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价值分析

2022-01-24 12:36保吉红党雅莹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预防性分值血流

保吉红,海 华,党雅莹,赵 松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河南 郑州 450052;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河南 郑州 450052)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DVT典型症状为下肢的肿胀、疼痛,部分严重患者可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皮温低伴有水疱,全身反应强烈[2]。胸部肿瘤开胸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大,导致患者术后痛感强烈难以活动,需要长期卧床静养或使用止血药物,此时极易诱发DVT[3]。有研究[4]显示,有超过50.00%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中会发生DVT,可见围手术期中实施DVT的预防护理对于控制及改善住院患者的DVT症状、预防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极为重要。常规护理中,患者病情变化及潜在的护理危险问题的发现主要依赖护理人员个人业务水平,无法保证整体质量的统一。预防性护理是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后采取及时、准确的护理措施的护理模式[5]。为分析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DVT的预防性护理干预价值,本研究选择80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开胸术的80例胸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至7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40)。纳入标准:1)意识清醒,自愿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2)符合手术指征,手术耐受性强。排除标准:1)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2)伴有糖尿病足;3)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该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78(50.12±9.62)岁;肺癌20例,食管癌2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9~79(52.36±7.72)岁;肺癌18例,食管癌22例。2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术前到病区访视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手术室温度为22 ℃~25 ℃,湿度为50%~60%;协助患者过床并调整体位;指引家属在等候室等候;术中高度集中注意力,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配合主刀医生,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定期巡视患者下肢有无肿胀。

观察组基于上述护理予以DVT预防性护理干预:1)术前访视、评估:手术前1 d,巡回护理人员在不引起患者紧张感和疲劳感的基础上做好术前访视,时间控制在20 min内,使患者对手术与术后并发症有充分思想准备,积极主动配合手术;访视后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疾病认知与病情发展,预知DVT高危风险因素;2)手术开始时开放静脉通道:选择经验丰富或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的护理人员完成开放静脉通道的操作;静脉穿刺置管选择上肢远端浅静脉、锁骨下静脉等上肢血管作为主要穿刺部位,例如前臂正中静脉、上臂桡侧皮静脉,在非特殊情况下尽可能避免下肢穿刺,减少一次穿刺失败反复穿刺对下肢血管的损伤;3)术中护理:调整患者为头低仰卧位,在患者骨突出、受压处垫上软枕或棉垫;室外温度较低时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提前开启空调,适当加温液体,等医生准备消毒时再移开患者身上盖的被子,减少患者非手术区的体表暴露,盖上毛毯;使用超声刀分离或结扎血管;观察止血点是否无血液渗出,彻底止血;使用保险箱预热输血袋,严密监测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若患者中心静脉压<5 cm水柱则快速给予输血治疗,补充血容量;4)术后护理:妥善束缚患者,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帮助其穿戴整齐再平稳送出手术室房间;告知患者注意保暖与休息,协同家属间隔2 h调整患者体位;使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由脚踝依次至小腿、大腿,20 min/次,间隔1 h重复1次;观察患者有无下肢体表温度升高、肿胀、按压痛等症状,若有异常则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是否为DVT,并遵医嘱予以处理。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2组患者血流峰平均速度;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观察2组股总静脉、骼总静脉、下腔静脉等人体静脉,评估静脉通畅分值(标准如下:静脉管腔内无异常回声则计0分,部分阻塞则计2分,有血液凝结成块且黏附于内壁,但未累及整个节段则计4分,阻塞发生于整个节段则计6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下肢静脉通畅状况越差)。护理干预期间,观察2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液中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显示静脉闭塞、中断、充盈缺损,则视为DVT发生;2组出院前发放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用以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该调查表含有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入院宣教、护理技术操作,总分为100分,分值>85分视为非常满意,85~75分视为满意,<75分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与DVT发生时间。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流速度与静脉通畅分值比较干预后,观察组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静脉通畅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40,P=0.001;t=6.829,P<0.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流速度与静脉通畅分值比较

2.2 2组患者DVT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48;χ2=5.000,P=0.025)。见表2。

表2 2组患者DVT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n(%)

2.3 2组患者住院时间与DVT发生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6.32±4.2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5.64±5.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6,P<0.001)。观察组DVT发生时间为(8.95±1.27)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5.31±1.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16,P<0.001)。

3 讨论

胸部肿瘤根据解剖部位可分为肺部、纵隔、食管与胸壁4大类,因此需要通过开胸术进入胸腔内部进行切除,但术中所造成的神经损伤、肌肉损伤会导致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有压迫感或紧缩感,活动时对术口的牵扯会加剧疼痛,故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通常需要长期卧床静养,极易诱发DVT[6]。由此可见,开胸术围手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对预防DVT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静脉通畅分值低于对照组,这表示与常规护理相比,预防性护理更能改善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的血流循环。不良情绪会影响血液循环,长时间可形成血液凝结。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巡视,了解患者对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及顾虑,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认知与病情差异进行沟通,能更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7]。扎止血带后,患者肢体静脉回流受阻,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组织淤血、缺氧,引起溶血[8]。预防性护理中以上肢血管作为主要穿刺部位,并选择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的护理人员进行上肢静脉穿刺,避免反复操作时针尖在静脉内移动,造成局部血管创伤,形成局部血肿,也缩短了使用止血带后静脉压力增高的时间,减少红细胞破坏,从而减小开放静脉通道对血流速度及静脉通畅的影响[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证实预防性护理在预防DVT发生方面具有优势,患者对该护理干预满意度高。研究[10-11]证实,术后保护患者的隐私,定期帮助其调整体位,减少局部受压时间;采用自动化气压仪对下肢进行均匀有序适当地挤压,促进下肢血液流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肢体水肿、DVT发生。血液循环过程能加速血液中炎症因子、致痛因子的吸收,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以此提高患者对该护理的满意度[12]。本研究结果又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DVT发生时间长于对照组,这表明预防性护理能延缓DVT发生时间,缩短康复周期。在患者受压处放置棉垫,避免长时间受压局部血流瘀滞;将毛毯盖住患者非手术区的皮肤表面,做好保暖工作,减少术中体温丢失,减少手术室温度对患者下肢血流量的影响[13]。超声刀全称为超声切割止血刀,用其结扎血管能减少肺血管内皮的损伤;术中彻底止血以减少手术结束后使用止血药物的剂量,减少药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4]。术中护理通过监测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及时输血,避免血液浓度升高造成凝血-纤溶系统失衡,增加静脉管腔内的有效血容量,达到预防或延缓患者术后DVT发生的干预效果,促进身体康复[15]。

综上所述,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缩短患者康复周期,有效预防DVT发生,延缓DVT发生时间,患者对此干预方式较为满意。

猜你喜欢
预防性分值血流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