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爽
(辽宁省葫芦岛市宝石花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胃结肠息肉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主要发病部位在患者的胃结肠部位。该疾病是慢性黏膜炎症导致的局部黏膜增生性肥厚而引发的黏膜隆起样病变。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便血、腹泻、便秘以及腹痛等,发病后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3]。以往针对胃结肠息肉患者,临床主要通过给予开腹切除术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有学者指出,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在胃结肠息肉治疗中,治疗效果理想,不易复发[4-7]。本次研究旨在探析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在胃结肠息肉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8例胃结肠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共计44例,女性患者数量共计4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9~66岁,平均年龄为(42.57±7.05)岁;患者的息肉直径在0.37~3.30 cm,平均为(2.28±0.71)cm。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共计41例,女性患者数量共计43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8~65岁,平均年龄为(42.60±7.01)岁;患者的息肉直径范围在0.35~3.40 cm,平均为(2.30±0.68)cm。上述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息肉直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本次研究对比要求。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自愿签署手术同意书的患者。②精神正常,能够进行正常沟通的患者。③无麻醉禁忌证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对本次研究持反对态度的患者。②合并凝血疾病的患者。③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均安排进行为期10 h的禁食,常规清洁肠道。对照组患者安排采用活检钳钳除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针对50岁以上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血压测量,同时对其心肺功能做出有效评估。在活检孔道中将定标活检钳检查常规插入,确定好息肉目标后,将活检钳张开,然后将针头刺入黏膜,常规闭合活检钳,对于直径<0.50 cm的息肉,多数可以一次定标后钳除,对于直径≥0.50 cm的息肉,可以进行2次或者2次以上定标活检。针对定标活检后发生渗血情况的患者,可给予冰生理盐水冲洗。研究组患者给予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根据患者的实际息肉形态以及大小等制订切实可行的电切除方案,针对无蒂且不规则息肉患者,给予采用热活检钳电凝术,根据息肉的实际情况,将热活检钳通过活检孔进行常规置入,钳住息肉,给予高频电凝,直至患者病灶色变清除后即可结束手术。针对蒂息肉患者给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将高频电金属圈套器通过内镜活检孔进行常规置入,仔细套定息肉,蒂根部通过予钛夹进行夹定,待息肉颜色变成紫色,即可进行通电切除,如果创面出血较为明显,可以适当肾上腺素冰生理盐水进行止血,针对较大的息肉,可以给予分次切除。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退,息肉得到彻底消除,创面愈合效果显著;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息肉存在少量残留,创面愈合效果较好;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例数。③通过消化病生存质量评估量表(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Life Index,GLQI)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主要从患者的主观症状、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理功能4个维度进行评分,分数和生活质量成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复发情况 对照组有12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14.29%,研究组有2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2.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P=0.01)。
2.3 生活质量 对照组的主观症状、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理功能评分分别为(56.07±6.82)分、(15.71±2.34)分、(11.23±2.13)分、(10.42±5.79)分,研究组的主观症状、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理功能评分分别为(63.78±5.02)分、(21.67±3.89)分、(20.07±4.03)分、(19.78±6.01)分。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胃结肠息肉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临床上对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以及原因尚无确切的定论[8-10]。该病发病后,病情易反反复复,且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1-13]。以往多采用开腹切除术进行治疗,但是该手术的手术时间较长,且手术切口相对较大,术后容易产生较多并发症,复发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应用上越来越少。有学者曾经指出,定标活检钳钳除治疗胃结肠息肉效果理想[14-16]。但是随着临床治疗的不断深入发展,近年也有学者指出,定标活检钳钳除治疗比较适合直径在5 mm以下的息肉,对于直径在5 mm及以上的息肉,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7-19]。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为当下的一种较为新型的手术治疗方式,由于该手术的手术时间短,且相比于开腹切除术,其对息肉的切除次数要显著更少,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对患者的伤害,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广泛[20-2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复发率显著高于研究组患者(P<0.05),提示在胃结肠息肉的临床治疗中,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可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23-24]。除此之外,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提示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改善胃结肠息肉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先根据每个患者的息肉的实际形态以及大小进行了仔细观察,之后根据观察结果拟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内镜手术方案[25-26]。对于蒂息肉患者,给予了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该术式属于非接触式手术,可有效预防各种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除此之外,高频电凝下实施圈套切除术,套圈器不需要更换,只需要通过控制电疗设备,即可控制套圈器的收缩速度,因此可有效防止因电凝不足而导致的出血[27-28]。而对于无蒂且不规则息肉的患者,热活检钳电凝术还可通过对电场以及气流进行控制,进而有效控制电力穿透力度,以达到防止发生胃穿孔的目的[29-30]。
综上所述,在胃结肠息肉的治疗中,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良好,不仅可显著降低复发率,还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