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2-01-20 03:10何张平沈洁刘元辉陈光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切除率电凝息肉

何张平 沈洁 刘元辉 陈光炳

胃肠息肉属于消化系统基本常见疾病的类型之一,是因消化道黏膜层局限性隆起增生,形成乳头样病变组织。在疾病初期无特异性症状表现,随着疾病持续进展,逐渐出现消化道出血、腹痛等症状,发生癌变风险较高,故需及时开展治疗。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是胃肠息肉临床治疗常用手段,但治疗中难以把握切除深度,往往导致病灶切除不完全或造成消化道穿孔等,该术式对术者操作及临床经验要求较高,术者操作水平直接决定了息肉治疗效果[1]。近年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以安全、微创、方便易行等明显优势在胃肠道息肉疾病治疗中广泛推广,其为黏膜注射治疗和电凝切除治疗的有机结合,优势突出,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同时并发症风险相对低,是一种有效性及安全性兼顾的治疗手段[2]。本研究以胃肠息肉10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时段2019年6月—2020年6月内胃肠息肉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参考“数字双盲法”分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50例:由男27例、女23例组成,年龄线低至25岁、高至78岁,平均年龄(55.52±5.24)岁;息肉位置:肠道26例、胃部24例;病例类型:炎症性息肉24例、管状腺瘤16例、增生性息肉4例、绒毛管状腺瘤6例。研究组50例:由男29例、女21例组成,年龄线低至30岁、高至78岁,平均年龄(54.78±5.58)岁;息肉位置:肠道28例、胃部22例;病例类型:炎症性息肉25例、管状腺瘤16例、增生性息肉3例、绒毛管状腺瘤6例。两组样本基线资料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内镜确诊为胃肠道息肉;(2)具备明确手内镜下术治疗指征;(3)息肉直径大小5~22 mm;(4)未发现认知缺陷及精神障碍问题,对治疗及检查高度配合;(5)生命体征稳定,凝血机制无异常。

排除标准:(1)既往曾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者;(2)经检查后显示黏膜明显浸润;(3)内镜检查明显禁忌者;(4)机体凝血机制障碍;(5)发现心肺等重大脏器严重病变;(6)存在认知缺陷、精神障碍问题;(7)心血管系统严重疾病;(8)病历资料不真实不可靠,或中途失联未能继续。

1.2 方法

术前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胃镜检查,检查凝血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排除治疗禁忌证。提前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做好手术准备。

对照组(普通内镜电凝切除术):利用电子结肠镜探查息肉明确具体位置,于距离息肉边界2 mm处利用高频电刀进行切除,切除时尽量至黏膜上层不可累及基层,完全切除息肉后创面给予电凝止血。

研究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选用胃肠镜探查息肉明确具体位置,在息肉基底部选取4个点作为注射点,沿着位点注入1:10 000肾上腺素或者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时针尖至黏膜下层为准,注射至息肉基底部完全隆起,然后拔出针头,确保黏膜与肌层完全分离,然后利用圈套器将息肉基底套住,收紧并通电,息肉组织用高频电流完全切除,上肽夹预防出血,如果息肉体积直径过大可分多次充分切除,观察创面有无出血情况,及时止血,若创面渗血量少,喷洒0.8%去甲肾上腺素,若创面出血严重,利用肽夹夹闭。息肉切除组织送检,手术完成后抽出胃肠内气体。注意观察患者有腹痛、腹胀、便血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统计并对比: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息肉切除时间、术后进食时间。

息肉切除情况:观察并记录息肉完整切除率(病变息肉完整切除,经病理检查显示病变未累及切除部位基底和外侧外界)、整块切除率(镜下观察息肉整块切除,得到一个标本)。

炎症因子水平:取所有对象空腹静脉血,开展离心操作,分离血清,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3]。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有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过深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获取文本数据应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涉及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指标以(±s)表示,开展t检验;计数资料主要涉及息肉完整或整块切除率、术后并发症率以例(%)表示,开展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息肉切除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相较对照组均更优(P<0.05)。详见表1。

表1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x- ±s)

2.2 息肉切除情况

两组息肉切除情况比较,研究组完整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均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息肉切除情况对比[例(%)]

2.3 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指标(PCT、hs-CRP、IL-6、IL-17)均大幅度升高,但研究组相比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更低(P<0.05)。详见表3。

