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昆山“二方先生”家世考

2022-01-26 02:21杨学娟郭婉莹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墓志铭

杨学娟,郭婉莹

(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二方先生”指活跃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苏州昆山的方鹏、方凤两兄弟,二人既是手足,又互为诗友。王世贞曾颇为自豪地说:“德、靖间,天下靡不知吾郡有二方先生者。”[1]王阳明亦曾称赞二人“皆颖然敦古道,敏志于学。”[2]从现存文献看,“二方先生”留下的著述不仅数量可观、内容丰富,且具有相当的文学、文献学、史学等价值。本文考察“二方先生”家族世系,以期为进一步展开其著述研究提供相关背景。

一、“二方先生”之家族世袭

据方凤《方氏谱乘小引》载,其曾“仿欧苏朱子谱法,间以己意手笔”撰写《方氏谱乘》,体例“先世系,而文字继之”。[3]惜乎《方氏谱乘》今不传,难睹其详,笔者经耙梳诸文献及“二方先生”著述,试图厘清方氏一族之世袭。

(一)七世祖——方万三

方凤在其《先曾祖墓志铭》中说:“始祖万三,仕元,为海运提举。”[4]方鹏《二孙字说》亦载:“我上世莫知其始,其可知者七世祖万三府君,仕元,为海运提领。入国初,次子代之,以赀雄一乡。洪武中籍没其产,举家戍边。”[5]由此,“二方先生”家世可考者概始于方万三,但方万三于史无载,于志无记,实难详考。又方鹏《矫亭先生生圹志》云:“远祖万三,元海运提领,仲子富代之,洪武中官录其产,谪戍于边。富兄德义……德义生荣,荣生文贵,鹏之曾祖也,祖槐庭府君讳盛,始业儒,教授乡里……父节庵府君讳麟。[6]据此,自元至明,“二方先生”本支直系先祖知名字者,有元朝七世祖方万三,明朝六世祖方德义、方富,五世祖方荣,曾祖方文贵,祖父方盛,父方麟。

方氏因何被抄没家产、贬戍边地,而边地确指何处,又如何回至昆山?史志皆无载,唯方鹏《代族长祭二祖》一文云:“洪武初籍没其产,子孙皆戍宁夏”,六世祖方德义“依亲党石桥陈氏以居”,至方荣时“复归故土,然为里胥所持,不能自安”,于是“投牒讼冤,兵部下有司勘实,始脱戎籍为良民”。[7]

(二)曾祖——方文贵

方文贵,名贵,字文贵,“二方先生”之曾祖,方凤《先曾祖墓志铭》对其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其生于明洪武十年(1377)十月十六日,卒于天顺六年(1462)正月二十日,享年八十有四。方文贵“好善安分,性不喜浮靡,不与人忤争。年未五十即弃家政与诸子经理,或耕或读,皆有成业。”他喜欢日游桑梓,晚设小宴,“诸孙罗膝,歌诗满引,醉不及乱”。方文贵为人长厚,与邻里相处“以和以谦,不肯少损于人”,如有人窃取方氏庄稼财物,其不会主动报官,“而事偶泄,其人抵狱”时,他又愿意为窃贼奔走交涉,直至诉讼解除。方文贵乐善好施,“见穷乏称贷,虽不甚裕,每自节以周人之急”,所以乡邻“人人德之”。方文贵娶妻陈氏,生有四子:“长茂,娶张氏;次盛,娶邢氏;次英,早卒;次杰,娶盛氏”。[8]除此,其尚有一女,嫁于沈富。文贵一生又有孙八人,“宁娶陆氏,祥娶毛氏,麒娶戴氏,麟娶朱氏,善娶陈氏,安娶张氏,庆娶姚氏,晋娶梁氏”,另有五个孙女,生平等皆不可考。又有曾孙十六人,分别为达、寿、清、慎、勤、聪、明、鹏、凤、绐、亨、昆鸟、鹤、鸾、亮、亭。有曾孙女七人。[9]家丁虽众,但除“二方先生”一系有文献可征外,余者多已失考,唯方凤《问庵禅师生圹志铭》一文中提及其族兄方勤出家为僧,改名为定淳,号古风。[10]

