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璇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8)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谈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强调有三点基础性工作要抓好“第一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第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第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围绕着大学生培养目标,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对于高校大学生成人成才有着至关重要性。
目前教育部与各省教育厅都已明确,为把教育改革落到实处,就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要以完善党建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完善高校的党建工作,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大学生的党的基础知识要抓落实,全面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多元化发展,促使当代大学生不再满足于教室里传统的被动式授课方式,而是更加愿意各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且这些大学生更加愿意主动探索思考获得新知识,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多元化教学方式的传授有助于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思辨能力的提高、身心全方位的发展,更是关系到为我党培养全方面高素质的合格接班人。
在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影响力不断向中国灌输其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妄图将中国大学生进行“西化”教育。这更加说明高校建设思想文化的时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文化的领导。
高校加强党的基础知识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三观”教育,培养高校大学生树立以马克思主义的历程、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的世界观,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的人生观,培养学生保留、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的光荣优良传统的价值观。
目前在校大学生都是“00后”,他们呈现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的特征,如果不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知识武装他们的大脑,这些学生们很容易迷失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结合新一代大学生特征,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目前遇到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现状下党的基础知识传播大部分呈现于手机APP、书籍、报告或者党课教学等形式,对于当下大学生来说学习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产生的效果不显著。而当下大学生思想又比较活跃,求知探索欲望比较强。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应该从理论到实践中进行过渡,要让学生们学中做、做中学的良性循环。
随着2016年教育部推行高校的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教学,专业课老师对所教的专业课融入了思政元素,和思政老师的专业思政课进行互动式教授。但目前来看两者协同育人没有有机的统一,首先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其次是有些高校教师偏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个人的思想情况了解不够。所以作为高校的思政老师和专业课老师要从教书育人的和分工合作协作上,一起探讨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为新时代网民的大学生,非常容易获取网络带来的知识,他们在享受网络知识便捷的同时,也接受到某些负面消息,而这些负面消息有针对性向高校大学生进行肆意宣传,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得某些大学生形成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从而丢失大学生理应有的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和不畏苦难等传统优秀品德。
党的基础知识教育机制应该从体制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培养大学生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高校在推进大学生的党的基础知识教育中,必须构建多方面层次上的教育体系,可以从高校顶层组织架构重构、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部署以及党校党建工作评测体系常态化等三方面进行开展。
首先,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围绕大学生党建工作建立高校党委宣传部、组织部、二级学院党支部、教务部门等多部门参与的分工协作运行机制,该组织机制运行中,每项工作的部署都要层层落实到相关的部门领导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思想政治工作和课堂学习方面都可以全方位得到帮助。
其次,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并推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要对全体师生开展党的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师生坚定对中国共产主义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要对思想政治老师的党的基础知识教学工作上要层层把关,党的基础知识内容上不容有任何政治上的错误,需要从专职思政教师的政治思想、教案以及授课内容上进行多渠道的审查;第三,对于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元素内容,需要高校党委以及二级学院党支部、教学部门等多方对其内容进行审查,需要从专业教师的教案、课堂授课情况以及学生反馈等多层次和多方式进行审核,确保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元素完全吻合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的内容。
最后,高校需要对党建工作进行常态化评测。为落实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的工作,就必须切实抓好监督检查工作和考核评测工作。可以从学生、教师以及各级职能机构等全方面进行评定,可以从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明确整改方,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学的目的。
目前在大学生中开展党的基础知识教育过程中,普遍认为这应该是高校思政教师的主要教学工作,而后随着专职教师的课程政治的工作的开展,两者在党的基础教育方面没有很好的有机融合。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合作共建。
首先,要确保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政治方向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教师通过课堂和其他方式传授学生知识中,让学生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大脑,并逐步建立其对知识的辩证思维能力;
其次,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互相学习合作,把党的基础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可以采取互相听课、集体备课、科研小组讨论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互相协作,将育人工作深入到课题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党的基础知识,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引导,更加坚定学生为祖国和事业的理想信念。
最后,高校应建立督导工作机制,以高校组织部、学工团委、各二级学院为牵头部门,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参与其中,形成功能互补团队,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和人才的工作优势,引导、促进和培养合格的大学生。
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树立起新工作理念和格局,对于当下新一代的大学生的党建知识传授方式更是要新颖出新。
首先要依靠新媒体进行党建知识的传播。学生能够通过手机、电脑端随时了解掌握党建新闻,同时通过短视频、微博等新型传播方式,让党建知识更加活跃有趣,让学生们能够更容易接受;同时,教师们可以通过手机各类APP了解学生日常行为活动,结合学生们平常的阅读喜爱传授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又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扩 大党的基础知识的传播度。
其次,高校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可以在课堂上的选择党建实时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也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表达各自的想法。这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说教模式,让学生们有更加活跃的思维辨别能力,能够让学生们不再排斥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会激发当下大学生的学习性,从而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有利开展。
最后,在学生中建立激励机制。一是完善大学生党支部队伍建设,以学期和学年为单位,对二级学院的各个大学生党支部的党建工作进行民主测评,测评参与人员可以是二级学院全体师生,充分调动大学生党支部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和引领作用;二是要完善学生党员发展考评机制,对于学生入党、预备党员以及转正等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学生和教师的考核评价,引导规范学生的入党动机;三是完善学生的反馈机制,每学期和学年都要学生参与高校和二级学院的党建工作测评,能够完善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作用,更加完善学生党建工作内容,促进学生更好成人成才。
无论是大学生的课堂上还是校内的各种活动中,可以将党的基础知识显示出更活跃、生动和有趣,让学生们能够潜移默化地爱上这种教育活动。比如以高校和各二级学院组织党的基础知识问答竞赛活动和各类文体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学生党员等学生群体发动各类党的基础知识宣传活动(如读书会、学生讲座等),普及更多的学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鼓励学生们多参加教师们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帮助教师们能够更好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有利于党的基础知识教学工作的开展。
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可以通过大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进行开展,学生们亲自经历各类的现实教育,更加坚定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观点。例如高校和各二级学院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瞻仰烈士陵墓、革命旧址、领袖人物故居等,可以让学生耳濡目染学习这些伟人的事迹,更好地向这些伟人学习;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服务活动,可安排学生定期去敬老院、特殊学院等场地进行义务劳动;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各类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工作。让学生们理论联系实践,做中学,学中做,加深对党的认识和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