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台区凤凰村六朝墓葬发掘简报

2022-01-23 09:24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东南文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底径甬道青釉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内容提要: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凤凰村清理六朝至清代墓葬18座。其中M16、M17为两座平面呈“凸”字形的砖室墓,虽早年遭到盗掘,损毁严重,但仍出土较丰富的随葬品,包括陶器、瓷器、铜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M16为东晋时期墓葬,M17为西晋时期墓葬。这两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分布、形制和葬俗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南京软件谷凤凰三地块,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软件大道北侧、小行地铁南侧,总占地面积106747平方米(图一)。地块上部尽管有现代建筑,但局部地段地势高亢,为丘陵山地,原始地貌保存较好。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该地块开展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先后发现六朝、宋、明、清、民国时期墓葬18座(编号2013NJFM1—2013NJFM18,以下简称M1—M18)。其中M16、M17分布于岗地南侧缓坡地带,M16位于M17西侧,两墓相距较远,均遭不同程度破坏,但出土器物相对较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将这两座墓葬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墓葬位置示意图

一、M16

(一)墓葬结构

M16为长方形竖穴土坑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方向300°。墓葬由于早期遭到破坏,墓道、排水沟及墓室顶部已不存,仅存甬道、墓室下部(图二)。

图二//M16平、剖面图

甬道损毁严重,残存部分地砖及侧壁。地砖平铺呈“人”字形。残长0.30~0.54、宽0.96、残深0.16米。

墓坑呈长方形,残长5.50、宽2.20、残深0.64~0.80米。砖室内长3.68、宽1.60、残深0.30~0.80米。地砖为单层,平铺呈“人”字形。墓壁砌法为底部四顺一丁,上部三顺一丁。墓砖长0.32、宽0.12、厚0.04米,大多为素面,个别砖上饰钱纹、放射线纹。墓坑内填土为黄褐色花土,土质较硬。

(二)随葬器物

墓内葬具及人骨皆腐朽,随葬品分布于墓室底部,出土遗物有瓷器、陶器、铜器等。现分类介绍如下。

1.瓷器

9件。器形有鸡首壶、盘口壶、唾壶、钵、盏。

鸡首壶 1件(M16︰6)。浅盘口,瘦直颈,溜肩,圆鼓腹,平底内凹。肩部饰一道弦纹,并附二条形横系、直立鸡首及柄,柄已不存。灰白胎,酱釉,外不及底。口径4.8、底径8、高15.4厘米(图三︰1;彩插八︰1)。

图三//M16出土器物

1.酱釉瓷鸡首壶(M16︰6)

盘口壶 1件(M16︰12)。浅盘口,口外侈,圆唇,口沿下有弦纹一周。粗短颈,颈下有一周凹弦纹,溜肩,肩部饰一周凹弦纹及六系,其中相对的四系为竖系,相对的两系为横系。鼓腹斜收,平底微内凹。灰白胎,青釉泛黄,小开片,局部脱釉。腹下及底未施釉。口径12.4、底径13.6、高23.4厘米(图三︰2;彩插八︰2)。

2.青瓷盘口壶(M16︰12)

唾壶 2件。M16︰1,盘口较深,圆唇,直口,短颈,溜肩,弧腹,饼足,平底。灰白胎,青釉泛黄,小开片,局部脱釉,底未施釉。口径7.4、底径8.4、高9.6厘米(图三︰3)。M16︰10,浅盘口,束颈,鼓腹,饼足,平底内凹。灰色胎,外壁施青灰釉。口径5.2、底径5.2、高5.8厘米(图三︰4;彩插八︰3)。

3.青瓷唾壶(M16︰10)

钵 2件。M16︰4,敞口,圆唇,弧腹,平底。口沿下有一周凹弦纹。灰白胎,青釉,釉不及底。内底有一个支烧痕。口径13.6、底径8、高5.4厘米(图三︰5)。M16︰8,敛口,圆唇,弧腹,平底内凹。口沿下弦纹一周。青釉,外不及底。内底有4个支烧痕。口径10.8、底径6.4、高4.6厘米(图三︰6)。

盏 5件。M16︰2,敞口,圆唇,弧腹,平底内凹。内底凹弦纹一周,口沿下一周凹弦纹。青黄色釉,脱釉严重。口径9.2、底径4.8、高3厘米(图三︰7)。M16︰5形制与其相似,口径9.2、底径 4.8、高2.8厘米(图三︰8)。M16︰3,敛口,圆唇,折腹,平底内凹。口沿下弦纹一周。青釉,外不及底。口径6.4、底径4、高2.8厘米(图三︰9)。M16︰7,敞口,圆唇,弧腹,平底内凹。口沿下凹弦纹一周,内底微凸,有3个支烧痕。口径8.8、底径5.6、高2.9厘米(图三︰10)。M16︰9,敞口,圆唇,弧腹,平底内凹。口沿施褐色点彩4处,其下饰凹弦纹一周。青釉,外不及底。内底有7处支烧痕。口径9.2、底径5.2、高3.8厘米(图三︰11)。