(三)祖父——方盛

方盛,号槐庭,“二方先生”之祖父,生卒年不详。据方鹏《二孙字说》载,方德义“三传至吾祖槐庭先生,始读儒书,教授乡里,以高年懿德与乡饮锡章服”。[11]方凤亦云其家“世以耕为业,至曾祖始命先祖槐庭公习文字,开门授徒,享有冠服。”[12]方槐庭“少有异禀,弱冠即如老成人,里闬争致为塾师,抗颜皋座者五十年,门人遍远近。晚年以耆德与乡饮,以上寿膺冠服。庭前有二槐,日吟咏其下,因自号槐庭。”[13]

在方鹏眼里,祖父是一位宅心仁厚、饱读诗书之儒者:“昔我槐庭先生,宅心以仁,检身以礼,言简而行饬,色庄而气和,有儒者之行。历代之史,百家之诗,诵之若流,应之若响,有儒者之学。”[14]

方槐庭教授之余,亦有文墨之作,对此,方凤曾多有提及,《书敏慎斋稿后》载 :“予尝诵先祖槐庭公《咏梅诗》。”[15]在《跋先亲手笔后》云:“有五、七言诗数篇,及遗训数条,皆典实可法,别为一卷。”[16]《缙绅赠言引》中曾说方槐庭“与士大夫交游,有诗文之惠,三传至不肖,百年间所得甚富。然两遭回禄,尽委煨烬,不能记忆,仅录十之四五亦存其略云耳。俾元儒手钞,久而成秩,刻之以示子孙,使为他日文献之征。”[17]《跋家礼俗宜》亦云:“先祖槐庭公读书好礼,动率循古。尝怪俗礼淫艳可厌,采家礼,会通仪节诸书,摘其典易,刊其芜缛,去取涂抹,将为成书,以示族属。至先礼部实举而行之。然书未告成,每用耿耿。不肖图毕先志,居丧来,检阅旧稿,堇为类次,本先王之法,而参以时王之制,删繁就简,通古适今,名曰家礼,俗宜用梓以行。”[18]可见,方槐庭有诗文、遗训等,方凤曾令其子方元儒抄录成秩,又有《家礼俗宜》亦曾刊行于世,惜乎均未见传世。

方槐庭兄茂,弟英、杰,三人生平均无从考证,惟明代张大复《昆山人物传》曾载:“槐庭翁故有兄,年逾六十,小得罪于父,辄杖之。翁须发皤如,长跽以请,父投杖而止。”[19]

(四)父亲——方麟

方麟(?-1510),生年不详,因其子方凤《明故矫亭方公配高淑人合葬行状》云“庚午丁外艰”,[20]故可推方麟的卒年为正德庚午年,即1510年。方麟事主要见于顾潜《寿方节庵序》[21]、王阳明《节庵方公墓表》[22]及方鹏的《书王阳明文集后》。

据王阳明《节庵方公墓表》载,方麟始为士业举子,后入赘妻家朱氏,去士从商。在妻家苦劝之下,又为郡从事。[23]而方鹏《书王阳明文集后》否认了此说:“不亦厚诬吾亲哉?盖先君未尝一日为商,而从事亦寄迹尔。”[24]为何会出现如此情状,方鹏解释说:

昔我先妣之葬也,二泉邵公为之铭,复具状请阳明子表其墓。阳明失其状,不以告予,密与刘光禄取《二泉文稿》。(刘与阳明同年,又与愚兄弟友善。)刘误以先君墓志应之(未斋顾公所撰),遂据以为表,专主先君,而吾母特附见焉。予展读未竟,即卷而藏,不敢登石。他日,庄渠魏子于其文集中见之,谓予曰:“文固佳,然不类尊公,奈何?”予告之故,相与太息而已。[25]

