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哲
我特别喜欢乡村生活,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去乡下外婆家住一段时间,几乎每一次都有奇特的发现和收获。今年暑假的经历更是特别——我竟然亲自参与了一次白酒的酿制。
酿酒那天早上,一个高高瘦瘦的叔叔开着三轮车,拉着一台蒸馏机来到了外婆家。外公告诉我,这个人是请来酿酒的师傅,吃完早饭我们就要开始酿酒了。
趁着吃早饭的时机,我虚心地向酿酒师傅打听了一下酿白酒的过程。师傅说,农家酿白酒比较简单,过程大致分为选料、蒸料、发酵和蒸馏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选料
酿白酒的原料有稻谷、高粱和酒曲。外公先搬来六百斤稻谷和四十斤高粱,酿酒师傅把它们平铺在地上,不停地翻动。他的双眼像鹰眼一般锐利,快速扫视着粮食,双手像小鸡啄米似的把干瘪的谷子挑选出来,并清除掉其他杂物,只留下颗粒饱满的粮食。
第二环节:蒸料及发酵
原料选好后,用水将它们冲洗干净。沥干水分后,把它们放入特制的甑(zènɡ)中蒸三小时,要蒸到谷壳咧开嘴,露出洁白的“牙齿”方能出锅。
蒸料的甑像一颗特大号的子弹,底部有一个烧火的炉灶,旁边还有一个小烟囱。将蒸好的谷子平铺在地上放凉后,加入秘制酒曲,等待二十四小时,再用水把它们冲洗干净,放入大陶缸。接下来要往缸里注入适量清水,然后密封发酵,等待一个月。
第三环节:蒸馏
到了蒸馏取酒的日子,吃完早餐,师傅便带领我安装好蒸馏用的“子弹”,然后将密封发酵的陶缸打开,舀出发酵好的原料。他取下“子弹”的“弹头”,将原料倒入“弹壳”。等原料装满后,师傅拿出打火机,点燃稻草,放入灶中,再加入木头,熊熊大火很快就“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
由于蒸馏需要几个小时,我沉不住气,在旁边焦急地走来走去,不停地问:“师傅,还有多久出酒啊?”师傅悠闲地喝着茶,不紧不慢地说:“不急,要不了多久啦!”
时间仿佛凝固了,等待的一分一秒都显得那么漫长。我看不出甑中的原料有任何明显的变化,更着急了。“这个样子能出酒吗?”我嘟囔道。“嘿!小子,别不信,你看,这不是出酒气了吗?”我定睛一看,原料上真的冒出了缕缕白烟,时间也刚刚好。“师傅真乃神人也!”我禁不住赞叹道。
师傅将“弹头”盖到“弹壳”上,還在“弹头”里装满水。“为什么装水啊?”我好奇地问。“装水可以起到冷却的作用,蒸发出来的高温酒气遇冷后会凝结成液体酒,从底部的小孔里流出来。”师傅耐心地回答。“那什么时候酒能出完呢?”“下午两点。”师傅自信满满地说。
我对师傅的话半信半疑。两点一到,我就跑过去察看,见小孔下方的桶里装满了酒,孔里已经没有酒流出来了。“天啊,师傅真乃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啊!”我再一次感叹。
师傅从桶里舀起一小勺酒,让酒从高处滴进碗里。他对我说:“你看到这些泡泡了吗?这叫酒花,白酒在达到‘黄金度数时才会有酒花,通过酒花可以判断出酒的度数。”“那这白酒有多少度?”我好奇心大起。“五十二度。”师傅肯定地说。我顿时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酿酒师傅竟然不借助仪器就可以对时间和酒精度数作出准确的估算,正是实践出真知啊!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小学美林分校六(5)班
和茶一样,酒文化在中国同样历史悠久。酿酒要使用“曲”,也就是小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秘制酒曲”。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它们分泌的酶,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酶的作用下会分解成乙醇,即酒精。文中酿的这种酒叫蒸馏酒,蒸馏酒大多是度数较高的烈性酒。发酵后的酿酒原料经过一次或多次蒸馏,就能得到高度数的酒精溶液。在农村,粮食收获后,许多农家便会自酿白酒,这是一种民俗文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因为缺乏完善的预处理流程,粮食在预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家庭自酿白酒设备有限,也无法像正规酒厂一样,通过工业级的设备轻松将新酒里的甲醇、重金属等杂质除去,因此纯粮、纯手工酿制并不等于安全、健康。最后,小编还要郑重提醒大家——参与劳动体验可以,但未成年人一定不能饮酒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