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晓立
(沈阳市口腔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指的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统称,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伴有肿胀、疼痛症状;炎症严重患者,可伴全身反应,如寒战、高热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上升等[1-2]。由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严重,使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消极心理,合并各类并发症,如窒息、中毒性休克以及败血症等,因此采取有效医护干预方法非常关键[3-4]。近些年来,国内有研究者表明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理念方法具备明显的价值,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6]。鉴于此,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纳入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其目的是分析评估优质护理理念的使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此次入选的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入选地点和时间为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均符合临床有关“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疾病”的诊断标准[7-8],且均在知情的条件下签署相关治疗、护理同意书;此外,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抗拒此次试验者逐一排除。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30例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11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5.90±1.30)岁;感染位置:颌下间隙感染15例、颊间隙感染10例、咽旁间隙感染3例、咬肌间隙感染2例;感染性质:牙源性19例、腺源性7例、血源性4例。对照组30例中,男性为18例、女性为12例;年龄30~64岁,平均年龄(45.60±1.20)岁;感染位置:颌下间隙感染14例、颊间隙感染11例、咽旁间隙感染3例、咬肌间隙感染2例;感染性质:牙源性18例、腺源性8例、血源性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数据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研究可行性较高。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以口腔科常规护理流程严格执行,针对护理期间出现的异常问题采取有效对症处理方法,并加强预防工作的实施,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1.2.2 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理念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2.2.1 健康宣教层面的优质护理 在健康宣教护理过程中,为体现护理的优质性,需结合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通过主诉了解患者的薄弱知识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如:针对患者进行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并普及医护过程基本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认知;此外,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需耐心且详细地解答,消除患者顾虑,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
1.2.2.2 心理层面的优质护理 为了体现心理层面护理的优质性,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患者消极心理(焦虑、抑郁、烦躁等)实施有效疏导;可鼓励患者呼吸新鲜空气,多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多看自己喜爱的书籍,转移自身注意力,使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此外,还有必要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呵护患者,让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
1.2.2.3 疼痛层面的优质护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疾病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疼痛,为了缓解患者症状,除了上述提到的转移注意力法以外,还可以指导患者按摩疼痛部位,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对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的患者,则可以适当给予镇痛药物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1.2.2.4 对可自主张口的患者给予营养较高的流食,补充机体营养;对于无法自主张口的患者可将流食经由注射器注入,控制好注入的速度以防患者呛咳,牵扯到面部神经加剧患者疼痛。为损伤程度较轻的患者提供生理盐水,嘱咐患者餐后进行漱口清洁,保持口腔卫生;帮助损伤程度较重的患者用注射器实施口腔清理,用吸引器将冲洗混合液吸出,该环节留意患者有无红肿、牙龈出血和溃疡的情况。因口腔清洁需用到口腔镜,注意清洁中使用适中力度牵拉,以防损伤口角,并于冲洗后清洁口角。此外还应调整好患者的体位,以防发生吸入性肺炎。在完成治疗后,耐心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张口、咀嚼、发音),改善患者的面部情况。在患者出院前,发放院内相关的护理手册,帮助其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同时告知患者院外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
1.2.2.5 全身肌肉放松训练 年轻女性患者由于提心口腔颌面部感染会对自己的外貌造成影响,故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通过全身肌肉放松训练来调节自己的情绪。首先从体会双手的放松与握紧开始,患者双手紧握拳头时伴随吸气(约持续5 s),患者双手放松时伴随呼气(约持续15 s);其次,头、颈、胸、腹、背、腰、大腿、小腿、双足等部位的肌肉训练按照类似于双手的训练方法。值得患者注意的是,患者在训练的同时一定要配合吸气、呼气,在做某一组肌肉放松训练时,机体其他部位应保持放松的状态,这样的处理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负性情绪。
1.2.2.6 音乐疗法 医护人员按照民歌、古典音乐、舒缓音乐、轻音乐、戏曲等下载一些音乐,然后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当患者感觉疼痛时打开音乐,静下来闭上双眼,如果外界声音嘈杂,可以戴上耳机,以达到缓解疼痛或其他不适。
1.3 评价标准
1.3.1 心理状态 护理前后对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分析、研究,借助SAS量表、SDS量表,项目共20条,每项4分,总分80分,≥50分者均评定有焦虑和抑郁,得分越高则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9-10]。
1.3.2 疼痛 NRS因不受学历、年龄等的限制,应用更为普遍,且准确度较高。本研究分别于10:00、11:30、16:00、17:30 4个时间点采用NR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该量表由0~10组成,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的疼痛,数字越大则提示患者的疼痛越痛,越难以忍受。
1.3.3 生活质量 干预后采用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量表[11]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内容包括7个方面:心理障碍、生理障碍、生理疼痛、社交困难、心理沟通、功能受限、残障。总分56分,OHRQOL量表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口腔健康程度越好。
