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柏西普对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效果及机制探讨*

2022-01-25 10:53李维纳林超群陈光胜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1期
关键词:结膜角膜水肿

李维纳,林超群,阳 昇△,陈光胜

(1.柳州爱尔眼科医院青白科,广西 柳州 545005;2.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西院区神经外科,广东 深圳 518107)

角膜新生血管(CNV),可由感染、化学伤及退行性病变等引起的炎症和缺氧形成,其降低角膜透明性,还常导致角膜瘢痕化和持续性炎症,严重影响视力,是严重威胁视力的致盲性眼病[1-3]。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4-5]。VEGF是一种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6],导致角膜缘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至细胞外基质,形成新生血管,VEGF家族包含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VEGFF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因此抑制VEGF表达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关键所在。阿柏西普(aflibercept)为全人源化融合蛋白类抗VEGF药物,可紧密结合VEGFA、VEGFB和PLGF,已有大量文献报道,阿柏西普在治疗眼底病理性新生血管相关疾病有明显疗效,也能明显减轻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且已在临床推广[7],而其对CNV的作用,鲜少报道。本实验通过观察结膜下注射阿柏西普对小鼠CNV、VEGF的表达及角膜炎症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主要试剂 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艾力雅)购自德国拜耳公司;兔多克隆VEGFA(ab46154)和VEGFB(ab110649)抗体,ELISA试剂盒购自美国abcam公司;β-actin 抗体(#4970)购自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Goat anti-rabbit IgG-HRP(abs20002)购自上海优宁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36只健康昆明小鼠(雌雄不限,体重25~35 g,购自广东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部情况,排除眼部疾病;实验过程遵循 ARVO制定的相关规定;碱烧伤及结膜下注射过程,采用0.6%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诱导全身麻醉,0.5%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每次取12只小鼠,随机分为A、B 两组,每组6只。用打孔器制作直径为2 mm的单层滤纸片,A、B两组用移液器滴2 μL浓度为1 mol/L的NaOH溶液于滤纸片上,浸泡1 min后贴敷于小鼠右眼角膜中央,30 s后弃掉,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1 min;用移液器滴2 μL生理盐水于滤纸片,置于两组小鼠的左眼,其余步骤同前,作为碱烧伤对照[8]。模型建立模完毕后按造模顺序立即在A、B两组球结膜下分别注射阿柏西普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各20 μL(用Hamilton微量进样针注射);术闭涂左氧氟沙星眼膏预防感染。

1.2.2角膜的形态学观察 观察 A、B两组小鼠,于碱烧伤后1、3、7、14、21、28 d观察小鼠角膜新生血管情况,计算CNV面积并拍照记录。CNV面积[9]:分别测量小鼠角膜4个象限内最长的血管长度,计算CNV面积(A),A=C/12×3.1416[r2-(r-1)2],C为CNV累积角膜的圆周钟点数,l为血管长度,r=1.4 mm为小鼠角膜半径,CNV总面积为4个象限面积之和。

1.2.3角膜炎症指数评分(IF) 根据睫状充血程度、中央角膜及外周角膜水肿程度评分[10]:(1)睫状充血:无充血为0分,充血血管小于1 mm计为1分,充血血管1~<2 mm计为2分,充血血管大于2 mm计为3分;(2)中央角膜水肿:无水肿计为0分,有水肿、虹膜纹理可辨计为1分,有水肿、但虹膜纹理不清计为2分,有水肿、看不清瞳孔计为3分;(3)外周角膜水肿:无水肿计为0分,有水肿、虹膜纹理可辨计为1分,有水肿、但虹膜纹理不清计为2分,有水肿、看不清虹膜计为3分。IF为3项得分总和除以9,评分过程由同一人完成,重复3次。

1.2.4Western blot检测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 VEGFA、VEGFB的表达 A、B两组小鼠(每组随机取3只),于碱烧伤后第14天处死,取角膜组织,置于预冷的装有蛋白裂解液(RIPA)(按 1∶100 加入蛋白酶抑制剂)的EP管中,用电动研磨仪匀浆后,再用组织超声破碎仪进行超声破碎(冰上操作),离心,取上清,提取蛋白样品,采用Western blot[11]检测VEGFA、VEGFB的表达,使用ChemiDocTM Touch化学发光成像系统显影、照相,图片用Image J软件定量分析。

1.2.5组织病理检测 组织病理检测A、B两组小鼠(每组随机取3只),于碱烧伤后第14天处死,沿角膜缘剪取角膜组织,放入福尔马林溶液固定24 h后,石蜡包埋,冷却后切片(厚约5 μm),石蜡切片HE染色,透明树脂封片后镜检。

1.2.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应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的表达 A、B两组小鼠,于碱烧伤后第14天处死,取角膜组织,置于预冷的装有匀浆液的EP管中,用电动研磨仪匀浆,然后用组织超声破碎仪处理(冰上操作)。对样本加样孔对应的标本做好编号,ELISA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终止反应后,15 min内,用酶联免疫测定仪测定OD450值。绘制标准曲线:标准品的浓度为纵坐标,OD值为横坐标,绘出标准曲线。算出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OD值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pg/mL)。

2 结 果

2.1碱烧伤后小鼠CNV面积和IF评分 A、B两组小鼠敷贴生理盐水滤纸片处理后角膜无改变(图1)。碱烧伤后第1天时A、B两组角膜均有新生血管芽长入,角膜上皮出现缺损,基质水肿,两组的CNV面积和IF差异均无显著性(P=0.072、0.140);从第3天开始,角膜缘血管明显扩张,角膜水肿加重,两组的CNV面积和IF均表现出差异,A组CNV和IF明显小于B组(P=0.022、0.037);第14天时,B组新生血管生长最为旺盛,呈树枝状,已长入角膜中央区,面积最大,角膜透明性最差,A组新生血管明显较B组细小、稀疏,新生血管未长入角膜中央区;2周后,角膜水肿明显减轻,IF逐渐降低;第14、21、28天时A组面积明显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0.001),且第14天时两组间差异最大(图1,表1、2)。

