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710129)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印发,意见指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教育部国际司负责人表示,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既迫在眉睫,又恰逢其时[1]。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了鼓励培养单位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建立研究生双向交流机制,支持双方互授联授学位。支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推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2]。而各类因素的影响,高校提升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水平的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在新国际形势下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成为新的课题。而受各种因素影响,高校提升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水平工作面临一些挑战,如何在新国际形势下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成为新的课题。
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首先应推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持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需要持续加大对教师队伍“国际化”的建设。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参与国际化工作的意愿并不强烈,参与程度较低,参与的人数较少。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现有的职称评聘、研究生招生分配指标、绩效考核等对教师国际化水平的要求较为笼统,没有真正提出对教师参与国际化工作的长期发展要求。
高校教师评聘直接关系教师个人发展、学生培养质量以及高校教育质量,职称评聘标准成为教师开展工作的风向标。西北工业大学在《西北工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2021 版)》对教学科研、教学为主系列教授任职基本条件中“国际合作与公共服务”方面的要求见表1。
表1 “国际合作与公共服务”方面的要求
从教学科研系列任职条件中可以看出,如评聘教授,教师只需在参与国际人才培养、开展国际学术合作、取得重要学术影响中取得2 项代表性业绩即可,大多数教师都可以满足。而“参与国际人才培养”属于可选项,教师如果没有参与国际人才培养环节,可选择“开展国际学术合作”“取得重要学术影响”。总体而言,任职基本条件已强调要求教师参与国际化工作,但要求并不高,且对学生国际化培养方面的要求较低。
近年来,我国高校研究生出国人数大幅增加,研究生可以通过多种资助方式参与出国交流。目前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出国交流可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项目、学校公派项目、学院公派项目、短期访学项目、企业资助项目、国际会议等,但是每年出国交流的研究生人数仍较少,在全校研究生人数中占比较小。2019年全校研究生出国交流1129 人次,占全校研究生总数7.9%。其中,通过参加国家公派、创新联培、短期访学等三个月以上长期出国交流的研究生244 人次,占全校研究生总数1.7%;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寒暑期项目、竞赛实践等三个月以下短期出国交流研究生885 人次,占全校研究生总数6.2%。影响研究生出国交流人数较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研究生国际化发展意识较淡薄,有出国交流计划的研究生较少,且培养方案及体系中并没有强制要求必须取得国际化培养环节的学分;第二是制约研究生出国进行联合培养的因素仍旧较多,例如出国交流项目竞争激烈且名额较少、导师派出研究生的意愿低、导师与国外高校没有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外语语言水平较低等。
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而且我国政府、高校等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了奖学金,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留学生目的地,来华留学生人数及国别数持续增加[2-4]。但是我国研究生国际教育吸引力仍旧与欧美等国有差距,留学生国别主要集中在东南亚、非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生源单一。西北工业大学2019年在校学位留学生978 人,其中研究生留学生520 人,仅占全校研究生人数的3.4%。2020年录取学位留学生研究生222 人,实际报到188 人,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蒙古等国家。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国外的留学生无法返校,2020年起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全英文课采取线上授课及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授课模式。为调研新型授课模式的授课质量,学校对留学生、授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反馈新型授课模式主要存在留学生线上互动较少、授课软硬件条件差、留学生缺勤等问题。留学生反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网络卡顿、缺少课程教材及录屏、时差影响、教师语言水平、学习平台繁琐等。由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新型授课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增了“软硬件设施无法支持线上授课”等类似的问题,但是仍存在痼疾,例如留学生基础差、教师语言能力有待提高、留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等问题。所以,提高研究生留学生培养国际化水平,仍需在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等问题上下功夫。
高校可借鉴世界一流高校教学科研评价方法,改革教师教学科研评价体系,与国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公司等共建“同行评价专家库”,建立同行评议晋升考核机制,完善社会影响、贡献评估、效益产出等评价内容。针对从事基础研究并申请职称晋升的教师,逐步采用国际同行评价方式,遴选数名国际学者对申请晋升职称的教师进行评价,最终按照国际学者的评价反馈及教师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决定是否晋升职称。通过加入国际同行评价机制,督促教师积极拓展与国外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合作交流,提升自身在国际同行领域的知名度,通过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开拓与国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渠道,与更多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设立“国际化拓展岗位”,专职于开拓国际化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及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培养。高校应给予“国际化拓展岗位”教师在研究生指标分配、绩效考核、岗位聘任等指标上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教师在申报“国际化拓展岗位”时,在满足教学、科研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将工作重点置于对外合作交流上[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高校应加强校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不断引领研究生开拓国际视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国际交流、能在国际性组织和事务中担当重任、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拔尖创新人才[6]。高校应联合国外知名高校、机构和企业的教授、专家和学者,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立足学生国际化教育体验,提升学生多元化分析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国际化学分和实践的要求。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高校应建立以理论性、前沿创新性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加强国际联合培养、学科交叉培养引导,明确对学生参与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要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建立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协同培养,增加专业学位学生去中外合资企业或外企实践机会,拓展学生国际视野[7-8]。
西北工业大学虽是“双一流”高校,但由于办学方向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国际排名及国际影响力,不利于学校品牌和文化推广及传播,从而制约了研究生留学生的申报人数。基于此,在新国际形势下,高校应运用新媒介传播方式及手段,加强留学生招生宣传队伍建设,增强来华留学生招生宣传力度,达到长期宣传潜移默化的效果,发挥品牌效应。学校应拓展海外招生平台并探索新的合作伙伴,通过校企合作和联合培养不断提升招生质量。
提升全英文课程教学质量,加强线上及混合式国际化课程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全英文课的深度融合。学校可对全英文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构建问题式研讨型一流课程体系。开展教学名师引领建设,构建名师系列一流课程群。加强教材国际化建设,让教材建设从原版教材选用、改编,逐步向自编英文版教材发展。
加强研究生留学生的学术学风建设,提升科研能力,培养专业突出、学业优秀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学校可通过评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力量,依托奖学金评比,号召向优秀留学生学习,树立典型、表彰优秀留学生。支持留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状况与理解层次开展相关学术研讨、交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学业的影响。鼓励朋辈互助教育,共促学业与科研能力发展,按照地域国籍、学科专业、授课语言等不同类型,成立朋辈辅导小组,在考虑时差、网络信号等情况下,合理有效组织辅导活动。通过组织一系列相关活动,帮助留学生研究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科研和学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