方鹏母亲故去后,“二泉邵公”即邵宝为方母撰写了墓志铭,方鹏持此墓志铭请王阳明为母亲撰写墓表,不想阳明先生将墓志铭丢失,又不好意思以实相告,私下向自己的同年,亦是方鹏的好友刘光禄借邵宝的文稿,不料,刘光禄又弄巧成拙,误将顾未斋即顾鼎臣为方麟撰写的墓志铭给了王阳明。由此,王阳明《节庵方公墓表》确有不实之处。方鹏在《书王阳明文集后》还介绍了父亲的生平:

谨按:先君甫十岁,受学于徐孝子协祥。十四,改从钱教授尚宾习举业。十七,赘甫里朱氏,厌其阛阓之扰,辞归卒业。先外祖不许,曰:“无已,当为郡从事。”先君勉强从之,非其志也。适遇例,罄其家赀,输谷四百斛,登名仕版。自恨出非正途,誓不再出。复遇例,遥受福宁州幕宾致仕。后以愚兄弟登朝,获沾恩典。[26]

可见,方麟并未去士从商。

另据顾潜《寿方节庵序》载,方麟精于律学,在其为郡从事期间,“议拟悉当,不以私意为出入。上官器之,两造德之”。[27]因其不肯折腰屈于人下,自叹:“吾愤世之碌碌者,刀锥利禄,而屑为此以矫俗振颓,乃今果不能为益也。”[28]于是,退而耕于其野。从此,“足迹罕入城府,邑大夫岁举乡饮,非礼意恳至亦不轻出。有贫民称贷终岁不能偿者,每为焚劵券去。”[29]

方麟“性质直,表里一致,面折不能容人之过。里中子弟所为不臧者,唯恐闻于其侧,然能改行即复欢然待之”(《寿方节庵序》)。顾潜认为以方麟的才华“足以辅治理、取富贵,无难也”,但其“遇物虽严而不求备,阶仕虽早而不求显,治生虽裕而不求丰”,称其“素履有君子长者之风”(《寿方节庵序》)。方鹏也大赞其父“明决足以察理,精勤足以立事,刚介足以厉俗”“真足以销天下之诡,义足以轻天下之利”。[30]晚年因长子方鹏显贵,赠承德郎礼部主事。方凤《槐节堂记》云其父:“出处应接,皆有节制,不肯少自侈,因自号节庵。”[31]

《拜书先君手泽后》:“呜呼!此吾先君手笔,所以教诫不肖兄弟者也。每一展览,痛裂五内。惧其久而遗也,谨装成卷,畀策、筑藏之。大小计十有四幅。第二幅曰畏之者,先师毛省斋也;十一幅曰一之者,今顾宫詹九和也;桂轩,宫詹之父也;承德周太守在也;邦辅陈桐乡汝翊也;十二幅曰吴侍郎文定公宽也,陆御史太宰完也;最后一幅则与今郑司训子充议筑姻事者也。作字未竟,忽痰涌,遂至大故,盖先君绝笔也,故以是终焉。呜呼痛哉!昔周人以大训为重器,必陈之以示能守,兹不敢与为比,然比之无恤之简则类矣。”[32]

方麟妻朱氏,生于正统七年(1442)二月十日,卒于正德十一年(1516)六月三日,享年75岁。其生平主要见于明人邵宝的《方母太安人朱氏墓志铭》:

