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奎玲,李晓强,孙瑞琦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罹患该病可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1]。近年来,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的目标逐渐从控制病灶的增大、增多,转变成为控制其病情的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其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存时间。癌症患者可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生营养不良、体质量降低及癌性疼痛等临床症状。这些临床症状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治疗癌性疼痛的方法及药物种类较多。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癌性疼痛的药物为吗啡。吗啡是一种阿片类药物。大剂量使用吗啡治疗癌性疼痛可引发明显的不良反应。若为癌性疼痛患者减少吗啡的使用剂量,可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主张使用吗啡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癌性疼痛[2]。本文主要是探讨为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鞘内泵注吗啡联合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本次研究经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临床资料齐全。2)认知功能正常。3)预计生存期≥3个月。4)经手术埋入鞘内输注系统,且对鞘内泵注系统的耐受性良好。5)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对镇痛药物成瘾。2)有吸毒史。3)有癫痫疾病史。4)存在严重的癌症并发症,不宜进行镇痛治疗。5)对本次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6)精神异常。7)不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参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平均年龄为(62.08±8.35)岁;其中肺癌、胃癌、食道癌及宫颈癌患者分别有16例、10例、9例及5例。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平均年龄为(60.38±6.33)岁;其中肺癌、胃癌、食道癌及宫颈癌患者分别有15例、9例、11例及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为两组患者鞘内泵注吗啡进行治疗,方法是: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穿刺点。输液港的埋入位置为健侧肋弓上方。按常规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消毒、铺手术巾,对其进行局部麻醉。将Tuohy穿刺针经L2~3或L3~4穿刺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向头端留置一段导管。对埋入输液港的部位进行消毒。建立一个腰椎旁至输液港的皮下隧道。将导管的另一端经皮下隧道推进至输液港。将输液港连接自控镇痛泵。本次研究中所用的鞘内输注系统由B.Braun公司生产,自控镇痛泵由Smith公司生产。将2 mg的吗啡与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利用自控镇痛泵为患者泵注混合溶液,泵注的速度为0.4 mL/h。每0.5 h可用药1次,每次可用药0.2 mL。每7 d为患者调整一次用药的剂量。若患者疼痛的程度有所减轻,则为其将每次用药的剂量降低10%。若患者疼痛的程度加重或发生爆发痛,则酌情为其增加使用吗啡的剂量、调整使用吗啡的频率。为患者调整使用吗啡的剂量及频率后,若其疼痛的程度仍未明显减轻,则为其补用其他镇痛药物。在此基础上,让研究组患者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方法是:让患者在治疗的第一天口服2次加巴喷丁,每天服300 mg。让患者在治疗的第二天口服2次加巴喷丁,每天服600 mg。让患者从治疗的第三天开始,每天口服3次加巴喷丁,每天服900 mg。若两组患者在不用药时感觉无痛或仅感觉轻度疼痛,则为其停药。连续治疗4周。
1)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周,分别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的程度越重。2)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两组患者睡眠的质量。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睡眠质量越差。3)治疗后,记录两组患者补用镇痛药物的剂量。4)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癌性疼痛程度的VAS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2周及4周,研究组患者癌性疼痛程度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周两组患者癌性疼痛程度的VAS评分(分, )
表1 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周两组患者癌性疼痛程度的VAS评分(分, )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PSQI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分,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分, )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补用镇痛药物的剂量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补用镇痛药物的剂量(mL, )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补用镇痛药物的剂量(mL, )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例(%)]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三阶梯止痛原则”治疗癌性疼痛[3-4]。为癌性疼痛患者在鞘内使用镇痛药物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其大脑及脊髓的离子通道受体,避免其因口服用药发生大脑屏障反应及首过消除效应[5]。吗啡是治疗癌性疼痛的第三阶梯用药,可用于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大剂量、重复使用吗啡治疗癌性疼痛可导致患者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并使其对该药产生耐受性,降低其治疗的效果[6]。加巴喷丁是一种抗癫痫药物,在1995年批准用于临床。该药在治疗慢性疼痛综合征方面显现出良好的效果。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在《NCCN成人癌性疼痛临床指引》中指出,加巴喷丁可作为治疗癌性疼痛的一线辅助药物[7]。加巴喷丁可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提高大脑中γ-氨基丁酸受体的效应等级,并抑制突触后膜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的功能,阻止疼痛感觉信息的传递[8-9]。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为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鞘内泵注吗啡联合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可有效地减轻其癌性疼痛的程度,提高其睡眠质量,减少其补用镇痛药物的剂量,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