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思维、原则及方略

2022-02-03 12:36朱广生刘阳
广西社会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舆情公共卫生舆论

朱广生,刘阳

(1.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2.广西科技大学团委,广西 柳州 54500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网络舆情,是指网络受众在网络领域通过网络语言和其他方式,围绕社会公共事务的热点或普遍关注的议题所表达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的集合[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对“十四五”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了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3]。信息互联网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思维和治理原则,探讨其治理方略,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增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思维

掌握科学的思维理念和方法,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与特点,舆情治理应充分把握和运用好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理念。

第一,用好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4],坚持战略思维,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5]。战略思维的运用,主要体现为对战略全局的把握和具体战术的运用。战略与战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战术来落实,战术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战略战术的运用,最重要的是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战术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战略问题是应对处理事或物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应对处理事或物就能确保方向正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处理应对事或物,要善于用好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一旦作出科学的正确的战略判断和决策,就要坚决地、毫不犹豫地、不打折扣地执行。坚定的战略决策和目标,必须通过具体灵活的战术策略来实现。所谓战术的灵活性,就是围绕战略决策和目标,结合此事此地此时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强、实施效果好的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从而实现战略目的。

第二,用好底线思维。所谓底线思维,就是立足客观现实,设置最低目标,或从最坏处打算,争取最好结果的思维理念。唯物辩证法认为,底线是量变质变规律中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边界线,事物量变突破边界线,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也是有效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的必备之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底线思维具有系统性、目的性、预见性等特征。系统性是着眼于整体目标和全局利益的实现,目的性是着眼于维护一定的利益和实现一定的价值,预见性是着眼于防患未然、化解危机。底线思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中的运用,就是要坚守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底线,全力做好网络舆情的思想疏导和舆论引导。

第三,用好系统思维。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表现为新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当成系统,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中综合考察认识对象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是全局性、整体性看问题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系统思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专门提出来。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系统观念在工作中的展开即表现为系统思维。系统思维具有统一性、整体性、协同性、开放性等特征。统一性主要表现为核心统揽作用,强调在认识对象或应对事件过程中核心主导的关键作用。诸如在国家治国理政的大系统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军中的“帅”,“车马炮”各司其职各展其长,系统主次分明,棋局大局分明。党是领导一切的,是系统中最高领导力量。整体性是指正确认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没有要素就没有系统,但要素又是为系统服务的,讲要素首先要讲整体,要正确处理好中心整体和要素保障的关系。协同性是指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动、配合,把握好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力度与节奏,学会“十指弹钢琴”,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开放性是指保持系统活力,着眼于事物系统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开放循环,不断吸收有益的物质、信息、能量。

第四,用好辩证思维。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而辩证思维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进行科学思考的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联系和发展中全面把握事物,在对立和统一中动态分析事物[6]。辩证思维最主要的观点,就是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既谋好“全局”,又谋好“一域”;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既重视量的积累,又促成质的飞跃;矛盾是事物的本质,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既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又要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取得胜利。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8]“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思维的两个基本方面。“两点论”,就是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问题。“重点论”,就是找突出问题、抓关键问题,抓重点带一般。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无论什么工作,都要注重辩证思维能力的运用,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处理问题。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原则

治理原则是科学思维理念指导下的处理应对事件的一般方法。治理原则科学有效,是成功处理应对事件的行动指南。遵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思维,结合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发酵危害大等特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中,应坚持第一时间原则、人民至上原则、实事求是原则、信心为王原则等治理原则。

第一,坚持第一时间原则。坚持第一时间原则,就是对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作出快速反应、快速应对。网络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网络成倍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相应地,第一时间原则也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第一原则。第一时间原则主要体现为即时性、可靠性和主导性等特点。即时性,就是面对突发情况或事件第一时间快速回应,强调信息发布的速度;可靠性,强调的是信息发布的准确度;主导性,强调的是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确保事件的正确舆论方向。及时性、可靠性和主导性相互作用,综合体现第一时间原则的价值目的,就是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时间快速响应,以最快速度告知群众实情,遏制负面信息扩散,主导舆论走向。

