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晶, 关英明
(1. 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世界各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本国语言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目前,世界上约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了260余个国际语言传播机构,以传播本国或本地区语言与文化为使命。(1)李宇明,唐培兰.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发展历史与趋势[J].语言文字应用,2022,(1).其中具有较广泛影响的有法语联盟、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卡蒙斯学院、塞万提斯学院、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孔子学院、世宗学堂等。这些语言传播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双重传播价值,一是发挥表层传播力。作为推进本国或本地区语言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以传播本国语言与文化为主要任务;二是发挥深层传播力。在传播本国语言与文化的同时,助力提升本国语言的国际话语权,在参与全球语言治理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迁,尤其是后疫情时代线下教育受到阻滞,在线教育横空霸屏,文化多样性、语言多元化之风日盛,这些都需要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应时调整、平衡、突破及全面融通。
学界大多从宏观视角探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问题,围绕传播格局、视野、姿态、价值和路径等探讨提升国际传播实效,重构国际传播理论体系,(2)周亭,孙琳.新理念、新思路、新实践:国际传播“学”与“术”的创新[J].对外传播,2021,(12).围绕国际传播“五力”,提出需“硬设施”与“软设施”建设齐头并进,加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的建设。(3)黄娴,丁伯铨.论国际传播“五力”——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新闻爱好者,2021,(8).一些学者关注语言与文化在国际传播的重要地位,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探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语言价值策略、语言效用策略、语言成本策略和语言收益策略,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时要采用通用性与差异性、吸引力与传播力、必要投资与节约成本、现实利益与长远效益相统一的创新策略。(4)陈婧婧.语言经济学观照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创新策略[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7,(3).从传播内容、媒介、主体、方式方法等角度探讨文化传播应“传播什么”“通过什么传播”“谁来传播”“怎样传播”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5)陈斯拉.以文化为基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2-07(008).
近年来,中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学界密切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有学者对“中文国际传播能力”作出界定,认为中文国际传播能力应为中文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按照语言传播规律增加语言的传播价值、获得国际语言地位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包括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能力、中文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能力、中文国际传播服务能力、科技赋能中文传播能力、中文产品生产能力、中文国际传播风险防范能力等六大要素。(6)李宝贵,李辉.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内涵、要素及提升策略[J].语言文字应用,2021,(2).在世界各国开展的中文教育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构成,(7)王春辉.历史大变局下的国际中文教育——语言与国家治理的视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中文国际传播对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8)吴应辉.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10,(3).可见,国际中文教育是提升中文国际传播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助力提升本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是各个国家语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核心力量,积极参与全球语言治理,努力提高本国语言国际传播的影响力,服务本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往学界对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研究涉及机构的历时发展状况研究;(9)曹德明.国外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6.语言文化传播与国家语言政策、国家战略相互关系的研究;(10)张西平,柳若梅.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关注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办学状况的比较研究(11)刘晶晶,吴应辉.孔子学院与其他语言传播机构办学状况比较研究(2015~2017年)[J].民族教育研究,2020,(6).等。但对于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具有何种传播价值,如何提升本国语言国际传播能力,以及如何助力提升本国国际传播能力还少有论述。鉴于此,本文以上述研究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语言传播机构传播价值的分析,总结共性特征,探究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提升本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有效路径。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他指出,应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1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6/01/c_1127517461.htm.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以及对“五力”的详细解读,为如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指明了发展道路和工作方向。
