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与本土化, 地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2022-01-19 20:58李胜强仇利敏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1期
关键词:特教教师职业技能

李胜强 仇利敏

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是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具有特殊教育职业素养的专任教师人数缺口仍然很大,尤其是对县级以下的基层特殊教育机构来说。本文结合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养的研究现状,分析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养提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以期为提升地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养提供借鉴。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论内涵

2015年8月,教育部印发《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一步规范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和考核的目标和内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化诉求受到重视。但该文件并未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做详细说明,学界针对此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如张茂林、王辉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对全国东中西三大地区110所特殊教育学校2215名教师的职业素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基本展示了不同地区特教教师的职业素养现状。王辉、李晓庆等从知识、能力、人格三个方面和专业性、基础性两个层面入手,首次尝试构建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的“两模块-七要素”模型。高利、朱楠、雷江华则从当下倡导的融合教育出发,建议根据现实需要将特殊教育教师进行类别划分,将其分为教学教师、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康复训练教师等,不同类别教师应完善相应的专业素养。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基本厘清了特教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论内涵:其比专业素养涵盖面更广,既包括从事普通教育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包括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素养。这对我们进一步剖析特教教师职业素养的具体构成和素养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研究基础。

地方特教教师职业素养问题表征

一是专业化水平低,专业技能欠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不仅是熟练掌握各学科文化知识的普通教师,还是具备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的专业型教师,后者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水平高低。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培养更加侧重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技能主要包括康复技能、合作技能、运动训练技能、盲文手语等。就特殊教育本身来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点开设较少,每年特教毕业生数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能够流入基层特殊学校的更是少之又少。这导致大量未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所以,地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足、专业技能欠缺的问题。

二是职后培训不完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滞后。在发达国家,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相对普遍,这也是提升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养、拓展其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在国内,由于条件的限制,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参加职后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且培训的内容缺乏实效,与课堂讲授内容联系不够紧密。另外,由于缺乏定期的职后培训,教师对特殊教育发展近况、新的方法与技能缺乏认识,最終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三是教研观念薄弱,缺乏科研意识。特殊教育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主动性不够,缺乏科研视野。实际上,从事特殊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非典型症状的教学案例,这正是进行教学科研的第一手资料。如果教师能够将其搜集整理,那将可以积累丰富的案例资源,并逐渐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也应作为其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一环。

地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对策

一是加快推进融合教育,创新教学模式。从专业角度而言,特殊教育是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等知识,同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密切配合。而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更要加强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特殊学生多样化需求。

二是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建立本土化职后培训体系。为了满足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需求,学校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如与设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培训机制,加入远程网络培训专业机构以及定期开展校本培训等。因为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集体培训的形式往往很难兼顾所有特殊教育教师的切实需要,所以较为有效的方式是以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教学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形式,按计划聘请校外相关专家或由本校骨干教师带领分享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样将职后培训与现实教学相联系,将教育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案例中的培训方式,不仅能避免集体培训的模式化,亦有助于特教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善。

三是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相对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课程的实用性更加重要。特殊教育教师应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实施类别化教育。1995年,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制定了知识和技能标准,强调特教师资的培养要“以教育对象为中心,以理论为先导,以实用性为原则,以学校为纽带,以促进学生发展、与社会融合为目的”,突出了特殊教育是以适应和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教育。对不同类别的有障碍学生来说,掌握“社会人”应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是第一原则。因此,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特殊教育与康复实践活动,加强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教学,才能使每个特殊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是理论研究与实际需求结合,加强科研能力。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科研是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相关案例进行理论总结,有助于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国内的特殊教育研究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特殊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教育对象心理等方面还有很多未知和空白,因此需要更多一线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加入。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实践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9-JKGHYB-1099)

猜你喜欢
特教教师职业技能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新形势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策略探析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用爱与责任托起特教梦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拼技能,享丰收
国务院: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