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虹 周磊
自“双减”政策发布以来,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按照上级部署要求,认真学习文件精神,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作为实现“双减”目标的根本之策,突出抓好“完善课后服务、优化作业管理、提高课堂质量”三项重点工作,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完善课后服务,落实一个“加”字
课后服务是为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而推出的“民生工程”。在落实“双减”政策的新形势下,淮阴中学新城校区进一步从“加内容、加时间、加质量”三个方面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1.加內容,体现全面发展。
以往的课后服务主要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本学期,学校要求课后服务内容实现“5+2”,即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艺术、科技、劳动、阅读等五个方面的活动,做好对学习基础薄弱学生和学有余力学生的辅导。
在具体实施上,三个年级各有侧重,寻求突破。七年级增加每周两次的“选修走班”活动课。根据学生需求及教师特长,学校确定在七年级开设29门活动课程,音乐、美术、体育、信息、心理等学科教师全部参与,其他学科教师部分参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报相应的课程。学校根据学生选择的课程,组合成新的活动课班级,进行“选修走班”。“选修走班”活动课突出“教师广参与,学生全覆盖,课程多选择,实践为主体”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得到全面发展。八年级利用每天下午5:30至6:00的时间,增加半小时的活动课。活动课内容涉及时政、体育、音乐、阅读、劳动等多方面,目的是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唱起来”“读起来”“做起来”。九年级增加周六全天托管服务,上午作业辅导,下午分层走班,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
2.加时间,增加晚自习安排。
学校招收的是就近入学的施教区学生,过去没有住校生,没有晚自习。本学期,学校增设了三个年级的学生晚自习,极大减轻了家长看护孩子学习的负担。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学校晚自习期间完成所有的书面作业,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与提升。由于晚自习的增加,学校工作由过去的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增加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牵涉很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是安排好晚自习。制定晚自习值班制度和相关规范,教师轮流值班,年级和学校值班干部加强巡查,保证晚自习秩序良好。二是保证晚餐供应。在召开家长座谈会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三个年级错时就餐,不断优化供餐品种和质量,满足学生营养和口味需求。三是落实家长责任。家长在保证晚自习下课接孩子安全回家的前提下,自愿申请在校晚自习值班。通过召开线上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讲“双减”政策,引导家长担负起家庭教育责任。
3.加考核,注重过程督查和考核评价。
学校针对各类活动课的特点,制定了具体考核方案。考核实行过程检查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将其作为评价音、体、美、信息等学科教师绩效的重要参考,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及评优评先,从制度上切实提高活动课的质量。考核制度的落实极大提高了活动课质量。学校的啦啦操、田径、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等项目,多次在全市比赛中获奖。多名学生参加江苏省淮阴中学交响乐团演出,登上央视中秋晚会的舞台。舞蹈节目和朗诵节目入选“学习强国”,受到广泛好评。
二、优化作业管理,体现一个“精”字
优化作业管理,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淮阴中学新城校区将作业管理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在“量”上做减法,在“质”上做加法,力求做到精心设计、精细批改、精准反馈。
学校于2017年就制定了作业管理的七项规范要求,与“双减”文件精神和教育部有关作业管理的要求完全一致。作业管理七项规范要求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作业设计方面,实行年级组统筹、备课组负责,将每天的学案编写作为备课组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落实学案编制要求,精选题目,控制题量和难易度。编制分层学案,包含基础题、稍难题和难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在学案上印有醒目的提示语:“学校不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全部作业,请家长督促孩子按时休息。”在作业批改方面,要求教师及时批改、逐题批改、二次批改,鼓励面批。年级和学校督导组定期检查学案质量和教师批改情况,并将其纳入教师常规考评。本学期实行晚自习之后,要求作业当堂完成并上交,书面作业不带回家。学生课后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加了,睡眠时间也得到了保证。
三、提高课堂质量,聚焦一个“学”字
在推进“双减”工作的新形势下,提高课堂质量是促进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淮阴中学新城校区积极落实淮安市教育局倡导的“融学课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习为中心,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确立课堂新概念。
学校围绕“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这一目标,推进“融学课堂”教学改革。备课重点由“教什么”向“怎么教”转变,并将“怎么教”落实在“怎么学”上,注重培养学生想学、乐学、会学、真学的能力,从而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过程、方法、效果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深入学习和不断实践,广大教师更新了课堂教学观念,从知识本位走向了素养本位,从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了以学生的“学”为主,力求在课堂质量的关键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
2.制定课堂新规范。
结合学习领会市教育局“融学课堂”的基本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学科体现“融学课堂”要求的基本规范。如,每节课结合教学内容设置至少一个有思维含量、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角色互换中收获成功的体验,在互助交流中突破重难点,提升能力。
3.实施课堂新评价。
课堂改革的推进离不开评价方式的改变。学校要求所有公开课、评优课的教学设计,都必须体现“融学课堂”的要求,说课、评课都要结合“融学课堂”相关内容。学校组织了命题比赛、教学设计比赛、教学综合技能比赛等活动,每年承办全市“广教研”活动,以此推动广大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很多教师在省、市各种教学、教研活动中崭露头角:“一师一优课”部优课数量在全市、全省名列前茅;10多名教师获得市级评优课一等奖;10多名教师获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市级一等奖,7名教师获省级一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