1. 逐步扩大语言教学规模,构建区域化、体系化传播媒介集群。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语言文化传播媒介,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数量多、范围广,具有区域化发展特点,其“区域化”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地理区域,也可以是出于不同需要,或根据不同标准,人为划分出来的跨行政、跨国区域,(13)李宝贵,刘家宁.区域国别中文国际传播研究:内涵、进展与优化策略[J].语言文字应用,2022,(1).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在一定区域内发挥传播力、影响力,并最终形成世界性的规模化、体系化传播媒介集群。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孔子学院作为国际中文教育龙头品牌,已在162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包括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孔子课堂,法语联盟在132个国家建立832个分支机构,英国文化委员会在106个国家建立了177个分支机构,歌德学院在98个国家建立了158个分支机构,卡蒙斯学院在90个国家建立了152个分支机构,世宗学堂在60个国家建立了180个分支机构,塞万提斯学院在44个国家建立了88个分支机构,且拥有1000余个西班牙语考试中心和资格认证体系合作机构,多样化的语言文化传播媒介实现资源整合,发挥联动协作的传播效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全世界构筑的“樱花联盟”影响广泛,除了在24个国家建立29个分支机构外,还通过近300个“樱花联盟”会员单位作为传播媒介推广日语和日本文化。
2.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完善国际传播格局。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拥有较为稳固的受众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各机构以面授为主,以2017年为例,孔子学院全年学习者人数共计232.1万,其中面授人数达170万,在线学习者人数62.1万;法语联盟面授人数达49.1万,在线学习者为1.57万;歌德学院面授人数为29.17万,在线学习者人数36万;世宗学堂面授人数为5.62万,在线学习人数达12.02万。(14)刘晶晶,吴应辉.孔子学院与其他语言传播机构办学状况比较研究(2015~2017年)[J].民族教育研究,2020,(6).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如同催化剂一样,加速了语言课程领域的在线教育革命,各个国际语言传播机构陆续开发出适应多种需求的数字课程。在法语联盟的823个分支机构中,2020年提供在线课程的分支机构达527个,比2019年增加116%,在线学习者人数陡增至22万人,比2019年增加768%。歌德学院“德语在线课程”(DEUTSCH ONLINE)不断研发创新,从提供个人语言学习服务的在线课程,到提供集体课程的“德语在线小组课程”(the Deutsch Online Gruppenkurs),还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研发“德国在线混合学习课程”(Deutsch Online Blended Learning),满足德语学习者自主学习需求。数字课程的开发和在线教学的创新发展,使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始终保持对学习群体的吸引力,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适应性提升措施,使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稳固发挥国际传播功能,不断完善国际传播格局,提升本国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积极参与全球语言治理,助力提升本国语言的国际话语权。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发展使命兼顾国家使命和人类使命两大方面,其中国家使命是根本,多数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已逐渐拥有人类使命的自觉意识。(15)李宇明,唐培兰.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发展历史与趋势[J].语言文字应用,2022,(1).尽管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政治倾向在不断弱化,但国家使命感的存续必将持久地推动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努力塑造和维护本国国际形象,为本国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保护国家利益,赢得国际支持,通过语言文化传播助力提升本国语言的国际话语权,并在参与全球语言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1. 将提升本国语言的国际地位作为提升本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手段。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在成立之初,便肩负着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巩固本国国际地位的使命。歌德学院成立于1951年,为重塑德国作为世界文化大国形象,歌德学院从建立之初就重视对德国文化的宣传,以重新赢得世界各国的好感与信任;英国文化委员会成立于1934年,致力于通过创造机会、建立联系和增进信任,建立起英国与世界各国以互惠为基础的理解与合作,英国文化委员会在英国全球影响力的广度和深度,对英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以及英语的全球地位等方面做出特殊贡献。法语联盟是以传播法语、弘扬法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公益机构,于1883年创办,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6)曹德明.国外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6:133.法语联盟在开展语言文化传播的同时,聚焦法语国际地位的提升,积极推动法语在国际会议和国际化传媒活动中的应用,努力提高法语的国际话语权。
