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坤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教务处,北京100192)
教育信息化经过多年发展,以教学资源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校园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室、实验室等教学环境,图书、讲义、课件等教学资源以及各种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应用信息,基本实现了在智慧校园的数字空间运行。虽然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但是仍然存在着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基础资源建设、轻教学应用建设等问题,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存在不足。
知识管理作为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对数字化产生的各种信息和资源的高效应用。数字化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数字资源,在进行电化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个教学的相关者来说,重要的不是关注的信息多不多,而是获得自己需要的。现实情况往往是要么陷于过多、泛滥的资源而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要么就是无法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资源。知识管理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数字资源从盲目建设到精确应用的转变[1]。
知识管理是一个以知识为核心媒介的有目的的过程,这一过程以达到个人或者组织的特定目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到电化教学的知识管理中,即电化教学的所有参与者,为了实现教学育人的目标进行的电化教学相关知识的生产、存储、获取、应用、创新等活动。
1.主体
与电化教学相关的人员,包括教师、学生、电化教学保障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各个主体在知识管理中的关注点不同,教师关注如何教好,学生关注如何学好,保障人员关注如何保障好教学,管理人员关注如何实现总的教学育人的目标。各个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既有各自独特的知识,也有相互关联、共同创造和使用的知识[2]。
2.目标
电化教学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各个主体关于电化教学的特定问题。问题的产生有特定的时空,时间上来说就是电化教学的整个过程,空间上来说包括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细化的目标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提供给能够解决问题的人[3]。
3.客体
电化教学知识是对电化教学相关事物属性和联系的认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类似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是易于通过编码显现的知识,隐性知识则深藏水面之下,不能轻易地转为显性知识表现出来,其内容又是大量的,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信息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信息的价值在于运用,数据也是一样。为解决问题组合起来的数据就是知识,而知道怎么组合就是智慧。
电化教学知识管理是将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产生新知识的一个闭环过程。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包括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师科研、教学、成长的知识,包括学生学习的相关知识,包括保障人员的保障知识和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虽然显性知识可以在智慧校园的数字空间存储,但是作为主体的人却是占据大多数隐性知识的唯一载体,知识管理的一切活动也都需要人来完成,所以,电化教学知识管理的核心仍然是人。
在采用云计算架构进行部署的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内,电化教学知识管理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应用终端。基础设施层和支撑平台层采用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其中,基础设施层包括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库服务器和各类感知系统等,支撑平台层提供云计算能力,包括数据交换、数据处理、数据服务、支撑平台、统一接口等。应用平台层为知识管理全过程提供支持,包括知识生产辅助系统、知识上传入库、知识资源库、知识分发共享系统、知识应用服务、互动反馈等。应用终端层为各个主体提供尽可能多的接入方式,包括浏览器、移动端等。
1.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学习型组织应着力于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组织。大学不应当只是传授知识和培训技能的场所,更应当作为学生构建知识、促进学习、探索方法、开发潜力、塑造价值的母体,而学习型组织正是能够完成这一使命的校园环境。
2.教师角色的转变
当前,网络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智慧校园为学生网络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单纯的知识灌输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角色需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向着学生知识构建的协助者转变,翻转课堂、研讨教学、主动学习、MOOC 等,都是应这一形势而产生的。
3.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意在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和体系,教师作为导师进行引导,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应积极参与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知识管理的过程,无论是在课堂听教师的讲解,还是其他方式的学习,都是建构学生知识、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不但没有让教师的地位变得不再重要,而且变得更加重要了,教师不仅要熟知学科领域知识,更要掌握知识构建和管理的相关知识[4]。