母讳清,苏之长洲人。其父曰德明,母某氏……母日侍父母,月问舅姑,实兼内外之养。礼部方从事于仕,以例授某州吏目,寻致其事,与母归依槐庭翁。母年才三十,亟屏诸饰,相礼部力田治生,躬井臼以馌,夜事麻枲,无间寒暑,家于是乎始树。及子稍长当教,母谋诸礼部,谓某盍师焉,某盍友焉,用严胜慈,不掩小过。礼部尝谓母曰:鹏,吾使入官;凤,吾使处家。鹏治经,凤不必治经。母曰:何哉?君所谓经者,经以明理,家何异于官,而可不以理为也?凤既通经而后治家,何不可之有?礼部矍然从之,命鹏以经授凤,受习唯谨,既而皆知名。弘治戊午、辛酉,继领乡荐于应天。正德戊辰,同得甲榜。人谓方翁知家,方母知子。母在家,有外姻请见,虽甚戚,必审乃出,凡饮食必祝,人谓母有女德。平居恭慎静密,思而后言,虑而后动,人谓母有士行。方二子偕计而北,卒业而南,或以劳为母慰,母曰:分也。不以是戚。及并位于朝,出入台省,或以荣为母贺,母曰:分也。不以是忻。母当礼部丧,盖衰服三年,未尝去身,鹏以盛暑请少释,母泣曰:“吾亦知无益死者,但尽吾心耳”。时以覃恩封今号,佥谓命下不可久虚,请具嘉服以拜,母泣曰:吾忍乎哉!吾何急焉,而辄释此也。他日,母欲从俗,以僧道送礼部葬,鹏以礼告诸姑姊解之,母曰:儿处我以礼,不从何为?其从善如此。[33]

另,清人魏之琇所撰《续名医类案》收录了一段关于其的文字:

方节庵之夫人朱屡受产难,因就医乞堕胎方,服之无效,复求方于专产医郑氏。郑云:“堕胎不下,必贵儿也。今后宜服安胎药矣。”一日方闲步,阡陌间见一道人,手携竹筐坐于桥下,与之语,道气盎然,因设斋留之。到家问筐中何物,曰:“此济瘳病人丹药也。”因授一方,名曰回生救产丹。并劝修合普施。朱夫人诞弥厥月时,服一丸,则果如达矣。遂连生二子,长名鹏,字矫亭;次名凤,字改亭。后一为宫詹,一为御史云。[34]

二、“二方先生”及嗣继

据邵宝《方母太安人朱氏墓志铭》载,方麟有二子二女,二子者方鹏、方凤是也,二女分别嫁于张珮、龚天祯,但方鹏、方凤的作品中均未提及龚氏,而据邵宝所云,其撰墓志铭是据方鹏亲自为其母所撰行状所写。

方鹏《寿女兄六十序》“念昔吾父吾母壮而无嗣,初得吾姊,次得予……又次得时鸣。”[35]《亡姊张孺人方氏墓志铭》“鹏与弟凤既丧我考妣,茕茕然无所依,日夕得见吾姊犹见吾亲也。”[36]

(一)方秀及嗣继

方秀(1465-1529),方鹏姐。关于其生平行状,方鹏《矫亭存稿》卷一之《寿女兄六十序》、卷七之《张甥诰墓志铭》、卷十四之《亡姊张孺人方氏墓志铭》,方凤《改亭存稿》卷一之《寿姊张孺人六十序》、卷六之《亡姊方孺人行状》等文中皆有涉及。

儿时的方秀甚得父母之宠,“行则牵衣,坐则置膝,盖未尝一日离也”,[37]十六岁嫁于同郡张珮。(《寿女兄六十序》)“姑姓严,难事。每有非意之加,顺受而已。及其老也,生养死藏,备极诚孝,尽忘其初。”“有贷必偿,有怨必释,家替而复裕,祸至而幸免者,吾姊之力也。至于子孙教育之费,姻族往来之礼,宾祭耕织之劳,纤悉周至。”[38]“承尊抚卑,操井臼,治田庐”,生活“拮据劳苦”。[39]

方秀夫张珮,字德声,号半闲。其生平之事见于张大复《高祖考半闲府君妣方孺人行略》。[40]张半闲少从其父张畊云耕读自娱。既长,为县从事。因与县令辩论律例得罪县令,自免归家。后经里人推荐为“赋长”,领赋千,后自荐为万石长。张半闲为人长厚,晚年以赀获九品听选官。方凤有《半闲说》,以主客问答的方式谈论“半闲”之意,其所言者当为其姐夫张珮。[41]