2. 将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本土化发展作为提升本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途径。本土化发展是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论题,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作为本土化传播媒介,打造出既适应本土需求,又发扬本国文化优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成果。在课程本土化建设中,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积极打造特色课程,如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与中国武术协会合作,开办中医、中国武术等特色课程;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开设地震救助课程,基于受众对日本音乐、动漫等日本流行文化的喜爱,将原有语言课程进行调整和完善;世宗学堂针对“韩流”开设相关文化课程,提高本土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断增强本国语言在世界各地的吸引力。在师资本土化建设中,法语联盟、英国文化委员会等机构注重分支机构在当地管理,提高自主性,师资队伍中管理者比例较高。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世宗学堂等机构专门派遣文化教育助教,开展本国文化的社区宣传和教学服务工作,其就职要求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本国文化,拥有传播本国文化的强烈意愿,而对学历和教学经历则没有强制要求。在教学资源本土化建设中,聚焦本国优势,立足国内开展不同领域的教学资源研发合作,如英国文化委员会将儿童英语教学与阿德曼动画公司塑造的世界著名动画形象“肖恩绵羊和蒂米”结合,开发出面向2~6岁儿童的英语学习品牌“肖恩羊和蒂米时间”,为学习者提供系列化的儿童英语学习资源;世宗学堂与阿里郎电视台合作开发视频教学资源《韩国文化故事》,在精美的视频中展示传统韩国音乐、K-Pop音乐和韩国美食,使受众在感受视觉冲击的同时,加深对韩国文化的理解。(17)刘晶晶.世界主要语言传播机构办学状况比较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21:91.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本土化发展实践,实现了推力和拉力的结合,打造出多主体、立体式的国际舆论场,实现本国国家形象和语言形象的共同塑造,对提升本国语言的国际话语权,增强本国文化感召力和本国语言的国际说服力具有重要价值。
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发展状况对语言国际传播产生影响,语言国际传播速度和水平是语言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发展实践中,采取何种手段提升语言国际传播能力,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哪些特征,已成为分析研究世界主要语言传播机构发展的重要论题。语言国际传播能力是一个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和语言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8)李宝贵,李辉.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内涵、要素及提升策略[J].语言文字应用,2021,(2).对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提高本国语言国际传播能力问题的深入思考,也是进一步探究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如何助力提升本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前文分析,可将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助力提升本国国际传播能力的表现归纳为五大特征,分别为使命感、服务观、供给性、合作式和市场化。
1. 从国家使命发展到自觉意识的人类使命。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发展体现使命感,其中国家使命是基础,人类使命是基础使命的延伸,国际语言传播机构传播过程中逐步形成以国家使命向自觉意识的人类使命演进的逻辑序列,最终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工程。坚持国家使命,需转变以往一以贯之、自上而下式的输出国引领式传播观念,以推进世界各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全球视野,向世界各地分享本国经验,同时在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互动中,关注民生、倾听回声、接受挑战、应对危机。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应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立足于多语世界,突出本国特色,发挥本国优势,优化语言教学质量,提高语言国际传播效率,促进语言交流和文化交融,增强国际传播的感染力,进而塑造本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本国语言的国际影响力,使语言国际传播成为促进国际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和谐、社会进步、性别平等的重要推手。
2. 关注国际社会与人类命运。歌德学院将面向难民的德语教学作为德语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难民通过学习语言参与德国社会生活。在弗莱堡、慕尼黑、安曼等地的歌德学院开设大量难民专用德语课程,帮助难民们尽快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针对难民和其他新移民语言生活需要,开发“我的德国之路”(Mein Weg Nach Deutschland)服务型教学与生活门户网站,提供在线教育和咨询服务。英国文化委员会为应对叙利亚难民向黎巴嫩迁移的现实状况,通过专门的教师培训项目来提升当地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为黎巴嫩提供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满足6万名叙利亚难童英语学习需求,同时协助黎巴嫩解决难民融入、社会包容与反歧视等问题。
