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男
(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
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流行疾病之一,典型症状包括恶心、腹胀以及肝功能异常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健康。该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血传播以及性接触传播,有数据显示,全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人数已经超过2亿人,且每年有超过100万患者死于该疾病引发的肝硬化、肝衰竭以及肝癌[1-2]。慢性乙型肝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同时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控制病情。PDCA循环式护理是一种科学化循环护理模式,主要包括计划、执行、检查以及处理四个环节,并循环运转,用于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3]。为彰显PDCA循环式护理的优越性和可行性,现选择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如下研究。
1.1 一般资料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选取起始时间2019年10月,截止时间2020年9月。以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38例。参照组患者由26例男性和12例女性组成,年龄20~68岁,平均(43.56±5.89)岁;病程2~16年,平均(9.85±3.56)年;学历水平: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9例、大学及以上24例。护理组患者由24例男性和14例女性组成,年龄22~69岁,平均(43.95±5.44)岁;病程1~18年,平均(9.90±3.42)年;学历水平: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8例、大学及以上32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纳入标准:年龄≥18岁;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4];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依从性好;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认知能力障碍;交流障碍;精神疾病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给患者用药,组织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合理安排饮食。
护理组给予PDCA循环式护理。
第一,计划。了解每例患者病况并进行分析,确定影响护理结果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医护人员以及社会环境多个方面,为患者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并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纠正其错误病症观点。由责任护士对患者整体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其理解能力、对疾病了解程度制定相应的教育方式[5]。护理人员对该疾病的护理能力存在一定差异,缺乏系统的认知,不利于护理工作高效且顺利的开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社会中往往会受到异样的眼光,可能被孤立,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第二,执行。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针对计划中确定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讨论,采取有效措施。首先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组织患者、家属、责任护士以及主治医师进行详细且系统的健康教育,也可邀请专家,组织患者参与健康教育讲座,使其准确掌握疾病知识,避免走入误区。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强调个性化评估的重要性并为每位患者提供评估量表。安排心理专家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完成心理疏导[6]。对护理人员定期考核,了解其关于疾病健康知识的更新情况。要求护理人员从自身做起,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为患者寻求社会支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第三,检查。定期检查护理方案实施效果,做好三级质量控制,确保每个护理环节的质量控制达标。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个体化评价,将此结果作为护理实施的效果判断依据。每个月组织一次专项讨论会,获得反馈意见,保障护理工作质量,分析并总结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四,处理。根据检查结果中护理实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偏差,制订解决方案。对于过程中发现的好办法及时总结和记录,推广至全科进行学习和应用。通过不断的螺旋模式上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生存质量评估[7]。安排对慢性肝病问卷(CLDQ)内容熟悉且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以此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腹部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焦虑、乏力以及活动6个领域,每个领域评分在1~7分,评分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②护理依从性评估。由护士长对患者的教育依从、用药依从、饮食依从、运动依从等方面进行评估,评分≥90分表示依从性优,评分介于60~90分表示依从性良,其他表示依从性差。③护理满意度。结合本院情况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100分),结果分为满意(评分90~100分)、一般满意(评分60~89分)和不满意(评分0~59分),护理满意度计算时仅纳入前两项。
1.4 统计学分析 分组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率”表示,以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生存质量评分)以()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腹部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焦虑、乏力以及活动6项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两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得到提升(P<0.05),并且护理组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结果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对比(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对比(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2.2 两组护理依从性情况 护理组护理依从性优良率 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分析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依从性情况对比[n(%)]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慢性乙型肝炎是有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是威胁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8-9]。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以及环境的改变,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受到各医院以及社会的重点关注。目前该疾病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疗效较慢,难以治愈,为更好的控制病情发展,需同时给予患者能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护理措施[10]。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其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常规护理主要按照医嘱进行,但可能因为护理人员操作失误以及患者自身原因,护理依从性行为较差,以至于护理风险事件多发[11-12]。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出现了一系列先进管理理论,其中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13]。PDCA循环式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更加科学、标准,将整个护理过程分为四个环节,首先从计划开始,此环节主要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制订针对性护理计划,确保护理工作能高效、顺利的实施。而实施环节则要求责任护士严格安排指定的计划实施护理方案,从日常饮食、用药、健康教育以及运动等多方面实施护理计划,纠正不良心理状态[14-15]。检查环节则主要是将护理实施过程出现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在处理环节制订解决方案,再次投入实践,以此循环,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以此提高护理质量[16]。随着社会发展,生物医学模式逐渐由传统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存质量成为评估患者预后和健康状态的一种重要指标[17]。由于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现代医学不断进步,护理目标已经不仅是关注于单纯的疾病治疗,疗效评估也不限于疾病本身,而是应该重视对患者心理障碍和躯体痛苦的评估,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改善生存质量[18]。此次研究显示,护理组腹部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焦虑、乏力以及活动等生存质量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以上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意义重大。这一研究结果与杨晓胜[19]等研究结果相符,证实了PDCA循环式护理模式对生存质量改善的作用。PDCA循环式护理模式的应用需要组织护理人员应用现代管理技术,通过全面的管理办法控制护理服务质量以及影响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20]。由表2、3可知,护理组护理依从优良率97.37%、护理满意度94.74%明显高于参照组84.21%、78.95%(P<0.05)。说明PDCA循环式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这一研究结果与杨洋[21]等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PDCA循环式护理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示,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时建议优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