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和实践性均比较强的课程,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秉持培养学生良好逻辑思维的原则,对当下数学课堂的内容、结构及教学措施不断加以优化。在数学课堂上创设多元情境,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清晰而严谨,也能够让其在兴趣的支撑下,规范完成对相关数学问题和知识的深入剖析,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文章主要围绕情境教学法给数学课堂带来的积极影响加以分析,然后从故事、问题、动画、游戏、探究、生活、反思几个层面着手,就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实践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期丰富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情境;小学数学课堂;路径
作者简介:卢昊(1989—),男,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助于激活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教学方法,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运用这一方法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整体氛围,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并在深入感知和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相关内容,无论是在理论学习上还是在实践运用上,都能够有更加丰富的收获。数学教师需要了解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上的重要功效,从多个层面着手加以分析,探索多元而合理的教学情境,在让数学课堂呈现活力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多元发展。
一、创设多元情境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激活思维,引发联想
数学思维是关乎学生整体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在课堂上有效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整体的思维更加灵活,促使其在情境的支撑和影响下大胆地联想。学生通过思维的发散与拓展,能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更自主而深入地探索相关数学知识。以“升和毫升”为例,为了创设情境,在课上,教师可以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大小和规格的瓶子,以及带有刻度的量筒,之后让学生观察每个瓶子中盛水的情况,探索一升水可以转化为多少毫升水;也可以让学生就生活中不同的容器以及对应的计量单位加以探讨。
(二)引领思考,独立探究
教育改革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品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转变以往被动式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主动意识,并通过独立的探究与思考完成相关的任务。教师明确意识到这一教育转型,加强情境教学法的贯彻,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引领其在深入感知和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共同对数学文化内涵进行探索、总结与归纳;有助于学生在情境中分析接下来需要完成的任务,对具体的探究方向加以明确和定位。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例,教师可以发挥模型所具有的助力情境创设的作用,先将三角板、四边形模型等在课堂上呈现,之后准备量角器,让学生自主操作,对某个图形的各个内角加以测量,并通过运算,探索不同图形在内角和方面的规律。在测量与操作期间,学生能够对图形本身有所了解,也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从角这一层面出发来分析不同图形的特征与联系。
(三)促进内化,加深理解
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运用到数学课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和吸收基础知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并在对课程内容形成全方位认识的前提下,加深理解,提高整体的认知水平,这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具有积极影响。教师需把握情境本身在数学课育人方面,以及对于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其高效探究数学学习要点所发挥的功能。以“垂线与平行线”为例,在教学时,对于这两个概念,如果以灌输的模式开展教学,容易影响学生的思维发散程度,也不利于其对概念内涵的掌握。为此,教师可以在情境中展示不同线段的位置关系,从相交到平行,再到垂直,引导学生总结对应的数学特点,促使其深入内化相关概念,并且高效地完成课程探索。
二、创设多元情境、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路径
(一)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比较受小学生欢迎,其所呈现的趣味性特征比较显著[1]。教师需纵观当前的数学教学规划与实践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设置多元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数学文化,真正领悟数学文化的内涵及其所对应的规律要点。为保证课堂的开端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依托故事载体合理地进行情境创设,根据所获取的故事基础材料,就现有的导入环节及其营造的氛围加以优化和改善,引领学生在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深入分析本课的主题以及需掌握的内容。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教师可以先明确该节课的目标,从启迪计算思维、夯实运算基础的方向着手定位课程要点,明确故事素材的搜集方向和相关的主题资料,在课堂上创设如每名学生需准备110元的夏令营活动资金的故事情境,之后引领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思考班级所有学生总共需准备的资金是多少;也可以讲述祖冲之、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研究实践的经历,将其作为素材有效设置故事情境。
(二)活用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对于帮助学生形成灵活数学思维,促进其深入参与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妙处。对此,教师需遵循情境育人原则对课堂问题进行优化设计,以便学生能够在问题引领下逐渐形成良好的思考意识;并通过假设、思考、总结、归纳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问题背后相关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的智慧得到有效启迪[2]。同时,学生也能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与技巧,以便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通过独立思考、大胆假设,探寻有效的方法,提高综合能力。以“垂线与平行线”为例,在问题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位置关系着手进行有效的思考,并围绕问题明确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任务,掌握探索的重点。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尊重学生的主观想法,合理地利用学生之间的思想冲突,以保证课堂教学更符合实际的育人要求,也能够在问题情境支撑下让学生产生深入探索数学的主观意识。
(三)构建动画情境