2.陶器

2件,器形均为罐。

陶罐 2件。形制基本相同。泥质灰陶胎。圆唇,微卷沿,束颈,溜肩,鼓腹斜收至底。平底微内凹。肩上对称饰两直系。M16︰11,口径11.6、底径7、高10厘米(图三︰12)。M16︰14,口径10、底径7.2、高10厘米(图三︰13)。

3.铜器

出土铜镜、铜棺钉、铜钱。其中铜钱锈蚀严重,为剪轮五铢和直百五铢。

铜棺钉 2根(M16︰15)。形制相同,均为覆斗形钉头,扁长条形钉身。长28.2厘米(图三︰14)。

铜镜 1件(M16︰13)。圆形,圆钮,方钮座。座外每边饰两组齿纹。齿纹外饰单线方格,方格内每个角饰两乳丁。直径10.4厘米(图三︰15)。

二、M17

(一)墓葬结构

M17为长方形竖穴土坑砖室墓,开口距地表0.40米,方向305°。墓葬由排水沟、封门墙、甬道、墓室组成。墓道不存,甬道及墓室前端被近代建筑扰动,墓室南壁有一不规则形盗洞(图四、图五)。

图四//M17平、剖面图

图五//M17后室剖面图

墓坑平面呈长方形,略宽于墓室,残长6.32、宽2、深1.96米,坑壁光滑。填土为黑褐色,土质较松。

排水沟,位于封门墙底部,低于甬道地砖0.04米,残长0.96、宽0.30米,沟槽底部以青灰砖上下三层纵向平铺砌筑,中间为排水孔,宽0.07、深0.04米。

封门墙一道,保存相对较好,用平砖错缝砌就。其口上砌一道券形门楣,门楣上顺砖平砌两层为挡土墙,高出甬道。残高1、宽0.18、残高1.3米。

甬道偏北,平面呈方形,长、宽均为0.8米。0.9米处起券,券顶被破坏,甬道壁在铺地砖上起砌,底部一组三顺一丁组砖,上部两组四顺一丁组砖。地砖平铺呈“人”字形,铺地砖近封门墙内侧中部有2个三角形排水孔。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4.1、宽1.4、深1.4米。墓壁在铺地砖上起砌,底部一组三顺一丁组砖,上部两组四顺一丁组砖,再平砌顺砖结顶。顶大部分被毁,仅剩东端一小段。墓室内南、北两壁自后壁向前等距砌10块凸出壁面的丁砖,丁砖凸出墓壁约0.04米,距地砖0.7米。墓室东壁中部偏上有“凸”字形龛,高0.22、宽0.14.深0.12米。墓砖大部分素面,少数砖饰钱纹、放射线纹,长0.32、宽0.13、厚0.04米。

(二)出土器物

墓内葬具及人骨皆腐朽,随葬品分布于墓室底部,共出土遗物9件,有瓷器、陶器、铜器等。现分类介绍如下。

1.瓷器

6件,器形有洗、盘口壶、碗、罐、盏。

洗 1件。M17︰1,宽折沿,侈口,圆唇,直腹,下腹部缓收至底。饼足,平底微内凹。口沿上饰两道弦纹,弦纹中饰水波纹,外腹饰5道凹弦纹。内壁饰水波纹及凹弦纹各3组。酱釉,外不及底。内底有9个支烧痕。口径22、底径11.2、高8厘米(图六︰1)。

图六//M17出土器物

盘口壶 1件。M17︰5,浅盘口,直口,圆唇,口沿下有弦纹1周。短颈,溜肩,肩部等距贴塑4横系,弧腹斜收至底,表面饰数周凹弦纹。平底微内凹。器表青釉泛黄,局部脱釉,腹下及底未施釉。口径13.2、底径12、高24厘米(图六︰2;彩插八︰4)。

4.青瓷盘口壶(M17︰5)

碗 1件。M17︰3,敞口,圆唇,折腹,平底内凹。口沿下有凹弦纹1周。灰胎,青釉,外不及底。内底凹弦纹1周,7个支烧痕。口径16.4、底径8、高5.4厘米(图六︰3)。

盏 1件。M17︰6,口微侈,圆唇,曲腹,小平底。外口沿下饰凹弦纹1周。内外青釉泛黄,外施釉不及底,釉面不均匀,有流釉现象。口径8、底径4、高3厘米(图六︰4)。