方秀生二子一女。长子张诏,官至兴业县知县,娶王氏。生二子,懋阳、懋陟。次子诰,字唐文(1493-1514),娶太医院判卢丹谷之女。张诰自幼体弱,“双眼如漆,一目数行”“少不好弄,长益诚谨声色饮博之事”。十九岁应试不中。后因患腹疾早亡。“为文老健警拔,吐语辄惊人。性至孝,见母攒眉不乐,则绕膝叫呼,必俟破颜乃已。父母公私多故,且值回禄,家益落。诰悉出妻所有以偿不给,服食器用与诏共之,未尝分彼我。”[42]张诰子懋隆,字抑甫,聘乡贡士晋宪之女。

(二)方鹏及嗣继

方鹏,字时举,号矫亭,晚年自号顺受翁,明成化六年(1470)三月二十二日生,嘉靖十九年(1540)卒。据方鹏《书年谱后》载,其曾自著年谱:“盖年谱可以考予偃蹇之迹”“年谱凡二卷,弁之以世系,而祖考兄弟子孙之事,则亦因年以附载焉”。[43]此年谱今已不传。方鹏自幼聪慧过人,“生而岐嶷,既长犹忆其前身所在”。[44]弘治三年(1490),以明经补县学生,辛酉(1501)乡荐第二名,但未赴会试,开门授徒。正德庚辰(1508)与弟方凤同举进士,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正德庚午(1510),丁父忧,甲戌(1514)服阕,改南京刑部湖广司。乙亥(1515),升刑部广西司员外郎,不久,又升福建司郎中。正德丙子(1516),丁母忧,己卯(1519)服阕,改南京兵部职方司。赴任前,听闻朱宸濠叛,有人劝他不要急着上任,静观其变,方鹏怒斥:“是何言哉!国难不赴,以图自偷,国之贼也!吾岂为之哉?”[45]于是兼程赴任。次年(1520),调南京吏部文选司,“所至颇举其职”。[46]嘉靖二年(1523),经言官举荐,升浙江布政司左参议,力辞不允。乙酉(1525),升山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因与部使者不合,上疏得允致仕。于是,屏迹田野,放情丘壑。嘉靖六年(1527),又因廷臣、抚臣力荐,召为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修撰,次年(1528),充经筵讲官,主考顺天府乡试。嘉靖八年(1529),充廷试掌卷,编纂御礼,同修会典。张璁入相后,与方鹏颇为不合,出为南京太常寺卿,未到任,上疏请养疾。嘉靖十二年(1533),被劾削去太常职名,以右庶子致仕。嘉靖戊戌(1538),加封通议大夫。

方鹏妻高氏(1471-1540),应天府丞高霄孙女,父高敏。高氏性情宽缓,勤俭持家,方凤曾称其:“虽贵富不废纴绩,荆钗布被,如寒素家,未尝有骄侈之态,待群下以和以慈。”方鹏卒后十四日高氏亦卒。[47]

方鹏夫妇育有一子三女。子方策(1489-1541),字载道,号东虞,光禄寺署丞。方凤《侄载道墓志铭》云:“载道自少颖敏,年甫十三即游黉舍,三试场屋皆不偶,乃援例入太学,需次吏部考优等,授光禄寺良酝署署丞,进阶征仕郎,奉使河南周府,主营圹劳。于外几一年,连得父母讣,既惊且忧,力疾奔丧,号毁过礼,忽忽若丧,心遂不起。”[48]载道妻周氏,养利州知州周在之女。方鹏长女玉贞,生于弘治庚戌(1490)九月三十日,(方凤原作庚辰,当误)卒于弘治戊午年(1498)六月二十九日,自幼跟随叔父方凤学习,“素弱多病性敏而淳,貌秀而雅,母训之过严,言不妄出,足不妄投”“善作字,好女工,举动循礼度,隐然若成人焉,故其存与殁也,咸以成人礼待之”。[49]方鹏次女名字不详,生于弘治癸丑(1493)十月六日,卒于嘉靖辛丑(1541)五月五日,适太学生梁金(梁乾伯),生二男五女,长子梁懋光,邑庠生,娶太学生陆健之女;次子梁懋元,聘太学生朱邦奇之女;长女适邑庠生周梦征,次女适太学官生柴辅光,三女适太学生魏希正,四女、五女分别许陆汝问、周法。孙男二人,长孙梁昆璧,聘太学生朱景秀女;次梁昆岗,聘太学生何一元女。[50]三女方玉润,生于弘治十一年(1498)十月廿二日,卒于嘉靖十一年(1532)十一月十四日。其生平资料主要见于《矫亭存稿》卷十五《亡女圹志铭》、卷十六《哀朱氏女辞》。方玉润,自幼性行端雅,“不妄言,不苟笑,不轻举止,出入隐士咸有恒度,服饰器用咸有品列”,言谈举止颇有大家风范。她聪慧过人,“读书知大义,每事必审”,公私分明,绝不徇私,十七岁嫁于朱希颜。后朱家“遭郁攸之变,狱讼之扰,岁无宁止。且尊属既众,而食指日繁”,玉润为其周旋,最后忧瘁成疾而卒,(《祭亡女》(卷九)中所谓的亡女四姐,疑似为此女。)生一子,名景方,娶阳县知县应先女。女二,长许嫁庠生张陟,刑部郎中子仪子。次许嫁张必□,乡贡进士德芳子。

