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虹,曹晓东,蒋春霞,陆 燕,辛苏苏,黄燕飞
(无锡市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23)
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病的主要手段。接受手术治疗的此病患者受术前肿瘤消耗、进食困难、术后禁食、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易在术后出现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的情况,从而可影响其康复。有研究指出,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应及时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以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其肠胃功能的恢复,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1-2]。相关的研究表明,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益生菌疗法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其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轻其体内的炎症反应[3-5]。本文对在无锡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益生菌疗法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225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12例)和对照组(113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
1)纳入标准:具有进行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指征;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存在严重的并发症或认知功能障碍。
1.3.1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进行辅助治疗,方法是:在术后48~72 h开始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为其连接具有加热功能的肠内营养泵,然后经十二指肠营养管为其匀速输注营养液。在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第1 d,为其输注250 mL浓度为0.9%的硫化钠溶液、20 mL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和10 mL浓度为10%的氯化钾溶液。在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第2 d,先为其输注适量的复方营养混悬剂,然后再为其输注250 mL浓度为0.9%的硫化钠溶液、20 mL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和10 mL浓度为10%的氯化钾溶液。之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步为其增加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使用量。
1.3.2 对试验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方法 为试验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益生菌疗法进行辅助治疗,方法是:在术后第1 d,对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最早可从术后20 h开始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为其连接具有加热功能的肠内营养泵后,经十二指肠营养管为其匀速输注营养液。在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第1 d,为其输注250 mL浓度为0.9%的硫化钠溶液、20 mL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和10 mL浓度为10%的氯化钾溶液。在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第2 d,先为其输注适量的复方营养混悬剂,然后再为其输注250 mL浓度为0.9%的硫化钠溶液、20 mL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和10 mL浓度为10%的氯化钾溶液。之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步为其增加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使用量。采用体重公式计算法确定其每日所需的能量。在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经十二指肠营养管为其输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0.5 g/次,3次/d。在为患者输注肠内营养液时,将其床头抬高45°。若患者出现反流症状,可将其床头抬高60°[6-9]。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排便的时间、术后可进食流质食物的时间和术后可进食半流质食物的时间;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其出现消化道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的情况;3)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管道拔除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4)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 d、术后第3 d~第5 d、术后第7 d~第10 d的营养评价指标(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的水平)及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排便的时间、术后可进食流质食物的时间、术后可进食半流质食物的时间分别为(3.8±0.8)d、(5.2±1.1)d、(9.3±3.5)d、(11.4±3.6)d,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排便的时间、术后可进食流质食物的时间、术后可进食半流质食物的时间分别为(5.1±1.6)d、(6.4±2.0)d、(9.9±3.3)d、(12.5±3.8)d。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排便的时间、术后可进食半流质食物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可进食流质食物的时间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比较(d,)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比较(d,)
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期间,两组患者中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症状患者的占比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期间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出现情况的比较[例(%)]
试验组患者术后拔除胃管、胸管、腹腔引流管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拔除营养管、纵隔引流管的时间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管道拔除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d, )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管道拔除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d, )
在术后第1 d、术后第3 d~第5 d、术后第7 d~第10 d,试验组患者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第3 d~第5 d,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第1 d、术后第7 d~第10 d,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的水平相比,P>0.05。详见表4。
表4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营养评价指标的比较(g/L, )
表4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营养评价指标的比较(g/L, )
在术后第3 d~第5 d、术后第7 d~第10 d,试验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第1 d,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相比,P>0.05。在术后第1 d、术后第3 d~第5 d、术后第7 d~第10 d,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相比,P>0.05。详见表5。
表5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炎症指标的比较( )
表5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炎症指标的比较( )
近年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促进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0-11]。有研究指出,无法自主经口进食的高营养风险手术患者,应在术后24 h内开始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有研究表明,接受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其胃功能会在术后24~48 h内恢复正常,其小肠功能最快可在术后6 h内恢复正常。田丰等[6]的研究表明,在术后12 h内对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改善其营养状况,且不会增加其发生并发症与消化道不适症状的风险。有研究指出,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加快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纠正其机体的负氮平衡,增强其肠道的机械屏障功能和免疫屏障功能。侯纪洪[5]的研究表明,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益生菌疗法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减轻其肠道菌群的移位,改善其肠黏膜的屏障功能,降低其发生肠源性感染的风险。傅加敏[12]在研究中指出,为肠内营养性腹泻患者应用益生菌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减少其肠道内病原菌的数量,提高其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维持其肠道菌群的平衡。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益生菌疗法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地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营养指标,缩短其管道留置时间,减轻其体内的炎症反应,促进其康复,且安全性较高。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符[13]。
综上所述,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益生菌疗法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