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双减”背景下教学面临迫切的改革需求,传统语文作业的弊端凸显,无法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如何科学设计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师亟须思考的问题。当前语文作业设计普遍存在缺乏创新性与针对性的问题,对此,文章提出预习作业定位教学、基础作业渗透教学、课后作业趣味布置等改进策略,既符合政策的“减负”目的,又在“减量”的基础上做到“增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语文作业实现最优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减负;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张君梅(1979—),女,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减少校内外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1]。“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既要做到作业量的减,又要做到作业质的增。可见,作业设计要由传统型向科学、高效型转变,这样才能实现作业质量的提升,达到减负不减质的目标。怎样才能顺利转变呢?笔者认为要从当下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出发,寻找有效的对策,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双减”提出的减负增质。
一、传统小学语文作业的问题
(一)作业类别单一,缺乏创新性
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往往根据当天的教学情况进行安排,多以机械单一的抄写、背诵为主。完成这类作业通常只需要学生付出体力劳动,鲜有智力活动的参与,难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2]。机械化地硬性记忆,长时间地重复抄写,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导致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创造性受到打压与限制。这种作业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停滞不前。部分教师甚至过一段时间就会让学生从第一课开始抄起,更有甚者,把这类作业作为对学生犯错的惩戒,自以为既惩戒了学生,又让学生巩固了旧知,殊不知这样做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教学质量下降。
(二)实行题海战术,缺乏针对性
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实行题海战术。尤其是各种形式的检测来临之际,教师往往直接布置一些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或在网上搜集题目后打印给学生。有的学生一晚上就能收获各科教师的五六张试卷。这种作业数量上来了,质量却下去了,大量的题目练习导致学生睡眠严重不足,作业质量严重下降。这样的作业浪费了优秀学生的时间精力,使他们疲于应对,虽然短期内能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更多的是消耗掉学生对学习的耐心,并且这种方式会让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固化。小学是学生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实施题海战术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学习的效果,简化、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思考问题,总结方法并掌握技巧,从而真正让学生发散思维,真正实现作业的目的,让作业的实用价值最大化。
(三)忽略个性差异,不能因材施教
新课标强调教育应具有人文关怀,既要顾及教育对象的全面性,又要尊重个体成长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各不相同,所处的环境及生活经验也不同,从而导致他们之间存在差异。作业太简单,优等生觉得太简单,一气呵成;作业太难,学困生则又觉得太复杂,绞尽脑汁,仍然没有头绪。教师也注意到了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于是舍两头,取中间,以中等生的水平作为参照标准,这样必然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这种作业设计缺乏针对性,难以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长此以往,作业的实效便会大打折扣,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优化对策
基于以上问题,教师需要以新課标为准则,重新考量“双减”背景下的作业形式,从课前作业、当堂作业、课后作业等方面去思考如何设计作业,打开全新的视角,寻找全新的作业模式。在设计作业时,教师既要关注个体差异,又要注重团体合作,既要动口,又要动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作业的趣味,从中获得方法,使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情去设计科学、高效的作业呢?笔者就这方面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究与实践。
(一)预习作业定位教学
奥苏贝尔曾提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这一概念,认为教学的首要步骤就是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并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进行联结[3]。导学单就能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利用导学单确定教学重点,精准定位,扫除盲区,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如教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0课《肥皂泡》时,笔者就利用导学单布置了预习作业。
导学单:
20 肥皂泡(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一:
1.课文我会读。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课文生字、新词我来圈。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学习活动二:
1.词语我会读。
破裂 黏稠 透明 娇软 颤巍巍 轻悠悠
2.带点字拼音我来加。
扇子 扇风 脆薄 和弄 和平 和面 附和
3.我会写这些字。
学习活动三:
画一画文中小冰心制作肥皂泡过程的句子,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过程,最后自己去做一做,玩一玩。
学习活动四:
读一读资料袋,认识冰心,还可以查阅资料,补充资料袋,加深对冰心的了解。
学习活动五:
读了课文之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写下来。
通过导学单的反馈,笔者发现学生对冰心特别感兴趣,于是借此契机让他们深入了解冰心,并推荐阅读书目。而在字词方面,学生普遍对“廊”“分裂”等字词区分不清或容易写错,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重点教学这部分内容。学生的导学单里隐藏着丰富的信息,有他们对待问题不同的看法,也有因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导致的思维局限。教师捕捉到这些信息,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增删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也为提升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二)基础作业渗透教学
新课标指明了每个学段应达到的目标,落实到教材中,就是让这些教学目标分散、渗透到每一课中。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教师应以训练为主设计基础作业,作业设计必须正中靶心,做到减量增质。
1.用课后问题开展教学
笔者发现,小学语文部编教材课后的练习题都紧扣课文主要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是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最基础的作业。仔细研读这些教材,会发现从三年级开始,每一课的课后练习都有朗读课文、背诵、读句子等项目,此外,还有理解句子、言语积累、想象说话等有层次的练习题。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要将这些练习无痕渗透到教学中,在教学中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能力,使练习切实为教学服务。
2.作业训练难度要分级