四系罐 2件。M17︰4,口微侈,平沿,方唇,斜肩,肩部等距贴塑4横系。弧腹斜收,表面饰6周凹弦纹,平底。表面青釉泛黄,局部有脱落,釉不及底。口径12、底径11.6、高19.6厘米(图六︰5;彩插八︰5)。M17︰7,直口,圆唇,短颈,溜肩,圆鼓腹,平底内凹。肩部饰1周条带状网格纹及4横系。外底有5个支烧痕。灰白胎,口部以下器表施青绿釉,小开片,釉不及底。口径7.2、底径6.4、高 8厘 米(图 六︰6;彩插八︰6)。

5.青瓷四系罐(M17︰4)

6.青瓷四系罐(M17︰7)

2.陶器

2件,器形均为罐。

釉陶罐 1件。M17︰8,侈口,圆唇,束颈,溜肩,圆鼓腹斜收,平底,假圈足。口部以下器表施粗釉,釉不及底。口径 13.2、底径 9.2、高 22厘米(图六︰7)。

罐 1件。M17︰2,泥质灰陶。圆唇,微卷沿,侈口,束颈,溜肩鼓腹斜收至底。平底。肩上对称饰两直系。口径16、底 径 10、高 16 厘米(图六︰8)。

3.铁器

铁剑 1件。M17︰9,腐朽严重。残长80、残宽2.8、残厚0.8厘米(图六︰9)。

三、结语

两座墓葬虽未出土相关的纪年材料,但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可对年代做出一些推断。

M16为前接甬道的凸字形单室墓,是东晋和南朝比较常见的墓葬形制。虽然该墓早年被盗扰严重,其现状不能反映出原有的墓葬形态和器物组合,但出土的鸡首壶、唾壶、盘口壶、盏、钵等瓷器均为以往六朝墓常见器物。鸡首壶M16︰6器型相对较矮,器表施酱釉,是东晋中晚期较典型的随葬品之一,与江宁县下坊村东晋墓 M1︰4[1]、南京南郊六朝谢温墓[2]出土的鸡首壶M5︰2相似。青瓷唾壶M16︰10釉色莹润,与南京北郊东晋墓[3]所出唾壶相似。铜镜M16︰13几何纹饰特征鲜明,与大多数六朝墓中的铜镜不同,较为少见。青瓷盘口壶M16︰12口外侈,但器身较矮。出土的青瓷盏均具有东晋中期以后的器物风格。综上,推测该墓的年代应为东晋中晚期。

M17为带短甬道的凸字形单室券顶墓,墓葬形制与南京江宁周岗镇尚义采石场西晋纪年墓[4]、南京江宁谷里晋墓[5]等基本相似,封门墙上方砌挡土墙等具有西晋时期砖室墓的特征。墓室内南、北两壁等距离砌凸出壁面的丁砖,在以往六朝砖室墓中十分少见,推测可能为直棂假窗的雏形。青绿釉四系罐M17︰7口沿下方饰网格纹是东吴、西晋青瓷器惯见的装饰手法,在部分孙吴、西晋墓葬出土有类似器物,与南京雨花台区四座西晋墓出土的M2︰6[6]、南京市雨花台区天隆寺六朝墓葬出土的M10︰26[7]相似。青黄釉四系罐M17︰4,釉色均匀发亮,与南京邓府山六朝墓群出土的M18︰2[8]、镇江东吴西晋墓出土的句·黄M1[9]相似。酱釉瓷洗,水波纹和酱釉色特点鲜明,在孙吴后期和西晋墓葬中较多见,东晋和南朝则基本不见。从目前已发表的材料看,与南京江宁孙吴“天册元年”墓出土的 M1︰10[10]、南京江宁周岗镇尚义采石场西晋纪年墓出土的M1︰3[11]相似。综上,推测该墓的年代应为西晋时期。

两座墓葬所在地属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雨花台区六朝墓葬埋藏区。多年来在该地发现大量的六朝墓葬,如邓府山六朝墓、天隆寺六朝墓、戚家山谢氏东晋家族墓、华为南京基地南朝墓等。作为六朝墓葬埋藏区的一部分,这两座墓的发掘,为研究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形制和内涵提供了新材料。

(附记:本次发掘项目负责人龚巨平;发掘龚巨平、李永忠;绘图李永忠、董补顺、冯志军;摄影龚巨平。)

猜你喜欢
底径甬道青釉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元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花鱼藻纹盆装饰浅析(中)
浅谈宋瓷
从刘邦对“甬道”的学习解读其学习特点
抗拒
内蒙古辽代契丹贵族墓葬门道初步研究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贪官转世
浅谈毡包青釉
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耀州窑系青瓷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