第二,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就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人民至上的哲学依据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其本质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最高位置,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引导的最高标准。相信人民,就是要坚信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依靠人民,就是紧紧围绕人民开展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9];服务人民,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10],才能打赢网络舆情引导战。

第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的本质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就是坚持真实客观性、问题导向性、目的价值性。真实客观性,是指要以全面、准确、真实的信息公开透明发布、回应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问题导向性,是指坦诚正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敢于担当,直面矛盾,及时纠偏,解决问题。目的价值性,是指秉承“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的宗旨和理念,多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争取人民群众认可、配合。

第四,坚持信心为王原则。舆论引导的本质是信心为上。网络舆论战,本质是思想舆论战、信心舆论战。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11]。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是坚持信心为王原则的三个重要特征。所谓强信心,是统筹大事小事,“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12],以权威性高、公开面广、互动性强的新闻发布增强信心和动力。暖人心,是统筹线上线下,加强线下发布和线上发布、传统权威媒体和新兴媒体等的互动,加大好人好事宣传报道力度,传递感动和温情。聚民心,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运用多种形式在国内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方略

遵循科学的治理思维,坚持正确的治理原则,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具体应对策略上,应重点实施以下举措。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工作机制

应急管理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工作机制是国家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迅速成立应急管理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依据系统思维的统一性特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系统中,领导小组处于核心统揽地位,要充分发挥好领导小组的“统帅”和“大脑”作用,拟定应急新闻发布计划,采取新闻发布会、例行记者会、新闻通稿、媒体采访等多种形式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宣传工作,并根据舆情动向,有针对性地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与真相,消除谣言和负面影响。其次,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的。依据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网络舆情治理表面上是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负面网络言论,实质上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舆情应对和新闻发布既要关注负面舆情,又要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全力维护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这是网络舆情应对的最终目的和底线所在。再次,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方法体系。依据战略思维,战略目的的实现需要战术方法的支撑。应急管理部门和新闻宣传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相互配合,协同推进,正确把握和处理新闻发布、新闻宣传及网络舆情的关系,正确坚持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工作制度,遵循工作规律,严守工作纪律,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科学规范做好应急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工作。

(二)全面加强舆论阵地管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新闻舆论阵地管控是核心关键。新闻舆论阵地管控的重点是新闻媒体。新闻媒体是“喉舌”,是“发声筒”,是“风向标”,要贯彻落实好新闻舆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总基调,落实执行好主体责任、主管责任、监管责任,从理到法、从人到物、从点到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牢管实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首先,纵向管好官方媒体。官方媒体是舆情引导的主流阵地和主要力量。官方媒体有中央媒体和各级地方媒体,中央媒体是所有舆论阵地的重中之重,是舆情引导的“定海神针”,是阵地管控的“牛鼻子”,要求绝对不能松,方向绝对不能偏,基调绝对不能移,必须管住、管牢、管实。如果把中央媒体比作舆情引导的主干,那么地方媒体则是舆情引导的枝叶,具有中央媒体不可取代的地域特色和传播优势,是中央媒体的有效补充,因此地方媒体也要抓牢管住。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面对网络上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以及来势凶猛的网络舆情,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新闻联播以及中央电视台的相关新闻报道就充分发挥了中央媒体面上的权威性优势,而地方媒体则结合地方疫情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发挥了地方媒体点上的特殊性补充,点面结合,形成联动,消除负面舆情,澄清事实真相,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其次,横向管好自媒体。网络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发声筒”,人人都是“麦克风”,以个人为主要构成的自媒体中不可控因素较多,应成为重点管控对象。一方面要积极引导自媒体与官方媒体同向同行,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和信心为王原则,站好人民立场、国家立场,成为正能量的发声体和舆情引导的正合力;另一方面要加大法治监管力度,对违背人民立场、损害人民利益、歪曲事实造谣传谣的自媒体,该罚则罚,该封则封,从源头上杜绝负能量扩散。再次,综合管好网上网下媒体。依据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网上网下媒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网下媒体即传统媒体。一般来看,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等大多传统媒体属于政府媒体和官方媒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要管好此类媒体。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成为主要宣传阵地,是媒体管控的重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关键在于做好网络媒体管控和网络舆论工作。要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13]的网络舆论工作总方针,坚决管网、用网、得网。一方面要鼓励引导网络媒体多发声、发好声,“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14];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加强舆情跟踪研判,“加强网络媒体管控,推动落实主体责任、主管责任、监管责任,对借机造谣滋事的,要依法打击处理”[15],积极推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把控整体舆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三)牢牢坚持正面舆论宣传