3. 积极应对国际社会公共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严重阻滞了语言国际传播步伐,各个国际语言传播机构面临着学习者“退群”、活动大幅减少、分支机构临时关闭等发展困境,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在困境中开辟新路、增强发展动力成为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共同发展需求。其中,实施快速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法语联盟基金会2020年10月召开的第一届法语联盟全球数字大会就是其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显著标志,全球健康危机发生后,法语联盟提出“重塑自己”,鼓励发挥高度的灵活性和团队创造力,优化数字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分支机构的自主意识,使法语联盟形成新型数字化联盟网络,将全球法语联盟聚集在联盟网络中合作共赢。疫情下,孔子学院线下教学转为线上,师资队伍坚守岗位,占总数90%以上的教师队伍保持稳定,表现出了汉语国际传播者的大爱和坚持,尤其是在黎巴嫩首都大爆炸的艰难发展形势下,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孔子学院在当地影响力不断扩大,中文学习在黎巴嫩学生中越来越受欢迎。(19)专访:中文学习在黎巴嫩学生中越来越受欢迎——访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黎方院长安托万·胡卡耶姆[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889778052625174&wfr=spider&for=pc.塞万提斯学院始终致力于促进西班牙语世界共同官方语言的国际传播,2020年10月,由女王主持的塞万提斯研究所所长年度会议中,提出要巩固西班牙语在数字化平台和启动应用程序方面的影响,并将不同的西班牙语教学模式(线上和线下)及数字化转型过程作为中心议题进行讨论,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西班牙语的全部潜力。
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公信力来自机构运作过程中所积累的当地社会的认可度和可信任度,国际语言传播机构通过提高服务意识来增强国际传播的公信力是服务观的实践路径和重要目标。
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坚持服务观的表现在于,通过语言传播与交流互动,服务人类社会语言生活,积极参与全球语言治理,解决语言冲突、语言沟通与交流障碍,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世界”服务。坚持服务观,应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和传播布局,依托语言国际传播的生动实践,厘清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还要努力探索“自下而上”的治理路向,转变权力重心,创新体制机制,突出优势和特色,应其时、应其势、应其利,从而提高国际传播的公信力。
1. 服务当地社会普适性需求。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根据外交关系发展形势,制定面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别性发展策略,2013年起,实施服务东南亚地区的文化策略项目“WA计划”,向东南亚国家派出“日语帮手”,组织各类文化交流项目等,促进日本与东南亚社会的和谐与融合;在大洋洲、中南美洲等地区,由于当地民众对日本文化了解甚少,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启动让日本电视节目走入当地电视媒体项目,推进日本优秀的电视剧、动画片和各类电视节目和影片等文化媒介的海外传播,2015年共有31档电视节目在20余个国家播出。(20)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年报(2015~2016)[EB/OL].https://www.jpf.go.jp/e/about/result/ar/index.html.英国文化委员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其与沃达丰加纳基金会合作,支持成绩优异但物质条件匮乏的女学生参加数学、科技等多种课程的深入学习,提高非洲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参与度。
2. 服务个体职业需求。在2018年第十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中,孙春兰副总理提出,要实施“中文+”项目,因地制宜开设技能、商务、中医等特色课程,建立务实合作支撑平台。(21)孙春兰出席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并致辞[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12/04/content_5345736.htm.“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成为促进孔子学院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兼顾学习者中文学习与职业发展的新思路。法语联盟卡蒙斯学院、歌德学院等国际语言传播机构也采取多种措施服务学习者职业发展需求,非洲地区的法语联盟开设大量公共法语课程,满足人们通过语言融入社会行业的基本要求;卡蒙斯学院与莫桑比克职业教育网开展合作开发职业教育课程,2016年已有50所学校参与合作培养职业化人才,学生人数达1.5万人。(22)刘晶晶.孔子学院与其他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本土化发展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1.歌德学院关注学习者职业素养与德语能力的融合,帮助学习者创造职业发展机会,将德语能力提升贯穿在职业生涯实践中。
3. 服务形式的创新和服务内容的延伸。歌德学院实施“移动图书馆”项目,将新型图书馆巴士行驶到普通社区和偏远地,使各地民众都能体验到歌德学院的文化服务;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国际图书展会中开办日语漫画课、折纸课,并举办讲座、展示日本传统表演艺术等,以多种形式开展语言文化服务。
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发展坚持供给性,着眼于追求语言国际传播秩序的稳定性和可信赖性目标,保持连续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国际传播供给侧的实际需求,从而提升国际传播的存续力。有研究发现(23)刘晶晶.孔子学院与其他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本土化发展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1.,在与国际语言传播机构顶层设计紧密相关的权力性利益相关者中,语言传播母语国的影响作用高于对象国,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在母语国支持下找准发展定位,持续为对象国提供制度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人力资源支持等,可为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在当地的发展注入持久动能。持续供给是国际传播存续力提升的基础,然而“国际传播产生影响力的关键还在于传播内容是否抵达受众,进而产生预期的正向效果”,(24)黄娴,丁伯铨.论国际传播“五力”——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新闻爱好者,2021,(8).即是否达到有效传播或是否实施有效供给。可见,有效供给则是实现国际语言传播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国际传播存续力的关键,其中课程、师资、教学资源的有效供给是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有效供给的重要观测点。
