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生信息意识培养路径探析

2022-01-22 10:34周洋
计算机时代 2022年1期
关键词:信息意识培养路径核心素养

周洋

摘  要: 信息意识是当代大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和自我发展的必备核心素养。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通过梳理信息意识的相关文献,结合马克思主义有关学说,从技术层面、生存层面、意识层面三个维度归纳出大学生应具备的信息意识的内涵;通过调查,找出大学生在信息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从学生个人层面、高校层面、社会层面三方面合力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 大学生;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2)01-97-03

Exploration of training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in the context of "core literacy"

Zhou Yang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aning, Jiangsu 211816,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is a necessary core literacy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self-develop.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notation of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tha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have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technical, survival and consciousness by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Marxism; Through investigation,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raining path with joint force from there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society.

Key words: core literacy;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college students; training path

0 引言

隨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研究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适应未来社会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解题之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2016年9月13日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1]。”其中“信息意识”是其中一个基本要点,该要点的解释为“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2021发展报告》,中国网民数量达到9.89亿人[2]。新冠疫情加快了网购、在线教学、在线办公、数字政务等的发展。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工作模式、学习模式。“网络大国”已经建成,“网络强国”正在建设中。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校大学生共有4002万人[3],在校大学生几乎人人是网民。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如果没有相当水平的信息意识,“网络强国”建设无疑是无木之水、无源之水。因此,提高在校生信息素养是亟需重视和迫切需要的。

1 信息意识的内涵和外延

研究信息素养的文献已有不少,我们从中发现信息素养与信息意识有较多交叉点。

信息素养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是在1974年,当时对于信息素养的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技能层面。1998年美国学校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通过“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部分,明确了信息素养在技能、态度、品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2004年12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国教育技术标准》(试行)中,规定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即信息素养标准)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对每一层面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和细化。由此可见,以往对信息素养的界定,范畴大致包括知识、能力与意识三个层面[4]。

笔者通过文献阅读,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归纳出大学生信息意识应该包含以下三个维度的内容:技术层面、生存层面、意识层面。三个维度的确立也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相契合的。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内涵[5]。

技术层面指大学生应具有通过互联网主动寻求信息、判断提炼有效信息、并转为自用的能力。这是从事其他信息活动的基础。主要表现在有信息检索的主观能动性;有计算机网络方面基础知识;有信息检索的能力,会使用专业检索工具;具有敏锐的信息判断能力,能够鉴别出有用信息和垃圾信息;能把获取的信息融入自己的学习或实践活动中。

生存层面是指大学生在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里应具备的生产、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网络社会关系。具体表现在能够批判地使用信息,将获取来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快速全面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真正信息;能够整理、鉴别、筛选、整合自己获取的信息,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具有在虚拟社会与人交往的能力,用网络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丰富生活方式,成为网络世界的公民。

意识层面是指大学生应该具有网络伦理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具体表现在不制作、传播、使用不良信息;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网络欺诈;具有保护与个人相关信息的安全意识;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遵守网络社交安全规则[6]。

2 当代大学生信息意识养成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信息意识的真实情况,笔者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4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95.75%。样本的基本情况:大一学生占比13.9%,大二学生占比25.3%,大三学生占比27.6%,大四学生占比17.6%,研究生占比15.6%;女大学生占比56.4%,男大学生占比43.6%。

问卷的设置:设置了三部分30个题目,分别用于搜集大学生在信息技术、生存和意识层面的现状。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得到以下基本情况。

⑴ 所有参与调查大学生都能够使用网络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具有信息检索的主动性。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5.89%表示完全熟悉,55.3%表示比较熟悉,22.8%表示有点熟悉,16.01%表示不太熟悉;参与调查中75.6%的同学已经考取计算机二级证书,但是能够完整解释计算机网络术语的只有14.3%。对于信息检索能力,所有大学生都会用搜索引擎进行知识检索,但是只有43.2%的学生会使用网络数据库,这些同学包含部分大二、大三学生,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因为写论文需要都会使用网络数据库;调查还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看外文文献的水平不高,需要借助翻译器。调查中,超过90%的学生表示会有意识地辨别信息的真假。信息的使用能力方面,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明显优于本科低年级学生。

⑵ 调查中,超过83.4%的学生能够通过软件处理相关信息,对信息有一定的处理加工能力,其中43.5%的大学生表示会简单处理再利用,32.5%的大学生表示会认真处理再利用,7.4%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处理直接利用。在“是否使用过知识整理相关的软件”这道题上,仅15.6%的学生表示能深度加工并使用这些知识,愿意付费获取知识的行为仅占4.5%。所有参与调查学生都加入了网络社群,63.6%的学生表示加入了五个以上网络社群,40.6%的学生表示社群活动主要集中在发言和组织活动,59.4%的同学表示基本属于“潜水”状态。所有学生表示能利用支付宝、淘宝、医院挂号软件等数字化技术方便自己的生活。