表1 碱烧伤后CNV面积

图1 A、B两组分别于1、3、7、14、21、28 d时,角膜新生血管情况

2.2角膜碱烧伤后14 d VEGF表达情况 由于第14天时,A、B两组CNV面积差异最大,因此取第14天的角膜组织行VEGFA和VEGFB蛋白的表达,A组VEGFA和VEGFB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28)(图2)。

表2 角膜碱烧伤后IF评分分)

注:a:P<0.05,b:P<0.01;n=3。

2.3苏木精-伊红(HE)染色 角膜碱烧伤第14天,B组角膜基质层明显增厚,结构疏松,纤维排列欠规则,胶原纤维肿胀弯曲,可见新生血管管腔,管腔内可见红细胞,炎症细胞浸润明显;A组角膜各层组织结构较整齐,上皮层未见明显空泡,新生血管管腔较B组少,基质层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图3)。

图3 碱烧伤后14 d时角膜HE染色(200×)

2.4角膜碱烧伤第14天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0的表达 由于第14天时,A、B两组CNV面积差异最大,因此取第14天的角膜组织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0的表达,A组角膜TNF-α、IL-6和IL-10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01、0.002)。见表3、图4。

表3 炎症因子表达量

aP<0.05,bP<0.01,cP<0.001;n=6。

3 讨 论

角膜碱烧伤后CNV形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其过程可能为:碱烧伤后角膜组织发生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诱导活性氧溶解角膜各层组织,而且组织局部缺氧,使缺氧诱导因子-1(HIF-1)产生,并调控 VEGF 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大量增殖[12-14];角膜碱烧伤后,免疫机制的参与,促进多种免疫细胞因子IL-6、IL-10等表达增加,SAKAMOTO等[15]发现炎性细胞因子与碱烧伤后角膜组织的炎性反应程度呈正相关;炎症细胞还可以释放大量的自由基,激活胶原酶,降解细胞外基质,使血管内皮细胞向刺激源移行,形成成熟稳定的新生血管[16]。

针对新生血管发生机制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很多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逐步证实,比如糖皮质激素。阿柏西普是通过DNA技术由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胞外结构域(即VEGFR1Ig2区和VEGFR2Ig3区)与人IgG1的Fc结构域融合后形成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生物活性更持久,具有较好的抗新生血管作用。其作为抗肿瘤药物,作用于靶点VEGF A、VEGF B和PLGF,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17-19]。研究证明,阿柏西普较雷珠单抗、贝伐单抗等同类抗新生血管药物作用强[20-21]。已有大量临床研究报道,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22]、病理性近视[23]、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24]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25]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减缓眼底病变的发展,阿柏西普减轻黄斑水肿效果更好,提高患者的视力,且安全性也得到广泛证实,但其对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方面缺乏实验室及临床证据。

眼部给药的方式包括结膜囊滴眼、结膜下注射,角膜基质注射等。滴眼液的配制涉及浓度、给药频次,需要大样本动物实验摸索;临床上阿柏西普治疗眼底疾病通过注射的方式到达眼内,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发挥作用,小鼠滴眼后会立即出现眨眼、流泪,药物在结膜囊存留时间短,恐难发挥作用;碱烧伤后,角膜炎性水肿,角膜基质注射会加重角膜组织损伤。因此本研究采取结膜下注射的给药方式观察阿柏西普抑制CNV的疗效。碱烧伤后第1天时阿柏西普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但从治疗后第3天开始出现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第14天时治疗组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随后作者对第14天的角膜组织VEGFA和VEGFB的蛋白表达检测发现,在阿柏西普治疗组二者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碱烧伤后,细胞发生皂化反应,导致角膜上皮缺损,基质层胶原纤维间隙变大、排列紊乱,角膜水肿、混浊,甚至溶解、坏死。本研究发现,对照组小鼠角膜水肿和混浊程度较重,阿柏西普治疗后,角膜组织各层水肿和混浊程度减轻,炎症指数降低。有研究表明,TNF-α、IL-6、IL-1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角膜碱烧伤后的炎性反应,与新生血管的生成呈正相关,TNF-α、IL-6和IL-10是公认的检测的较多的炎性细胞因子,抑制新生血管,其表现出下降趋势[26-27]。本研究也检测到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0的表达量表现出明显降低。因此,本研究认为结膜下注射阿柏西普通过抑制VEGFA和VEGFB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减小碱烧伤后角膜CNV面积、缩小血管管径,提高大部分患眼角膜透明性,且注射2周时治疗效果教对照组最为明显,之后CNV面积逐渐较少,新生血管萎缩、退化,角膜水肿和混浊不同程度减轻。

临床应用前景:(1)结膜下注射阿柏西普对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有明显抑制作用;(2)结膜下注射阿柏西普短期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方便;(3)未发现眼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不足之处:由于观察时间有限,阿博西普结膜下注射后,是否需像治疗眼底新生血管一样根据病情多次注射,新生血管是否会复发,复发的规律等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长期的实验研究或临床观察,以便更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结膜角膜水肿
被“夸张”的眼病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从水肿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患者的新选择:人工角膜移植术
猪角膜可替代人角膜移植
角膜异物193例浅析
妇女的自发性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