1.3.4 并发症 比较两组在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
1.3.5 满意度 护理后对两组的护理总体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以我院自制调查问卷,问卷中包括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文书书写等方面,对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分成:满意(分数范围于90~100分)、基本满意(分数范围于65~89分)、不满意(分数范围于0~64分)3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数据表示为[n(%)],以χ2检验两组间之间的数据差异;计量数据表示为(),以t检验两组的数据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和对照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显著要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情况对比(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情况对比(分,)
2.2 两组不同时点疼痛评分对比 由本次研究结果得出,干预前两组患者在10:00、11:30、16:00、17:30的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10:00、11:30、16:00、17:30时的NR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点NR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不同时点NRS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在生活质量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心理障碍评分、生理障碍评分、生理疼痛评分、社交困难评分、心理沟通评分、功能受限评分、残障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30例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0%。由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5 两组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30例患者,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0.00%。由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对比[n(%)]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为常见的口腔感染症状之一。其发病机制为: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间有筋膜间隙存在,这些间隙在被感染因素侵入的情况下,受到化脓性炎症的影响,导致输送结缔组织出现溶解液化的现象,当炎症产物处于充满的状态下,会呈现明显间隙[12-13]。对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症状,可以处在某一个间隙当中,也可表现为循阻力薄弱的组织进行扩散,进而呈现弥散性质的多个间隙感染[14-15]。由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如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使心理状态受到影响等;所以,采取有效医护干预方法,改善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非常关键[16-17]。
本次针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重点提到优质护理理念方法的应用,主要从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运动护理4个维度实施优质护理理念方法,良好促进患者的伤口愈合,进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更专业、更耐心的态度予以患者心理疏导,转移其对面部美观的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细致对伤口进行观察和护理,拉近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治疗护理的依从性[18-19]。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理念方法,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数据说明,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更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数据表明,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观察组的护理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数据表明,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更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近年来,国内有学者经临床研究表明,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方案,能够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并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使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到10%以下[20-21]。此次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10%,说明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另外,干预后,两组患者在10:00、11:30、16:00、17:30时的NR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心理障碍评分、生理障碍评分、生理疼痛评分、社交困难评分、心理沟通评分、功能受限评分、残障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优质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认为,优质护理在我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应用,明显优化了护理质量,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究其原因可能是:①针对年轻女性患者,出现负性情绪较多。优质护理可以通过健康宣传教育,加强健康宣教,介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基本知识,开设交流会,告知注意事项,因此,由盲目而造成的恐惧、担心,在纠正错误认知后都得到了改善,帮助其调节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并以此形成良性循环。②患者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其免疫系统,免疫力低下又反作用于患者,使其病情反复,不易控制。因此,应用“全身肌肉放松训练”作为优质护理干预中的一项,结果显示,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不安、抑郁等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③音乐转移法可以按照患者的文化、年龄、爱好等进行注意力的转移,由此可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负性心理,提高疗效与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针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理念具备明显的价值作用,能够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并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总体满意程度;所以,具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及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