⑶ 从调查数据来看,44.48%的大学生表示可能会在网络中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其中5%的大学生表示会真实相告,20.29%的大学生表示会透露信息但是会有所隐瞒,还有19.29%的大学生表示会视情况而定。可见,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对于“网络诈骗”“网络谣言”“人肉”等不良行为,52%大学生表示身边的人遭受过网络不良行为的伤害,23.4%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过不良行为,这表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欠缺。调查中,52.3%的学生表示论文抄袭现象很正常,38.5%的学生表示借鉴他人论文很正常,大学生在知识产权保护、学术道德方面还存在不足。98.1%的学生表示知道要为自己的网络行为负法律责任,还有1.9%的学生表示不需要为网络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3 提升大学生信息意识的有效途径

3.1 学生层面:促进网络信息意识的自我提升

学生是核心素养提升的主体,主体的个人能力、责任的提升是首要的。

⑴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信息鉴别力。高校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空间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认同。同时,大學生要善于用网络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比较和思辨中提高信息鉴别能力。

⑵ 恪守网络空间规则,做合格网络空间公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熏陶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同时不断端正自身的网络生活如消费、休闲、生命、道德观念[7],在无形的网络空间何有形的规矩下,不断提升网络生存能力。

⑶ 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提升安全意识。大学生在收集网络信息时需要学会对网络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从不同维度整体把握信息内容,做到批判继承。大学生还应清醒地看到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谣言使国家安全、自身安全面临风险,提升自身安全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担当起“网络强国”的重任。

3.2 高校层面:着力提升网络育人实效

结合“三全育人”工作要求,高校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工作部门、团委、图书馆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教育,着力提升网络育人实效。

⑴ 主动对接第一课堂,把信息意识内容融入现有课程内容,开设相关课程,规定信息意识类课程必修学分。在现有课程中,把信息意识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全部过程,夯实网络信息资源知识讲授,提倡授课老师教授学生学会使用专业数据库、案例库等,让学生学会用网络学习。开设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数据处理等选修课,把计算机考级考证融入选修课的教学。探索信息意识类必修学分制度,以学分倒逼大学生提升自身信息意识。

⑵ 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加强网络思政和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应积极适应新时代要求,加强网络思政工作,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理性。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为学生打造一个与时俱进、充满正能量、富有趣味性的校园媒介环境。同时,各高校可以结合学校特色,打造网络文化产品,吸纳学生参与其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实践水平。

3.3 社会层面: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光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足够的,它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提供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

⑴ 制定网络意识国家标准和加强组织保障。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2016年发布,但是并没有细分学生层次。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标准,目前还没有“纲领性”指标。教育部门应该加紧制定出适应不同学生层次的核心素养标准,完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评估体系。另外,政府也应为高校网络信息意识教育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使各高校在开展大规模的网络信息意识教育时无后顾之忧。

⑵ 加强网络立法、执法和监管力度。加快信息立法,从信息生产、发布、使用等各个环节定规立矩。加强普法力度,采用谁立法谁普法的方式面向公众普法,吸收大学生参与普法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加快信息人才培养,用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监管,同时加强各部门协作,共同致力于网络空间治理。

⑶ 压实互联网企业、媒体的社会责任。互联网企业必须对数据安全负责,避免隐私泄露对用户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财产甚至人身安全侵害。网络媒体应加强内容与安全审查,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确保自身平台不出现有害信息,不传播低俗、恶搞等不良内容。

4 结束语

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环境,但网络环境日趋复杂,饭圈文化演变成颜色革命的危险依然存在。因此培养具有较高信息意识的大学生是我国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本文探索了结合大学生个体、高校、社会三者力量的信息意识培养路径。今后还将继续探索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指标体系,进一步丰富培养理论、培养方案和实践举措。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914/c1053-28714231.html.2016-09-14

[2] 中国互联网2021发展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EB/OL].https://baijiahao.&wfr=spider&for=pc.2021-07-14

[3] 2019年全國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2020-05-20

[4] 马明月.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素养的再认识[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222-223

[5] 吴向东.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1):29-37

[6] 郭萍萍.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7] 殷俊.网络社会对人的生存价值观念的影响[D].北京邮电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信息意识培养路径核心素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关于小学生信息意识培育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