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彦,张 禹
(1.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黔东南州 556000;2.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医院口腔科,贵州贵阳 550000)
慢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主要是由口腔内细菌感染所致,其发病机制是牙龈症恶化发展、扩充到牙周组织深部,其临床症状有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及移位等,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1],因此,早期防治十分必要。牙周维护治疗主要侧重于基础治疗后的维护,其既是牙周炎治疗的支持手段,又是保持临床疗效的有力保障。本文以9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基础治疗和牙周维护治疗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接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参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61.17±3.34)岁。试验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61.19±3.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本研究经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患者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初诊时间和复诊时间间隔2年及以上;②符合第四版《牙周病学》[2]中慢性牙周炎诊断标准且经临床确诊为慢性牙周炎。排除标准:①慢性牙周炎复发;②有吸烟史、正畸治疗史;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肝脏功能疾病;④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基础治疗,具体操作为结合患者病情,选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如洁治术、刮治术等。根据牙周感染程度指导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并讲解用药注意事项。患者服用甲硝唑[国药准字:H44023232,规格:0.2 g×100 片 ],1 片 /次,3 次 /d;3%过氧化氢[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919,规格:100 mL,]擦洗,0.9%氯化钠注射液[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201,规格:250 mL∶2.25 g(0.9%)]。试验组患者以此为基础,联用牙周维护治疗法,具体内容如下:①制定牙周维护计划:患者于全口洁治、龈上洁治、龈下洁治及根面平整洁治后,医师综合评估口腔情况,及时排除不良反应,结合临床微生物数据结果,制定一套针对性的牙周复查及维护计划;②检查缺失牙数量:记录患者在初诊使得牙齿缺失情况,并与复查时相关指标进行对比;③探诊牙周袋深度(PD):需要使用工具,规范标准手用牙周探针,刻度和尖端直径分别是1 mm、0.5 mm,在测量结果时,以最接近的1 mm为依据;在对牙周袋深度的判定上,浅牙周袋处在0~3 mm,中牙周袋处在3~6 mm,深牙周袋超出6 mm。记录牙龈出血指数(BI),在对患者进行复诊时,以BI超出2位点比例为依据,探诊牙周附着水平、具体测算方法参照PD。④随访工作:患者经治疗,医护人员应部署随访工作,随访为期2年,包括用药讲解、注意事项讲解、口腔卫生指导等。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牙周指数。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探诊深度、压周附着水平、牙龈出血指数。②临床疗效。治愈为患者牙龈肿痛、出血、糜烂等症状全部消除;显效为患者牙龈肿痛、出血、糜烂等症状显著改善,牙周探诊深度较之前减少1~2 mm,牙齿松动度改善1度以上;有效为患者牙龈肿痛、出血、糜烂等症状有所改善,牙周探诊深度较之前减少小于1 mm,牙齿松动度及牙龈出血有所缓解;无效为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迹象,甚至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记录随访2年患者年均缺牙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牙周指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牙周指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牙周指数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s)
表1 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牙周袋探诊深度(mm) 牙周附着水平(mm) 牙龈出血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45 4.17±0.44 3.57±0.26* 4.17±0.45 4.45±0.38* 2.15±0.23 1.56±0.23*实验组 45 4.11±0.42 3.16±0.22* 4.21±0.42 4.77±0.33* 2.19±0.26 1.18±0.22*t值 0.661 8.075 -0.435 -4.265 -0.772 8.009 P值 0.510 0.000 0.664 0.000 0.441 0.000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参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4.44%)低于试验组(9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例(%)]
2.3 两组患者年均缺牙情况对比 经过为期2年随访后比较,参照组患者年均缺牙数为(1.33±0.28)个,试验组患者年均缺牙数为(0.68±0.23)个,参照组患者年均缺牙数多于实验组(t=12.033,P=0.000)。
慢性牙周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是由口腔内生成牙菌斑、多种细菌及微生物感染引发的炎症,若早期不予以重视,易引发牙齿松动、脱落或移位,甚至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人体各项系统功能。此外,患者牙龈处在炎性状态,蔓延到牙周组织,对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影响。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发现,口腔健康的人即使每天不进食、不刷牙,牙齿上也会滋生大量的菌斑,长此以往也会引发龋齿、牙龈炎等问题[3-5]。对于慢性牙周炎的早期防治,控制炎症是先决条件,如果炎症控制不合理,会破坏牙周组织,加大感染和细菌滋生面积,使牙周袋异常,进而导致牙齿的松动、移位等问题出现,不仅会影响牙齿美观,还会降低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对此应根据病情,创建适宜的牙周维护计划[6-7]。
基础治疗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常用方法,该方法以控制炎症、清除牙菌斑为主,通过有效抑制细菌滋生及感染,缓解患者急性不适症状。作为治疗口腔疾病的准备阶段,基础治疗具体操作是指告知患者清除牙菌斑的自我控制过程,指导合理使用洁牙工具,如牙线、牙间隙刷等;在患牙拔除后,将洁治术和刮治术紧密结合,发挥清除牙垢及菌斑作用,综合分析菌斑滞留和细菌感染的因素,对残留龋洞加以修治,为保证牙齿咬合力作适当调整,还可使用药物起到辅助作用[8-9]。但有资料指出,常规基础治疗主要停留在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上,部分患者治疗结束后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疾病复发,而洁治术的应用虽能祛除牙菌斑及细菌,但难以深入牙周袋内部清除杂质及感染源,从而降低牙周基础治疗效果。
牙周维护治疗在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实施,该方法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综合分析牙周组织病变情况,进而明确牙周维护治疗的计划和复查时间,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口腔卫生指导和菌斑清除等内容。例如,医务人员在健康宣教中,为患者讲解口腔知识,指导正确刷牙方法,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对牙周维护中,做到早发现、早排除、早治疗,避免并发症和疾病复发,同时医师根据病情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实现对患者牙周的长期维护。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牙周组织各项指标改善均好于参照组,临床效果和缺牙情况均优于参照组,表明在基础治疗上联合牙周维护可以优化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慢性牙周炎作为一种慢性感染性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生活困扰,影响其身心健康,早期的防治十分必要,通过采用基础治疗和牙周维护治疗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牙周炎复发情况,提升治疗效果。该方法安全可靠,能够切实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加强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