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16]。根据信心为王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就要牢牢坚持正面舆论宣传。其一,大力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7]。党中央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坚强政治保障。通过对党中央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做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全面宣传、深入解读,引导人民坚定信心,消除恐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二,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党中央的领导部署是核心,各地区各部门的执行落地是关键。有令必从,有禁必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积极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以点成线,连线成面,将会凝聚起众志成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大信心,汇聚成同舟共济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其三,生动讲述事件应对一线的感人事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人民群众中涌现出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这些党员干部和先进模范在危机中挺身而出,在危难中英勇逆行,用自己的无私奉献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生动事迹,是最好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战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其四,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网络舆情,表现为人民群众的恐慌情绪,根底在于大家对突发事件的不了解。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要做好科学防护知识的普及宣传,让人民群众认知病毒,了解病毒,熟悉病毒防护的方法和步骤,是消除恐慌、增强信心、消除舆情的有效措施。中央和地方媒体、网上和网下媒体联动,多管齐下,多头发力,形成多维度立体式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宣传矩阵,是舆情引导的有效举措。其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怕,由此引发的恐慌情绪和心理更加可怕。警惕和防控恐慌情绪的传播,是舆情引导的关键。高度正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多层次、高密度发布与事件相关的权威信息,坚持第一时间原则,突出信息发布的及时性、针对性、专业性,着力稳定公众情绪,提升人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其六,主动影响国际舆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宣传舆论工作要注意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借机炒作。针对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回应国际关切,深入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以及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

(四)大力反击负面舆论信息

毛泽东说过,“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中,负面舆论的破坏力和杀伤力不容低估,不予还击,任其蔓延,其造成的恶劣影响和引起的恐慌效应将不可估量。首先,坚决还击国外攻击抹黑中国舆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应对中,我们要善用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特别警惕西方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人员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文章,破坏我们的发展稳定大局。面对国际上利用事件抹黑攻击中国的言论,我们一定要据理力争、寸土不让,以无比坚定的立场、无比鲜明的态度、无比客观的事实,坚决驳斥抹黑中国的荒谬言论,借机讲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其次,坚决还击抹黑攻击政府的负面言论。党中央坚强领导,各地迅速响应,联防联控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所在,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大维系。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人恶意抹黑攻击政府,其背后意图就是要瓦解政府权威,摧毁我们的制度优势,最终的结果就是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深刻洞察这种不良意图,坚决还击这种恶毒言论,坚持人民至上和实事求是原则,宣传引导群众做明白人,干明白事,站稳立场,服从大局,相信党,相信政府,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坚决打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阻击战。再次,坚决还击网络意见领袖的负面言论。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舆论场”,网络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制度之争、意识形态之争、价值文化之争提供了鲜活的实战场。其中,在网络上活跃的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不容小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有些网络意见领袖以网络自媒体为阵地,在网络上兴风作浪,发表诋毁国家、诋毁民族、诋毁党、诋毁政府的言论,试图影响渗透人民大众的思想和意识。对此,我们要坚定果断予以还击,从经济上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发展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政治上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从文化上讲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自信,廓清迷雾,正本清源,把人民群众培养成为立场坚定、信仰崇高的人民战士,把网络舆论场打造成为正气充沛、击奸抗邪的人民战场。

猜你喜欢
舆情公共卫生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