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微
(长春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占比达7%[1]。根据我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内地人口中60岁和65岁的老年人口数占比分别是17.88%、11.94%[2],说明我国早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子女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且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空巢老人数量增长加快,这些都增加了我国医疗机构的养老负担,现有的医疗服务资源较难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3]。因此,我国急需培养一批养老护理人才,以此来减轻日趋加剧的养老负担。本文调查吉林省某高校护理专业学生对从事养老照护工作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生从事养老照护工作的意愿、培养出更多服务社会的养老护理人才提供参考。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吉林省某高校护理专业的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被调查的护生均知情同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1)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根据参考文献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级、居住地、是否第一志愿报考护理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等。(2)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认知问卷:采用刘晓黎等[4]翻译和修订的中文版调查问卷,共15个条目,分为老年照护的工作性质(3个条目)、护生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兴趣(4个条目)、老年照护工作的社会认同度(4个条目)、老年照护的工作前景(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计1~5分,总分为15~75分,均分由总分除以条目数获得。得分越高,说明护生对老年照护工作的认同度越高,越有可能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该问卷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760。
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用(±s)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用来检验影响护生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主要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n=540)
护生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认知的总均分为(2.01±0.12)分,得分范围是1.77~2.21分,其中得分≤2分的人数占71.30%。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老年照护工作的社会认同度(2.04±0.32)分,老年照护的工作性质(2.02±0.23)分,老年照护的工作前景(1.99±0.22)分,护生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兴趣(1.95±0.21)分。
护生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认知的总分在性别、年级、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第一志愿报考护理专业、家长是否支持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方面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认知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一般人口学资料护生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认知总分比较(±s,分)
一般人口学资料n 总分t/F P是否独生子女是否294 246 2.05±0.11 1.94±0.095.6190.000是否与老年人同住是否219 321 1.94±0.09 2.04±0.105.4380.000是否被老年人照顾过是否1.9990.048是否照顾过老年人是否2.2120.029亲属有无从事养老照护工作者有无296 244 191 349 57 483 2.02±0.10 1.98±0.13 2.03±0.17 1.98±0.05 2.11±0.07 1.98±0.113.5400.001是否去过养老机构是否394 146 2.03±0.09 1.91±0.105.8780.000是否主动了解过老年照护工作是否152 388 1.96±0.03 2.02±0.132.4120.018
将护生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认知总分作为因变量,一般人口学资料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4 护生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认知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n=540)
本研究显示,护生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认知总均分是(2.01±0.12)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得分≤2分的人数占71.30%,说明吉林省某高校护生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态度比较消极,其认知水平有待提高。该结论与Chi等[5-6]的研究结论相似,但与曾玮妮等[7-8]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调查对象所在地区和受教育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一定关系。我国专业性的老年照护服务尚处于发展缓慢的阶段,目前仍然存在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而我国早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现有的老年护理服务资源很难满足老年人的照护需求[9]。护生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意愿不够强烈,认知情况比较消极,不利于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应提高护生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积极性。此外,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认知问卷各维度得分最低的是护生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兴趣(1.95±0.21)分。说明护生对于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兴趣普遍不高,毕业后不愿意考虑从事老年护理方面的工作,认为老年照护工作严重缺乏发展前途,一旦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就很难跳槽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且认为老年人身体状况比较差,付出再多的照护也很难让其恢复健康,自我满足感很难实现,因此觉得老年照护工作不是最佳选择。建议学校增设老年照护方面的课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创新性教学手段,如体验式教学法,增加老年护理临床实践课时,多为护生提供与老年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改善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喜爱和了解程度,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培养积极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增加护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社会和家庭支持度,进而提高他们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积极性[10-12]。
本研究显示,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与老年人同住、是否被老年人照顾过、是否照顾过老年人、是否去过养老机构、是否主动了解过老年照护工作是影响护生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主要因素,能够解释因变量23.9%的变异(F=45.325,P=0.000,R2=0.246,调整R2=0.239)。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更愿意从事老年照护工作(P<0.05),与杨亚等[13]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以“421”模式居多,独生子女多数是由老年人照顾长大,与老年人接触的时间较长,感情较深,因此更愿意从事老年照护工作。与老年人同住的护生得分低于非同住者(P<0.05),这与以往的研究[14]结论不同。分析原因可能是与老年人同住的护生更了解老年人的身心状况和照护需求,认为照顾老年人是一项比较麻烦且劳累的工作,久而久之便不愿意从事老年照护相关工作。被老年人照顾过的护生更愿意从事老年照护工作(P<0.05),该结论与姚洁等[15]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获得过祖父母照顾的护生对老年人的情感更深、态度更加积极,因此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认知度更高。照顾过老年人的护生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认知水平高于未照顾者(P<0.05),可能是因为照顾过老年人的护生对老年护理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更高,较好的知识水平有助于正向改变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能增强其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16-17]。去过养老机构的护生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认知水平高于未去过者(P<0.05),可能是护生通过去养老机构实习或交流,加深了与老年人之间的情感,激发了其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意愿,更想为祖国的养老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提示学校应该给护生多提供一些与老年人接触的机会,如让护生定期去养老机构或社区进行老年护理教育、让护生去养老院参加志愿活动,改善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进而提高其从事养老照护工作的意愿。与未主动了解过老年照护工作的护生相比,主动了解的护生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认知水平较低(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护生通过主动了解老年护理工作,意识到老年照护工作者的薪资待遇较差,而薪酬水平往往是护生考虑是否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首要因素[18],同时,由于老年人患病复杂多样化,老年护理的工作强度和责任较大,职业发展前景比较模糊,不利于护生自身发展,因此,他们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认知程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