1. 课程的有效供给是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提升存续力的落脚点。课程的有效供给需着眼于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本土化发展,从社会需求出发进行科学规划。如在孔子学院转型升级的历史节点,同时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国际形势,中文联盟于2020年3月应时而现,搭建起集中文教育、文化学习、教师发展、考试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为孔子学院和世界各国中文学习者推出中文学习、中文考试、中国文化与当代国情、教师发展以及“中文+职业教育”等领域的慕课、微课与直播课程,实施“网络中文课堂”项目,确保国际中文教育“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不停考”。(25)中文联盟.网络中文课堂[EB/OL].https://z.chineseplus.net/online_chinese_class.html.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通过增加与对象国的教育合作,确保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派遣日语教育专家,与越南教育部合作开发学历教育日语课程,与英国公立学校合作,将日语课程从公立小学推向公立中学,并开设在线日语教育课程。
2. 师资的有效供给是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提升存续力的重要抓手。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师资队伍的构成略有差异,但语言教师的数量均占绝大多数,且不断扩大本土教师比例。比较发现,孔子学院的师资供给量居首,数量达4万以上,大量的师资供给配合了世界各地孔子学院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是孔子学院发展的历史必然,孔子学院庞大的师资队伍也为汉语国际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相比之下,卡蒙斯学院师资供给数量不高,但供给对象较为集中,实现了面向“葡语作为继承语”学习者的有效传播。此外,从国际语言传播机构自身发展需求来看,师资培养和师资培训是保证师资有效供给的实践路径。如孔子学院针对不同类型的师资开展培训,面向国内举办国际中文人才培养院校师资研修班,面向海外持续开展本土汉语教师的来华、在地培训,提高了孔子学院师资队伍的专业性。英国文化委员会实施“连通教室”计划,加强学校领导者对培训目标的内化,以期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效传播。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塞万提斯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等机构还注重加强对师资培训导师的培养和培训,从师资供给的源头出发,培养职业型、专业型的高素质师资培训人才。
3. 教学资源的有效供给是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提升存续力的关键环节。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教学资源供给需要从整体发展思路入手,关注教学资源的使用对象、使用过程、使用方式等,从教学资源的设计、研发、出版、评价、推广等各个阶段均考虑供给的有效性。为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供给,卡蒙斯学院、世宗学堂等机构擅于运用“他者”视角,重视对象国对教学资源的供给需求,如卡蒙斯学院与东帝汶国立大学开展军事技术合作,合作开发军事语言教材,编制《军事葡语》教学手册,世宗学堂面向中国学习者开发旅游类韩语教材,以满足大量中国赴韩旅游者的实际需求。孔子学院教学资源的供给则是“他者”视角与“本我”视角兼而有之,经过近70年努力,“教学资源共同体”基本形成,逐步形成了以纸质教材为核心,数字教材、网络课程开发应用相结合的新形态教学资源,多样化、碎片化、分散化的数字资源充分整合,基本实现按需投放。(26)马健飞,梁宇,吴应辉,马佳楠.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70年:成就与展望[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
合作是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现实性和操作性的传播策略,是“打破国家间文化壁垒、实现共赢发展的捷径,更是推动语言国际传播的强大动力”(27)刘晶晶.孔子学院与其他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本土化发展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1.。从国际语言传播机构自身发展需求看,坚持开展多维度、多领域、多种形式的合作,是顺应国际传播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内聚力原指同种物质内部相邻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国际传播的内聚力是合作双方为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而聚合在一起,相互吸引和相互促进,建立各种类型的合作关系,在语言国际传播过程中形成的内部耦合之力。
1. 合作式发展是国际语言传播机构跨越国际传播障碍、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合作式发展有助于解决发展问题,推动语言国际传播锦上添花,如英国文化委员会与阿德曼动画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发儿童英语移动学习资源“Learning Time with Timmy”(与蒂米的学习时光),研发出APP应用程序与纸质教材、公共媒体、数字游戏的富媒介融合型教学资源,对学习者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英国文化委员会与布里斯托尔大学、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麦克米伦出版社和皮尔森教育出版集团四大出版商以及南非基础教育部联合召开教材研讨会,汇集多方优势力量为南非英语教材开发创造合作机会。孔子学院协助世界多国研发汉语教学大纲,开发本土汉语教材,采取与当地教育部门合作路径,有助于发挥合作对象的本土优势,减少传播失误和发展阻力,从而提高国际传播效率。