知识的功用就是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的管理过程,对个人来说是一个不断上升、不断完善的过程,对组织来说是一个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过程。智慧校园电教知识管理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校的上级部门要对学校有目标约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也有要求,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学生可获得的信息不再限于校园内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更为海量、易得;学校在输出知识的过程中,与其他机构、客体也产生了更多的知识交流。
图1 智慧校园电化教学知识管理模型
1.电教知识管理的功能
在校园内部,电教知识管理包括个人知识管理和组织知识管理两部分。在个人管理方面,学生可以利用智慧校园提供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体系可视化的显示叫作知识图谱。学生通过课堂、网络、图书等多种方式,有意识地获取知识,然后在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通过协作交流、共享知识及各种实践活动检验和确认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智慧校园提供智慧学伴等智能软件,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图谱的构建并指明学习的方向,提供符合学生实际的个性化指导。教师可以在智慧校园环境中,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并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水平。教师通过知识管理平台构建学科课程的知识地图,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还可以作为科研工作的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在教学交流平台中获得教学相关知识,观摩优秀教学案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管理和获取教学资源,通过无感考勤、学情分析、学习过程数据、学生反馈的弹幕等,实时获取课程教学信息并由智慧校园精准提供教学状态知识,辅助教师改进和调整教学。
保障人员可以在智慧校园环境中更好地保障教学。在智慧校园电化教学系统建设过程中,应保证各类设备都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状态信息实时显示,出现故障及时报警,有利于远程解决一般问题。对于一些特定的信息,保障人员可以及时录入信息平台,并且在合适的时机推送给需要的其他人员,包括其他保障人员、教师等,从而生成解决问题的知识。对于一些业务性、流程性的工作内容,以知识地图、流程图等形式存放在知识库中,一旦有需要,即可以适当的知识呈现方式提供给需要者,提供工作的思路和条件。管理人员作为知识管理的领导者存在,在执行过程中应弱化行政干预,作为参与者存在,形成扁平化的知识管理组织结构,在推进过程中,作为有力的带动者和促进者存在,上下合力促进变革,促进组织知识体系的壮大与运用,实现智慧校园的知识管理[5]。
2.电教知识管理的工具与技术
智慧校园环境中,可供用于知识管理的工具与技术众多。知识的流转与转化都蕴含在知识的生产、存储、分发和应用中,并在不断传播中发挥效益。
在知识生产过程中,既有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也有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既有组织知识的生产,也有个人知识的生产,这些都可以通过知识录入平台,使用微博、随手记、实时通信等工具,将个人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以编码的形式录入智慧校园提供的知识管理平台中,通过人工或机器智能的识别,确保输入正确的知识。
在知识存储的过程中,智慧校园环境作为信息化系统只能存储可编码的显性信息,隐性信息向隐性信息的交流更依赖于人的交互。因此,智慧校园的建设并没有否定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而是要为这种交互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工具途径。知识存储的方式可以使用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库,以知识地图、知识图谱等形式组织。
在知识分发的过程中,智能化的分发显得尤为重要。电化教学知识管理的参与者是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否知道如何去得到,能否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最恰当的知识,是判断电化教学知识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这些都需要智慧校园运用智能的计算能力为每个用户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运用大数据的挖掘技术建立个人与组织成长的正确引导机制和路线。智能学伴、知识精准推送可以确保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用户最需要的知识,提升所有参与者的信息素养,智慧校园环境需要与人机交互才能发挥其作用,交互的效率取决于人的信息素养。智慧的产生需要人的自觉行动,人的自觉行动构成了智慧校园的智慧根基[6]。
在智慧校园环境中,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纳到实践的范畴。各种方式的教与学、各类的评比竞赛、虚拟实验室、创新基地等,都可以为实践提供广阔的空间。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知识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也才能由外在的内容转化为人的内涵,增长隐性知识,产生新的知识,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对知识进行评价、修正、更新的过程。
文化在知识管理中具有导向作用,同时具有促进和保证知识管理实施的作用,知识的生成、分享和应用都需要文化发挥关键作用。大学是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形成的起点,全时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文化应当成为大学最重要的文化氛围。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分享的态度有利于知识更加快速地传播与增值,这种开放与分享的文化会更加有助于知识的创新与创造,使学校这一组织和其中的人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