方策有一子一女,子名井,字世儒,号思高,[51]娶台州通判孔承祖之女;女适严世相。方世儒亦有一子一女,子方曙,娶中书舍人汤士伟之女,女许刑部主事陈儒之子。

方曙子方士骐(?-约1613),字介甫。此时的方家已渐贫,入赘妻家陆氏。后赴浙江,补平湖诸生。在从祖铜仁知府方范的相助下,回到昆山,隶为学宫弟子,食饩郡庠。万历癸卯(1603)领乡荐,授海盐县令。“疏滞剔蠧,案无留牍,廉知巡方,刺访之弊,动至破家,邑竟无纠举者。御史怒诃不为动,以内外艰归,民立祠祀之。”万历四十一年(1613),服阕,补四川中江县令,中途因病而返,不久卒。[52]方士骐性廉洁,为官多年,家无缣帛,出无车舆,困顿不异于出仕前。方士骐有子方国祥(1592-1661),字仲旋,号思矫,天启丁卯(1627)举人,由华亭教谕历电白知县、肇庆同知,擢琼州知府,颇有政声。永明王时,因有感于李尚忠等人擅杀大臣、苟图宴安,知势不可为,自请告归。方国祥有三子,长子方洪为原配刘氏所生,次子方治与三子方淑为继室缪氏生,方治娶同郡葛云英女。据清人葛芝《琼州太守方公墓志铭》载,方国祥兄弟五人,另有一姐,许孙氏,但其他情况均已不详。[53]

(三)方凤及嗣继

方凤,字时鸣,号改亭。史志对其生卒年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方鹏《寿女兄六十序》云:“嘉靖癸未(1523),吾弟时鸣年五十”,[54]又明人张大复《昆山人物志》载:“太常卿方鹏,字时举。弟侍御凤,字时鸣……太常得寿七十一,侍御加六焉。”[55]由此推知,方凤生于明成化十年(1474),卒于嘉靖庚戌(1550)。方凤早慧好学,早年受学于兄长方鹏。弘治戊午(1498)荐于乡,正德三年(1508)与兄长同举进士。授行人,擢南京监察御史,改北京监察御史,巡抚真定等处。其身为言官,不肯诡随于时。武宗颇事游幸,方凤累疏谏止,言极切直;江西副使胡世宁因触怒朱宸濠被逮,方凤极力申救;力荐王守仁、杨一清、吕柟、魏校等。职当迎驾,恳奏不能从明诏者七事,上皆优容之。嘉靖二年(1523)闰四月初十日,升广东提学佥事。因病未能赴任,自请免官致仕。