表3 炎症因子水平比较(x- ±s)

2.4 并发症率

研究组并发症率低,较之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并发症率效对比[例(%)]

3 讨论

胃肠息肉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直肠、胃窦、结肠、胃体为常见发病部位。数据统计,在我国胃肠息肉发病率2.5%~3.0%左右,肠息肉发病率占5.4%左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明显升高[4]。疾病初期无特异性表现,较为隐匿,后期疾病进展下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癌变几率较高,是胃癌、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胃肠息肉早期诊断发现、及时开展治疗对预防癌前病变、提高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临床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及完善,人们的健康查体意识逐渐增强,内镜技术在胃肠息肉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胃肠息肉检出率也明显升高。研究资料指出,胃肠息肉与肿瘤存在密切联系,特别是消化道无蒂息肉(息肉直径5 mm~2 cm)相较有蒂息肉发生癌变风险更高,通常腺瘤性息肉约10~15年可进展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因此对息肉病变应及早发现、早期及时干预治疗,对控制消化道肿瘤发生几率发挥重要作用。无蒂息肉病灶较深,且基底广,故在切除病灶时很容易造成穿孔、出血等情况,较有蒂息肉切除整体难度大[5]。

以往对胃肠息肉临床治疗多采取内镜下电凝切术,操作便捷,易掌握,但术中行息肉切除时无相应的辅助视觉工具,故无法掌控切除深度,而切除时过浅,会导致息肉切除不完整、不彻底,后期复发风险高,切除时过深,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穿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最早于1973年Deyhle报道中对直肠无蒂息肉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切除,发现手术并发症率低,而大量研究报道中证实,较传统电凝切除术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更为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易于临床推广[6]。现今,内镜下黏膜切除方法有3种,为透明帽辅助切除、注射黏膜切除、注射分段黏膜切除,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7]。透明帽辅助切除是在内镜前端放置透明帽,对准黏膜在病变的一侧负压吸引,将病变组织吸入透明帽后再切除,但吸引时息肉基底固有组织容易被吸入透明帽中,进而引发胃肠黏膜穿孔或者深部组织损伤。注射分段黏膜切除对较大病变组织适用,但易发生出血情况,而对于直径小于2 cm的无蒂息肉出血几率高达13.5%[8]。本次研究中根据胃肠息肉大小主要选用注射黏膜切除,通过胃肠黏膜下注射药物使息肉组织隆起,将息肉黏膜肌层与黏膜层相分离,再利用圈套器切除组织。同时内镜下黏膜切除为术者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明确观察病灶范围,圈套器的使用可避免切除时损伤黏膜肌层同时完整切除病灶[9]。

本次研究结果:两组息肉切除情况比较,研究组完整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均更高,同时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息肉切除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相较对照组均更优(P<0.05)。证实,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内镜电凝切除术。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将药物注入黏膜下促使病灶隆起,以便于病灶完整切除,同时由于电凝切除时无法掌控切除深度,易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从而造成电凝切除术手术时间及息肉切除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10]。

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易造成胃肠道黏膜损伤,大量炎性因子在内部组织聚集,相关信号传导通路被激活,炎症因子在血液中释放,从而致使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明显升高[11]。本次研究:治疗前2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指标(PCT、hs-CRP、IL-6、IL-17)均大幅度升高,但研究组相比照组以上指标均更低(P<0.05)。由此证实,开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较内镜电凝切除术术,减轻胃肠道黏膜的损伤,故机体炎症反应相对轻。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研究组并发症率低,较之对照组(P<0.05)。开展电凝切除术在息肉切除时深度掌握有一定难度,导致息肉残留或消化道穿孔,故相较而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并发症风险更低,安全性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开展过程中术野清晰,术者可对病灶情况清晰观察,及时发现术中出血并有效止血,这也是患者术后并发症几率小的一大因素[12]。此外,电凝切除术长时间电凝容易损伤黏膜下血管,细胞组织灼烧伤变形坏死,坏死逐步扩大引起出血或发生切口感染。

综上,对胃肠息肉患者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在手术创伤、操作方法、安全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等方面相较电凝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一次性完整切除率高,炎症反应轻,并发症风险低,更为安全可靠,以便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故具有大范围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切除率电凝息肉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高速切削条件下提高单位功率材料切除率的切削用量选择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