展与人的需要相背离。随着社会的飞速前进,人们在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而有所改变,科技发展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即健康的、对人民群众有益的需求,使科技成为推动人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

科技伦理的治理需要正确伦理规范加以约束和引导,明确科技伦理治理准则,不断健全我国科技伦理方面的治理体系,有利于增强我国克服科技领域存在的伦理风险和问题的能力,提升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完善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科技评价是科技活动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影响着科技活动和成果的反馈。我国的科技评价机制目前还存在着标准不科学、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的创新发展。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科技创新实践,必须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合理性,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一方面,科技成果的评价要坚持以创新为核心,以质量和贡献为标准,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社会价值,控制奖励数量,提升奖励质量,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整合。另一方面,科技部要发挥主责作用,带头做好科技评价改造的组织实施,开展针对性的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的科技成果评价经验,为其他地区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不断促进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2.完善科技伦理监管机制。科技伦理的有效监管是科技伦理治理准则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进入新时代,各种新兴科技得到迅速发展,我国进入新一轮的科技产业革命,如果监管不力,就会危害社会和国家安全,如果监管过度,就会抑制科技活动创新。因此,要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伦理监管机制,加强科技伦理监管,完善相应的责任追求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同时健全科技伦理监管规则,完善监管程序,加强对科技滥用等行为治理。通过公开透明的规则制定和监测等程序,使科技伦理监管过程具备充足的理论依据,不断完善科技伦理风险的评估和监管,将科技风险控制在社会可接受范围内。

(三)坚持科技利民,加强科技工作者伦理道德建设

建设科技强国,人才是关键,培养一批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高素质科技工作者,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马克思在论述科技伦理思想的同时十分注重科技工作者的伦理道德精神,他认为,科学家要积极为科技事业献身,要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品格。因此,要加强科技工作者伦理道德建设。

1.引导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价值观是决定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重要因素,正确的科技伦理观是科技工作者成为高素质科技人才的重要因素。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成果和创新固然重要,但是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遵守伦理道德也十分重要,高素质的科技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在强调科技创新的同时也一直倡导科学工作者的正确价值观念和责任担当,注重引导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强化科技工作人员的伦理责任和人文关怀精神,要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人类而不是贻害社会,对科技工作者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使科技人员在正确科技观指引下,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敬畏和珍惜职业,在进行科技活动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使科学技术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2.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自律意识。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科技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具有优秀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自律意识不强的科技工作者,容易失去科技道德底线,受到商业利益的诱惑和资本力量的裹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只有不断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自律意识,才能促使他们自觉遵守科技伦理和科研规范,守住科技伦理底线。一方面,要引导教育科技工作者坚守科学道德底线。自觉遵守科技伦理,坚持把科研和做人统一起来,自觉抵御外部诱惑,恪守职业道德,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担当起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使命[6]。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管理和保障,坚决反对一切科技抄袭、学术造假等行为,充分调动科技创新人员的积极性,鼓励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坚持道德伦理和学术研究的统一,形成弘扬科学精神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科技人员自律意识。

(四)发展绿色科技,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向我们揭示了科技异化中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的异化,阐述了科技创新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息息相关,“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变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坚持发展绿色科技,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观。科技的创新发展改变着全球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给人类带来许多福祉,也造成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风险问题和社会灾难。利用科技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同时,要尊重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观,在进行科技创新的同时要恪守社会伦理道德准则,积极倡导负责任的科技创新,加强对绿色创新技术的扶持,促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良好转化,使科技创新活动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绿色科技创新规范体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让科技成为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建设性力量。

2.坚持为全人类服务的生态文明观。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现实的人”,实现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的终极目标。习近平指出:“绿色科技已成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是人类建设美丽地球的重要手段。”[7]因此,发展绿色科技,可以使科技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绿色科技创新以保护环境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提,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经济利润的最大化,也要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依靠绿色科技创新,只有将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远大梦想。这要求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有长远的远光,不能局限于眼下获得的利益,要着眼于全球和全人类建设生态文明,让科学技术成为人类长久发展的进步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结语

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内涵丰富,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研究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及其主要内容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当代中国科技事业的日益发展壮大离不开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的指导。要继续以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伦理观,科学推进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活动的伦理边界,保障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为深入实施“科技强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伦理道德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我国仇富现象的伦理审视研究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