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最好的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就不要放在课外。为了让课堂作业高效,设计的题目要精,难度要分级。只有这样才能让不同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习得方法,提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作业设计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复述故事。参照语文课标,笔者发现复述从低学段到高学段均有,但复述故事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循序渐进,设计了如下练习。笔者先让学生完成表1的表格。这个表格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对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和慢性子裁缝的表现做了梳理,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复述提供支架。学生可以迁移这一方法到后面几篇课文的内容复述上,既习得了方法,又提升了能力。然后,筆者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复述。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按照表格中的时间顺序,每人复述一个时间段的故事,化整为零,取长补短。这样既降低了整篇复述的难度,又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最后,笔者让各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复述。有了前面的步步推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也掌握了一定的复述技巧,再加上表格的提示,整篇复述起来就不难了。
从填写表格到复述片段,再到整篇复述,难度层层加大,这样的梯度训练关注了各层面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精神层面得以满足,从而使单元语文要素得以落实。教师要将有难度的练习题、选做题拆分,降低难度,层层推进,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得到训练。
(三)课后作业趣味布置
对于一些枯燥、难以内化的作业,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他们的学习搭建支架,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作业的内容,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发散
思维。
1.文章内容图表化
图表可以把复杂内容简洁化,便于学生梳理,有效记忆。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笔者发现本单元的阅读文本结构类似,层次鲜明,而且主线清晰。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学习分点介绍事物,笔者认为利用思维导图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项作业可以放在课前预习中进行,让学生了解课文框架,也可以放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细化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图表列写作提纲,给喜爱的阅读书目制作思维导图,向别人推荐,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悟。
2.枯燥作业趣味化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兴趣,教师能做的就是为学生设计趣味性作业,创新作业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作业效果最优化。
①搜集资料
小学中高学段都要求学生能搜集整理资料,只不过侧重点不同,难度也是逐步升级的。在设计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的课后习题时,围绕传统节日,笔者开展了“我眼中的传统节日”系列主题活动。然而对于这些传统节日,低学段学生了解太少。这时,笔者让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或问问周围的长辈,也可以共享资源。最后在活动的展示环节,学生们侃侃而谈,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②制作卡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4课《昆虫备忘录》中介绍的是各种昆虫及昆虫的生活习性、特点和本领,让学生兴趣倍增。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记录卡,从昆虫的名称、样貌、特点和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介绍,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图表卡片,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然后向其他同学展示、讲解,进而习作。
③表演课本剧
部编教材中收录的课文极为经典,故事性很强,如果把它们改编成课本剧来让学生表演,或者让学生去模仿还原,那么课堂氛围将会变得轻松。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之一,学生感兴趣,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在表演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得以提高,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在家表演小沙剃头的过程,通过视频的形式来展示,从而深刻理解何为“剃头大师”,何为“害人精”。
④诵读美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部编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散文和诗歌,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供了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诵读美文,做小小朗读者。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录制视频或现场表演的方式诵读诗歌,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⑤吟唱经典
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这些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传承经典,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会安排4—6首古诗词[5]。古诗词蕴含中华民族精神,不仅给我们展现美的画面,还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适合吟唱。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时,笔者找来歌曲播放,师生一起吟唱,感受诗的意境,加深记忆。
⑥亲自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实践性很强,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方法。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要求教师将实践与语文教学关联,从中寻找实践点,在实践作业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向语文纵深处漫溯。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教学中,笔者围绕“长时间观察”这一要素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种豆芽,记录观察所得并完成习作。学生的兴趣被点燃,每天到校汇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述能力得到提升。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学情,设计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作业,尊重每一名学生,活跃课堂,高效教学,以期真正达到减负增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秀林,余庆.“双减”政策实施的可能风险及规避[J].中小学校长,2021(10):15-18.
[2]陈志其.家庭作业的限度与张力[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85-88.
[3]顾琰珏.建有效教学五重保障,创D2英语高效课堂[J].教育科研论坛,2009(11):72-73.
[4]同惠萍.试议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训练[J].商情,2012(16):79.
[5]尤丽丽.如何引导初中生感悟古诗词[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