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经旭
(宜兴市徐舍医院消化科 江苏 宜兴 214200)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为临床急重症之一,主要由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具有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1]。传统上临床多以内科治疗为主,药物治疗虽能够发挥一定的止血作用,但效果不佳。胃镜检查不但可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而且也是止血的首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疾病的诊疗中[2]。基于此,本研究考察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指导价值,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67岁,平均(49.42±9.63)岁;包括男性37例,女性23例;病程2~23 h,平均(13.65±2.67)h。对照组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49.68±9.37)岁;包括男性35例,女性25例;病程3~22 h,平均(13.87±3.88)h。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3];②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年龄>18岁。
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或神志不清患者;②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患者;③消化道穿孔、肠梗阻患者;④妊娠和哺乳期女性患者;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全部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制酸、禁食、补液等对症治疗。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首先在电子胃镜下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给予40 mg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韦迪,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170,规格:40 mg/瓶)溶解于3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早晚各一次,连续应用72 h。将0.1 mg奥曲肽注射液(善宁,Novartis Pharma AG,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20229,规格:1 mL/0.1 mg)溶解于20 mL 2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推注,之后静脉滴注0.2 mg奥曲肽注射液溶解于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连续应用72 h。
观察组患者给予胃镜检查治疗,应用电子胃镜(日本Olympus公司,型号:GIF-240型)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根据患者的病情经胃镜钳道将注射针(型号:NM-3K)插入,于出血部位周围2 mm选取3~5个注射点,按照1:10 000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062,规格:1 mL/1mg)进行喷洒止血,活检后应用止血夹(钦夹,型号:MD850)和钦夹推送器(型号:HX-SLR-I),放置操作杆,夹闭出血部位,发挥止血作用,止血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确保无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后退出胃镜。
(1)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检出率;(2)临床治疗有效率[4]:显效即大便隐血试验连续3 d显示为阴性,48 h内黑便或吐血症状消失,胃镜显示出血病灶已经愈合,胃管引流液无血性物质;有效即72 h止血成功,无效即72 h仍未止血成功,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肠鸣音复常时间、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和止血时间;(4)并发症发生率:恶心、血压不稳、胀气及大便频繁。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胃镜下病因检出率分别为95.00%和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镜下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n(%)]
观察组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例数依次为49例、7例和4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例数依次为34例、10例和16例,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640,P<0.05)。
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复常时间、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和止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 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 s)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内科较为凶险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等,是指包括食管、胃部、十二指肠、胆囊胰腺等引起的出血,病情进展较快,出血量大,且均为活动性出血,严重时可诱发出血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5]。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较多,如急性胃黏膜损伤、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及早明确病因并给予相应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胃镜检查已是消化内科必备的诊断治疗利器,具有操作简单、视野清晰、准确率高、效率高等特点,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6]。临床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①药物注射治疗:对于出血量较少者可局部喷洒凝血酶和去甲肾上腺素止血,肾上腺素可迅速收缩小静脉和小动脉,止血效果较好;②热凝止血,如应用热探头、高频电凝等,但热凝止血不适用于较深较大的血管出血;③机械出血,最常用的为止血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胃镜下病因检出率分别为95.00%和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胃镜检查对于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同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朱爱武等[7]应用急诊胃镜对66例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97.22%,其中食管贲门撕裂8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2例,消化性溃疡15例。经胃镜查找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后,可给予针对性的止血方案,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胃镜检查不但能够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而且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高杨等[8]发现胃镜检查能够有效降低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率。胃镜下应用止血夹夹闭出血部位可快速止血,且不会导致血栓,经冲洗后,可将小血痂除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肠鸣音复常时间、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和止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胃镜检查能够有效改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研究发现应用胃镜检查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胃镜检查能够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止血效果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