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风,肖华慧,朱俊敏,覃英华
桂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199
精神卫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现阶段还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工作生活压力增加,精神疾病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精神卫生资源的需求随之增加。目前,精神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多为某一地区,以整个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较少。而且,相关研究只考虑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对其收敛变化趋势研究缺乏深入研究。西部地区因特殊地理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神障碍患者获取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的可及性及利用率。研究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资源的配置,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西部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据来源于2013-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本文所研究的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包括民政系统下直属的社会福利医院和复退军人精神病院,由于西藏数值缺失,故研究对象不包含。《中国民政统计年鉴》获取的数据包括西部地区各年份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数、床位数、在职人员数,《中国统计年鉴》获取各省的人口数和地理面积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19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不提供复退军人精神病院数据,考虑到该数据历年基本变动,因此统计分析仍采用2018年年鉴数据。
1.2.1 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研究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指标,广泛运用于卫生健康领域[3-5]。
1.2.2 收敛性分析。δ-收敛性分析常用于对各区域某精神卫生资源配置变量偏离总体平均差异及其不均衡动态趋势的考察[6]。收敛性分析能很好的衡量区域间服务资源配置公平的变化水平及差异大小[7]。CV数值越大,表明不同区域服务资源配置差距越大;若CV数值呈下降态势,表明不同区域服务资源配置存在δ-收敛。其公式如下:
公式(1)
β-收敛性分析又分为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绝对β收敛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长速率仅和初期发展水平相关,与其它因素无关。即在民政精神卫生资源初期分配公平性水平低的区域的资源配置增长速度会随时间快于初期配置水平高的区域从而达到均衡状态[7]。其分析公式如下:
公式(2)
Xit为各省某年精神卫生资源,Xit-1表示各省某上一年精神卫生资源,若Xit存在β收敛,则公式的回归结果β数值显著小于0。
1.2.3 区域划分。本研究根据地区财政收入将西部地区各省(区、直辖市)进行从高到低排序并划分为四组区域,这四组地区分别用Ia、Ib、Ic、Id表示。Ia地区为财政收入高的地区,包括陕西、四川;Ib为财政收入较高的地区,包括重庆、内蒙古、广西;Ic地区为财政收入一般的地区,包括新疆、贵州、云南;Id为财政收入较差的地区,包括青海、宁夏、甘肃。
截至2018年末,服务机构数较2012年减少了14所,其余两项指标较2012年分别依次增长了床位16007(68.89%)张、人员4314(59.75%)人。无论是人口分配数还是地理分配数,2012-2018年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服务机构配置呈逐年下降趋势且较少;其他2项指标均有所增加,均呈上升趋势。2012-2018年,按人口分配的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数都比按地理分配的资源数要高。见表1、表2。
表1 2012-2018年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总量情况
表2 2012-2018年西部地区每万人口和每百平方公里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状况
从表3可以看出,2012-2018年,按人口分布的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服务机构配置的基尼系数在0.29-0.37,处于“基本合理”状态;另2项指标的基尼系数在0.23-0.37,均“基本合理”; 按地理面积分布的三项指标基尼系数均在0.5以上,其配置公平性处于“高度不公平”;从整体上看,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较按地理配置的低,其公平性优于地理配置公平性。2018年与2012年相比,按人口与地理配置方面,西部地区服务机构的基尼系数均呈下降趋势,说明该项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有所改善;在职人员配置的基尼系数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59%和17%,有向不公平方向倾斜;按人口配置的床位资源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按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以上三类服务资源配置有待优化。
表3 2012-2018年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按人口和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
由表4、表5可知,2012-2018年西部地区各民政精神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的总泰尔指数为0.047-0.105,按地理配置的总泰尔指数为0.26-0.38,与上述基尼系数结果相符,表明西部地区各服务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较按地理配置的好。
表4 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按人口分布的泰尔指数
表5 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按地理分布的泰尔指数
2012-2018年,按人口配置的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区域间泰尔指数在0.004-0.033之间,区域内泰尔指数在0.036-0.072之间,表明区域内差异是引起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按地理配置的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区域间泰尔指数均小于区域内泰尔指数,表明不同经济区域间配置公平性较稳定;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的区域内泰尔指数大多在0.154-0.292之间,表明区域内服务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较差。这表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内部各省市间配置的差异分别是造成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性的主要原因。
