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步接受知识和认知世界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发展期,良好的德育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地感知世界,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上德育的渗透进行研究,分析了开展德育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蔡霞(1981—),女,江苏省泰州市泰師附小教育集团东阳校区。
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一些教师认为学科知识与德育之间的联系较少,所以忽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但实际上,数学学科知识与德育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数学的学科史、发展史中有很多数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是进行德育的良好切入点。教师如果能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德育,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得到道德素养的培养[1]。
一、何为德育
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德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优秀的道德素养。在开展德育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找到合理的教育方法,并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为何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德育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在小学阶段,教育的最主要目标并不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能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这也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
(二)德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品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而德育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重视德育的意义,设计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有效的道德品质培养。因此,渗透德育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德育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十分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时,教师可以更加强调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德育内容的影响和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德育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意识到良好学习习惯背后的意义,以此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学习形成合理的认知,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学习时更加投入。独立学习、主动思考、坚持不懈这些都属于优秀的学习品质,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以培养学生上述学习品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思考重点内容,并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反复思考下独立解决问题,逐渐形成独立克服困难、探究知识的学习品质。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难度较大的题型,小学生很容易在完成这类题目时出现错误,因此详细讲解这类题目十分必要。在详细讲解做题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渗透德育,引导和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行探究,以解决问题、收获知识。比如,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点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要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已知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忽略交换乘客所用的时间)”这道题的篇幅较长,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就变得马虎。因此,在讲解本题时,教师就可以强调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带领学生一步步挖掘相应的信息,并将已知的信息标记出来,然后梳理解题的思路,如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可以分别求出两车行驶的路程,再以此解决问题。
(二)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正确学习习惯
在开展德育时,如果教师只将德育的理念灌输给学生,自己对相关内容却不甚重视,就可能导致学生并不从内心真正接受教师的德育教导。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时,教师还需要以身作则,让学生看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了,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德育内容,使相关的理念更好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考虑到学生在完成数学题目时很容易出现错误,适当的纠错十分有必要,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纠错时以身作则,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教授“分数乘法”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将自己备课的失误分享出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因为注重对分数乘法运算法则的研究,忽略了引入实际练习题,导致整个教学方案中学生能得到的实践机会不足。在回头审视教学方案时,教师发现了这一失误,然后及时纠正了失误,补充了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题,让教学方案变得更加完备。在教师分享自己的纠错经历之后,学生可以了解到出现错误时应当采取的应对方式,他们会因此更加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并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
(三)扩充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德育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小学阶段,教师便应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自觉拥护自己的国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渗透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在学习时逐渐产生积极的爱国情怀,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比如,在教授“圆”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圆周率的发展史作为切入点,介绍一千五百年前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祖冲之是世界上首位将圆周率研究到七位小数的人,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这样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数学家的研究成果,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结合生活,合理开展安全教育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数学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着很明显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让学生重视自身安全,形成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比如,在講解“角的度量”这一节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合理开展安全教育。“角的度量”这一节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去度量角的大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拿出三角板和量角器,让学生先尝试利用三角板测量角的大小,然后再测量橡皮、桌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去轻微触碰三角板的一个角,并询问学生会不会感受到疼,然后再向学生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三角板的角比较尖锐,而我们的皮肤是十分脆弱的,很容易被尖锐物体给划伤,因此,我们需要注意远离这样的尖锐物体,远离安全隐患,保护好我们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安全意识会得到提高。
(五)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也可以利用组织活动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内化德育知识和理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比如,在教授“统计”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需要扔几个塑料袋,观察并记录班级内每天所扔的塑料袋,连续记录一周后,再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分析如何改变这样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学生在观察、绘图后,会发现家庭、班级使用的塑料袋数量仍然非常大,这也是白色污染持续产生影响的原因之一。在分析时,学生会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可以从身边小事去保护环境。在学生提交分析结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爱护环境”这个主题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杜绝白色污染”的口号,对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十分有益。
(六)挖掘教材,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数学史内涵丰富,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经过了前人长期的探究,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补充与之相关的数学史知识,让学生受到前人的影响,逐渐形成优秀的探究能力和不怕困难的品质。
四、德育开展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能力是综合能力的重点组成部分,在开展德育时,教师需要通过让课堂教学内容趣味化、新颖化,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二)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学生之间会存在一些差异,或者在学习能力上,或者在理解能力上,这些差异也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所以,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吸收知识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更加顺利地成长与发展。
(三)注意数学学科教学特点
数学学科的知识相对枯燥和抽象,学习难度也相对较大,在直接面对这些知识时,学生的学习状态会受到影响。在渗透德育时,教师依然需要对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研究,并采取多种方式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保持学习兴趣,对教师渗透的德育内容也有较高的接受度。
结语
在渗透德育时,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对教材的挖掘,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灵活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顺利成长。在渗透德育时,教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注意数学学科教学特点,保障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廷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大观周刊,2013(01):161.
[2]王静.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J].未来英才,2015(0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