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阳
(庄河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400)
近年,胃癌发病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不断提高,呈上升趋势[1]。一旦患者罹患胃癌疾病,极易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再加之患者并未全面了解自身疾病,易产生恐惧、抑郁、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拒绝甚至抗拒治疗,影响治疗效果[2]。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能协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进而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满意度提高[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胃癌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庄河市中心医院接收的16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根据入院单号、双号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1例;对照组中男43例,女38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7.64±3.21)岁;合并症: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压分别有29例、30例和22例;疾病类型:硬癌、印戎细胞癌和腺癌分别有25例、29例和27例;研究组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7.59±3.25)岁;合并症: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压分别有31、29例和21例;疾病类型:硬癌、印戎细胞癌和腺癌分别有23例、30例和28例;组间基础资料比较,包括疾病类型、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具备正常沟通、表达和理解能力。②具备完整临床资料。③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肾脏、心脏及肝脏器官功能障碍者。②精神障碍者。③凝血功能严重者。④缺乏完整临床资料者。⑤无法清晰表达疾病者。⑥血压、血糖水平异常无法合理控制者。⑦存在药物滥用史。⑧合并免疫功能紊乱。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自患者入院后为患者讲解健康知识,并为其介绍手术治疗方法,术后为患者提供出院指导,以便患者可以及早恢复健康等。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方案。①术前优质护理:入院时由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接触、沟通、交流,并为其详细介绍主治医师、护理人员及医院环境,以便患者及早适应医院环境,改善陌生感;术前为患者介绍手术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告知患者手术的重要作用,使其错误认知得以纠正,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尽可能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自主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强化病房管理,合理调整室内温度、湿度,定期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消毒,对病房内光线合理调整,为患者创建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并让患者与患者交流,分享自己对疾病的认识[4]。此外,为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增强患者疾病抵抗自信心。②术中优质护理:术中由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个人信息详细核对并检查,护理人员时刻陪伴在患者身边,通过肢体接触、眼神等方法缓解不良情绪;术中将患者隐私部位全部遮盖起来,加强对患者隐私保护的重视。③术后优质护理:术后协助患者调整至舒适体位,并对下肢按摩,帮助患者进行下肢屈伸、伸腿被动训练,缓解其不适;指导患者如何避免咳嗽,针对轻微疼痛者,分散注意力,方法包括播放舒缓音乐、予以患者感兴趣的话题等,以此缓解疼痛,必要时予以镇痛泵;术后增加访视次数,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状况,提升自信心,利用肢体行为和语言等方法传播正能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后合理搭配患者饮食,由流质食物逐渐向正常饮食过渡,严禁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禁止吸烟饮酒;在生命体征指标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下活动,早期运动可于床边开展,在病情显著改善后,可进行打太极、爬楼梯等[5]。
1.3 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评估患者抑郁及焦虑状况,并统计护理满意度。抑郁及焦虑判定依据分别是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6],分值越高,说明抑郁、焦虑现象越严重;满意度判定[7]:分值总计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60分)3个标准。(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1.0,用()表示计量资料(组间行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行χ2检验),P值用于两组对比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在住院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组间对比()
表1 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组间对比()
2.2 对比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 护理前,两组SDS及S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为(23.15±5.46)分、SAS评分为(27.65±5.47)分,相比于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组间对比(分,)
表2 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组间对比(分,)
2.3 对比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85.19%,其中非常满意、较为满意和不满意分别有39例、30例和12例,研究组为95.06%、42例、35例、4例(χ2=4.438,P=0.035)。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此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旦罹患胃癌疾病,极易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8]。现阶段有关资料显示[9],胃癌诱发因素有很多,包括病原菌感染、地域及饮食等,针对胃癌早期,无显著临床病症,随着疾病的发展,临床表现越来越明显,患者开始出现局部疼痛病症、体质量降低等现象,针对晚期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病症[10-12]。目前针对胃癌等恶性疾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方式,手术室被视为治疗、抢救及诊断生命安全的主要场所,同时是主要技术部分,所以工作质量与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有关,同时也影响着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及工作质量,围手术期护理在胃癌手术实施期间具有重要作用[13-15]。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根据医嘱开展,也就是被动护理方式,其更加关注患者躯体护理,根据每位患者开展相应的护理方式,但是并未注重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导致护理效果需进一步提高。当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护理学不断完善、更新,临床护理模式也发生了改变,逐渐发展成为人性化护理,根据每位患者情绪变化及心理状态等开展予以相应的护理服务[16]。
针对胃癌手术患者,不仅需要承受疾病压力,同时也有源于手术的压力,造成患者心理压力,患者渴望手术能够将恶性肿瘤彻底解除,但是又害怕、恐惧手术,所以,患者当时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由于情绪焦虑,进而激活了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导致血液中肾上腺素等激素含量显著提高,严重影响了机体重要器官血流灌注,对手术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17-18]。现代研究显示[19],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及服务于人是主要内容,所以护理期间,患者需求尤为重要,其需要进一步关注患者服务需求,现代医疗模式中,除关注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优质护理更加注重患者,予以每位患者足够的尊重,通过有步骤及有计划的方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如从患者入院开始讲解健康教育知识,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通过讲解成功治疗案例等方法,引导患者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实施针对性指导,使其不良情绪得以减轻。与此同时,为患者创建舒适、干净、温馨的治疗环境,合理调整室内温度、湿度,保证空气新鲜;术中利用肢体接触等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加强对患者隐私保护的重视;术后增加访视次数,多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0]。
由试验结果分析,在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可见,优质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患者术后及早排气,缩减治疗时间;在SDS及SAS评分方面,两组护理前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更低(P<0.05);可知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心态,自主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同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由此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中,可缓解护患间的紧张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缩减住院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同时,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