2.4.1 δ-收敛性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2012-2018年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总体CV值整体呈下降趋势,前3年下降幅度大,之后呈上下波动,说明各省市间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情况由好转变差,差距之前减少,然后有变差趋势。从西部地区2012年到2018年,民政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别下降了29.1%、6.5%,表现出显著的δ-收敛,表明这两类服务资源配置的差距随年际的推移存在着减少及改善的趋势。总体来看,三类服务资源配置中,服务机构资源配置的CV值最小,其次为人力资源,床位资源的CV值最大,说明西部民政精神卫生服务床位资源配置情况较差且向不公平倾斜程度大。
表6 2012-2018年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CV值
2.4.2 β-收敛性分析。β-收敛结果如表7所示。服务机构资源配置的β系数为0.018,P=0.443,床位资源配置的β系数为-0.007,P=0.121,人力资源配置的β系数为0.002,P=0.456,依据α=0.05的检验标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这三类服务资源配置β-收敛不显著;即初期民政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床位资源配置以及人力资源配置水平低的地区与初期配置水平高的地区之间差距扩大且不具有追赶能力。
表7 β-收敛回归结果
精神卫生问题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8]。为有效解决精神卫生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年修正)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精神疾病治愈率低,而且复发率高,造成精神病患者处于长期较为封闭的住院环境,需要大量的精神卫生资源支持[9]。根据《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的要求,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每十万人拥有2.8人。另据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服务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民政精神卫生福利网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各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数量呈增长态势,但与政府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我国的精神卫生机构的数量不足,大量的精神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9]。基于西部的研究结果也显示,精神卫生资源存在短缺现象[10-11]。西部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卫生资源配置不足,相关的福利政策可能落实不到位。卫生领域具有特殊性,卫生政策制定需要重视整体设计,确保政策的科学性[12]。各级政府需要通过制定地方民政精神卫生发展规划,专项财政投入政策及福利政策等,增加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布局规划,为资源配置不足的地区提供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承担兜底工作。大力开展社区康复,以社区服务为载体,扩展社会资源的支持与共享,提高服务资源周转及利用率。
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面积分布,这与相关的精神卫生资源配置研究的结论一致[13-14]。国家一直以来都重视每千人口资源拥有量作为衡量标准,可能忽视地理面积的影响因素,导致服务资源集中分布在人口集中的地区。西部地区地幅辽阔,地理位置特殊。服务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优于按地理配置,说明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主要分布在人口多的地区,偏远、地广人稀的地区资源获得较低而导致不均衡。各级民政部门要突出区域精神卫生服务规划的科学性,要立足于人口分布及规模、经济水平和患者需求等调整资源的分配结构及布局。在加大民政精神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优化整合资源的同时,要考虑地理服务口径对患者获得资源的可及性,从地理配置的角度加强对资源的合理规划,从而确保地理配置的公平性。
结果显示,区域内差异是造成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服务机构资源配置显示Ic地区内部差异最大,原因可能是该地区内新疆人口分散、地理位置偏远,政府的资源投入力度差异大,影响了资源分布的公平性[15]。床位与在职人员配置地区内差异,原因可能与地区内四川、重庆等地区人口集中、财政投入大及相关政策有关。这说明各地区的资源配置投入大多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向经济落后、地理位置偏远的城市递减[16]。各级民政部门可以通过扩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区域内部的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特别是要增加使区域内差异较大指标的投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拨款方式,平衡区域间与区域内各省市间资源的供给,促进各级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的公平配置。
依据收敛性分析及泰尔指数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民政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不公平情况正逐步缩小,公平性逐渐上升。但收敛性分析发现三类资源公平配置均不存在β-绝对收敛,不具有追赶初期配置水平高的地区的能力。人力资源配置的收敛CV值与泰尔指数的结果都显示,其配置公平性由好开始变差,向不公平方向发展。这说明民政精神卫生财政投入力度的增加及政策实施等因素会促进资源公平配置的收敛路径,即促进服务资源配置的均衡配置;就业人员薪酬按福利院最低薪资标准划分所得工资福利待遇少,交通不便等因素都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流动,导致配置的不公平。政府应该引导各级相关部门及服务机构,修订完善精神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就业政策倾斜、人才培养投入力度,例如提高对工作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对志愿去西部地区的精神卫生人员给予一定的人才补贴、福利津贴,实行合理人才编制及激励机制等,吸引外流人才回流,引进外省人才。加强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工作者的联动协作机制,使精神卫生人力资源获得足够的外部支持,弥补人力资源配置的不足。加强东西部人才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