2. 合作式发展是保证语言国际传播双方主体地位,保持国际传播主动性的必然要求。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输出方和输入方之间,机构和管理者之间,管理者和语言学习者以及文化受众之间均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需要传播双方均作为语言国际传播的有机组成部分,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双向互动,发挥传播主体功能。在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合作关系中,母语国权力性利益相关者对机构本土化发展的影响较大,但对象国如能展现出积极的语言传播需求,保持传播的主动性,将大大推进双方合作的进程和国际传播目标的实现。孔子学院在泰国的传播就是很好的例证,泰国政府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自上而下推进汉语在泰国的传播,使泰国成为全世界中文传播效果最好、范围最广的国家之一,同样英语在中国的传播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坚持市场化发展是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增加市场拉力、保持国际传播推拉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语言国际传播能力的动力源泉。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坚持市场化的表现在于扩大市场范围、挖掘市场潜力,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从而增强语言国际传播的影响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1. 扩大市场范围,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市场是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坚持市场化的重要前提。首先,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往往通过扩大分支机构数量来拓展国际市场,如孔子学院2006年成立,2006~2014年平均增速达到37.25%,即使在2015年开始增速有所放缓,但发展速度也保持在7%左右;韩国世宗学堂的规模也迅速壮大,截至2019年6月,已从2007年的13所发展到180所,覆盖世界60个国家和地区。其次,一些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擅于借助地缘优势,在拥有相同或相似语言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挖掘市场潜力,如塞万提斯学院立足欧洲,联合拉美,实行“泛西班牙语”传播战略;法国重视“同法语国家与地区组织的成员国进行双边合作推广法语”(28)张西平,柳若梅.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98~156.,2020年法语联盟在欧洲的分支机构达241家,其数量接近北美洲和拉丁美洲法语联盟总数,是非洲和印度洋地区法语联盟总数的2倍多,超过亚洲法语联盟总数达3倍之多。第三,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市场拓展聚焦世界人口大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如但丁协会将俄罗斯作为战略优先地区,“俄罗斯世界”基金会在中国、美国、德国、英国等国的分支机构数量较多,孔子学院在美国、英国设立的分支机构最多,塞万提斯学院在欧洲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于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少数国家,拉丁美洲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巴西,北美地区的7所分支机构中有6所设在美国。
2. 科学分析语言国际教育市场发展趋势。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是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坚持市场化的行动方向。坚持市场化需要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充分了解受众群体(包括目标受众和潜在受众)的需求差异。深入分析市场需求,有助于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确定目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及时提供特色“产品”,从而增强国际传播的原动力。近年来,语言学习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各个国际语言传播机构都在采取措施,从教学理念、教育规划、教学资源建设到课程设置、考试评价等方面积极应对。如塞万提斯学院为低龄儿童开设特殊班,放宽语言学习年龄限制,鼓励儿童从四岁起开始学习西班牙语,通过这种方式的推动,西班牙语在公立学校的发展更加顺利。(29)刘晶晶.孔子学院与其他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本土化发展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1.英国文化委员会开发出专门面向儿童的“Learn English Kids”网站,为英语学习儿童提供许多免费的在线游戏、歌曲、故事和在线活动,平台上还为家长提供有关支持孩子学习英语的文章、视频和英语课程信息。孔子学院推出《跟我学汉语》《快乐汉语》《汉语乐园》《轻松学中文(少儿版)》《酷熊猫(COOL PANDA)》《Yeah! Chinese!》等儿童汉语教学资源,从品类到注释语种均丰富而广泛。
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使命感、服务观、供给性、合作式和市场化等五大路径,提升了本国国际传播的感染力、公信力、存续力、内聚力和原动力,这“五力”的融合形成的“融合力”是提升本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力的组合,也是孔子学院助力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孔子学院应坚持使命感,兼怀国家使命和人类使命,努力提升汉语国际传播的感染力,推动中国形象更有亲和力;应坚持服务观,为当地社会和广大受众提供语言教育和传播服务,努力提升汉语国际传播的公信力,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应坚持持续不断的有效供给,提高汉语国际传播的存续力,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话语的说服力;应坚持开展多空间、多领域、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合作,使汉语国际传播增强内在合力,不断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应始终坚持汉语国际传播的市场化道路,增强国际传播的市场动力,从而全面提高国际传播的影响力。孔子学院应在传播范围上实现国内与国外融合,在传播内容上实现语言与文化的融合,在传播方式上实现输入与输出融合,在传播过程中形成“融合力”,从而全面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
国际语言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语言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载体,本文从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两个维度,对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助力提升本国国际传播能力进行探索性思考,力求丰富国际中文传播理论建设,服务国际中文传播实践,从而为实现“五力”的融合及切实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学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