方凤妻范氏、张氏。范氏生于成化乙未(1475)八月十一日,卒于嘉靖戊戌(1538)正月二十九日,方凤《亡室封孺人范氏墓志铭》一文对范氏生平及其子嗣情况略有载。[56]范氏本姓陈,祖籍昆山平乐里,因其祖父陈俊入赘新渎里范氏而改姓。父范安,母蒋氏。范氏甚为贤孝,方凤兄弟常年在外为官,范氏在家精心侍奉公婆,邻人咸称为孝妇。方凤对范氏亦赞不绝口:“其言也简而时,其动也节而当,其于宾祭也敬而慎,其干家也俭而勤,厚姻党则其仁可依,训子姓则其言可法,处臧获则其度可守,虽百务纷纠,应以间暇,无不曲中,盖所谓女丈夫也。 ”[57]范氏卒后,方凤续弦张氏(1516-1567)。张氏及其子嗣情况在归有光《方母张孺人墓志铭》一文中有涉及。张氏世居昆山水墟村,曾祖父张奎,祖父张佩,父张锦,母潘氏。

张氏十分重视贞淑,自幼学习《小学》《列女传》等书,能知其大意。张氏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让方范更好地学习,她“咨于伯兄,博访名宿,延之家塾。饩币馈遗,必加丰腆。”在倭寇侵袭,家产尽被焚毁的艰难时期,为了让方范致力于学习,无后顾之忧,她“复鬻簪珥,为延师费,不足,则又邵捐成业以资之”。张氏对方范是严厉的,爱之深,责之切。当方范学业上“有不惬,辄令长跪,提以大杖”。据归有光回忆,方凤“于范孺人,颇严惮之”,而“与张孺人别居,甚相爱”。[58]

方凤有二子一女,长子方筑,字居道,为范氏所生,嘉靖乙酉(1525)科举人,娶福建布政司理问黄京女;次子方范,字循道,号斗槎,万历甲戌(1574)进士,在倭寇袭扰,家园尽毁的艰难环境下,仍能坚持刻苦学习,不论寒冬酷暑,坚持“每夜篝灯夜读”,曾任铜仁知府,聘义官陆鼎之孙女;方凤女为范氏所生,嫁翰林编修王同祖。

方筑生一子四女,子田,字元儒,后改名为钦儒,号思曾,嘉靖庚子(1540)举人,县学生,娶福建都转运盐使司判官朱希阳之女,与吴中英、归有光、沈世麟等皆以文学著称,四十而卒。[59]元儒生一子三女,子升,为朱氏所生,三女皆出于侧室黄氏。

方思曾少负奇异之姿,二十余岁“以礼经为京闱首荐”,后屡试不第,常常纵情山水,寄情于山水之间,“每偕计吏行,时时绝大江,徘徊北岸,辄返棹登金、焦二山,徜徉以归”。此外,思曾因在科考中抑郁不得志,在生活中便醉心于佛道,“自是遇禅者,虽其徒所谓堕龙、哑羊之流,即跪拜施舍,冀得真乘焉”。归有光则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叹道:“人遂以思曾果溺于佛之说,不知其有所不得志而肆意于此。”[60]

方筑长女方英,生于正德乙亥(1515)十月二十四日,卒于嘉靖丙申(1536)闰十二月九日。十九岁时嫁于湖州通判张承秀子张必升,二十二岁时,因产后患痰疾而卒;[61]次女适严州推官陆愚子陆鸣臯;三女许光禄典簿魏庠子魏希直;四女许江西按察司佥事杨伊志子杨允迪。[62]

《改亭续稿》后跋落款为“五世孙士骧”,跋中又云此书曾经“先子振先府君订讹补正”,[63]可知,方凤曾孙方振先,但方振先与方士骧是方筑还是方范之后,已难考证。

附表:昆山“二方先生”家族世谱

猜你喜欢
墓志铭
《宋故苏氏夫人墓志铭》拓片
《明奉议大夫江西按察司佥事鲁纶墓志铭》考释
充满自嘲与幽默的西方墓志铭
英语写就的墓志铭始于十四世纪中叶
唐夏绥银宥等州节度左厢兵马使高谅墓志铭考释
十件辽代汉字墓志铭的录文
《尹源墓志铭》考释
墓志铭
墓志铭漫话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