动画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教师通常会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手段,通过动画的展示来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促使其在对动画情境形成直观感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数学内涵以及相关规律的了解。动画情境的创设,也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具体的数学模型,激活学生的建模思维,促使其在模型支撑下对相关数学概念以及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趣味动画的赏析,真正领悟教材中所涵盖的基础知识要点[3]。以“条形统计图”为例,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统计图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不妨在课上创设动画情境,通过教学资源整合与课件呈现的方式,展示具体的条形统计图模型;然后引领学生观察、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组成要素,以及模型所呈现的数据发展趋势,并鼓励学生在感知动画情境之后,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数学知识和绘画技能,根据一些数据信息自主构建条形统计图模型,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四)设置游戏情境
游戏一直很受小学生的欢迎,游戏能够激励其产生积极的意识和发挥内在的潜能,并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和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以游戏为支撑,合理地构建情境,引领学生在深入体会的过程中,共同对基础数学概念以及相关规律进行分析与领悟。在整个游戏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真正明确学生的核心地位,以激活思维、培养兴趣、提高整体参与度为根本任务,从而对游戏情境进行优化设置。教师结合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发掘趣味性的游戏素材,对游戏活动以及环节进行合理规划,能够保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真正且高效地掌握基础课程内容,促进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推进。以“认识多位数”为例,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教师不妨利用数字卡片,围绕多位数搜集多元化的卡片素材,合理安排游戏任务。在游戏情境中,教师负责担任裁判,为学生提供卡片等材料,之后开展竞赛,让学生说出对应数字,或者指导学生借助特定的工具进行多位数运算。此外,教师也可以围绕多位数的基础内容,开展数字接龙的游戏活动,如让学生从622开始,按顺序说出623、624等数字。
(五)创设探究情境
教师应努力发挥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探究性,不再以说教的方式授课,要让学生主动对课程内容加以思考,并积极探究,总结有关结论和规律。这需要教师遵循情境教学法的思想导向,深入发掘课程的内涵,根据自身对课程要点的理解设定目标,根据教材搜集有关素材或者案例,并鼓励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有效互动、大胆交流,以加深学生的感悟与理解[4]。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為例,为促使学生有效掌握这三种图形的面积计算规律,教师可合理创设探究情境,先为学生提供一些模型,并准备好剪刀等工具,引领学生自主裁剪,将未学图形转化为已学图形,然后根据所学的数学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深入探究。如对于梯形,若想促使学生正确看待梯形本身的面积规律要点,教师不妨有效渗透转化思想,引领学生自主回顾之前所掌握的图形,剖析对应的要点,经过转化和思考之后再对梯形进行探析。
(六)活用生活情境
教师应认识到生活元素对于情境优化、学生数学智慧启迪和经验积累的作用。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的根本特性,深入发掘生活中的趣味元素,然后合理构建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自主观察,并结合生活常识和已有认知,对相关任务、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和总结,以深化学生对数学基础内容的理解。学生在数学与生活深度融合的学习环境下,能够逐渐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技巧,形成对生活化的数学学习的思想认知。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教师不妨有效设置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展示广告中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中对不同图形的特征进行概括,如对于有些具有典型的轴对称特征的图形,通过找对称轴的方式加以判定;或者可以让学生对多种图形进行筛选、判定,做好图形分类。
另外,教师需将现实生活的现象、问题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设置具有一定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情境,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并有效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实践。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为例,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统计思维,掌握基本统计图表的应用技能,教师不妨合理设置生活化的主题探究情境,先引领学生围绕“运动与身体的变化”这一主题进行数据的深入发掘,通过实践调研,了解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以及平时的运动习惯;然后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合理地绘制条形统计图;最后根据数据整体的发展趋势,引领学生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有关健康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形成一定的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七)构建反思情境
合理构建反思情境,能够促使学生端正、规范自身对于数学学习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回顾自身的学习表现,进行自主反思与归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总结能力,促使学生通过情境支撑,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以及改正学习中的不足。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互动、课后作业及专题训练中的表现,创设反思情境,指出学生的错误,引领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优化举措,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也可以通过微课的支撑,展示学生这一节课的学习表现,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知,为自主反思创造优质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趋势,让数学课堂有新的变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学习适应性具有积极影响。在数学课育人实践中,教师需关注多元情境的有效创设,分析情境给学生思维激活、独立思考、知识内化等方面带来的推动作用,明确课程的育人主题,然后通过创设多元化、系统化、趣味性的情境,引领学生积极融入数学课堂当中,并通过独立思考及深入探索来有效掌握相关的数学内容,从而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海英.小学数学情境互动学习方式的运用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8):151-152.
[2]景虹.基于数学史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8):291-292.
[3]黄云壮,田夏彪.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践的问题、成因及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2021,10(03):132-133,140.
[4]于影.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