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学生如何选科

2022-01-19 09:16金涛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1期
关键词:选科科目试点

金涛

新高考改革,带来一个新问题——选科问题。它采取必考+选考的模式,试图改变老高考文理分科的现状,给予学生一定的考试科目选择权。如第一批高考改革试点的上海市和浙江省采取了“3+3”模式,语数外为必考,其他3门选考科目考生自主从物化生史地政(浙江多1门技术)科目中选择(浙江是7选3)。相应地,新高考实施后,大学按照专业(类)进行招生,考生报考某个大学的某个专业(类),须符合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高考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

新高考选科对高考及大学专业录取的影响

在选科方面,大家一定要厘清以下问题:1.高考录取依然是拼总分。2.个人目标仍是如何拿高分,脱颖而出。3.选择科目不同,每科如何抢分?4.哪种选考组合更容易获得高分?5.个人要做好学业规划,掌握报考专业、未来职业和当前选考科目的关系。

假如没有后续的专业学习,选科仅仅是高考考试需要(总分),那么从数学关系上看,高考就只有一个变量,即分数。教育部制定政策之初也注意到了选考科目和专业知识体系的关系,于是对选考增加了一个约束,即要求高校对所有招生专业(根据专业学习和学科基础要求)制定对应的选考科目,避免随意组合。而且为保证选考科目的自由度,大学在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中提出了多种选考科目限定要求,如单限1门、单限2门或不限科目。在大于1门科目要求中,大学往往会给出两种组合方式,“和”和“或”的关系,两者区别是前者2门都要求选择才能报考,后者符合其中1门就能报考。

从理论上来说,在大学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后,学生根据专业规定来选择3门选考科目。这种方式既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自由度,又能保证大学专业对学科基础和知识体系的要求,是兼顾招考双方的一个“理想”方案。但试点开始后,学生在选考科目的选择上还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如第一批试点的浙江省和上海市,分别出现物理选考人数过少的问题,以至于第二年两地考试院不得不为此做出修补方案——选考人数保底方案。如浙江省规定,当某科选考人数少于6万人时,按6万人进行赋分。

这一情况的出现有两个原因。其一,为何在大学专业已经提出科目要求背景下,选择物理等科目的学生还是偏少?问题出在大学专业对于选考科目的限制上。教育部把决定权交给高校,但未做统一规定,这就导致不同高校同一专业对于选考科目限定不同。而一些排名低的普通高校因担心生源不足,于是利用考生趋向选择学习难度较小的科目的心理,给专业学科基础必须学物理的一些专业限定科目时却不要求物理,或干脆不限定科目。如计算机专业,物理或技术皆可报考,甚至不限科目也可以报考,这直接导致成绩中下的学生放弃物理。其二,新高考的选考科目分數采取赋分制,即按选考人数的比例来给定分数。如卷面成绩处于选考人数成绩前2%的为100分(选考两次),处于选考人数成绩前6%为97分。物理因为本身较难,加之一些普通高校专业限科不合理,导致选考物理的多是成绩较好的一些学生,竞争难度大,赋分低。这样,田忌赛马的情况出现了,成绩中下的都要避开物理,不愿在物理科目竞争,最后出现踩踏效应。这是新高考改革出现的新问题,于是教育部调整高考方案,从第三批试点省份开始把“3+3”变为“3+1+2”,中间的“1”为物理或历史必选。同时,根据高校各专业的招生计划人数,要求物理的招生专业及人数要高于历史,多管齐下,促使学生主动选择物理。

但教育部还是高估了学生(家长)对政策的解读能力和形势判断力。在第三批试点的8个省份,根据报考数据,选择物理的人数仍然比老高考文理分科选择理科的人数少三到四成。各省份平均看来,选考物理和历史的人数比为5.4∶4.6(见下表)。虽然选择物理人数已大大高于前两批试点省份,解决了要求物理的大学专业的生源问题,但在专业对选考科目仍然宽松的背景下,选择化学的人数可能会减少。

2021年7月19日,高考结束一个多月后,教育部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选科问题再次出台方案。

这一方案有几个变化。首先,全国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高校同一专业对于选考科目的要求必须一致,且公布之后不能更改。其次,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做了统一限定,2门以上的必须是“和”的关系,即2门或2门以上都选考才能报考,不再是之前的满足其中1门就可以报考。最后,大学专业对于选考科目要求做了具体规定。新规最大改变是几乎80%的理工科专业都要求物理和化学,2门以上限制的把“或”的关系变为“和”。

这就是在“3+1+2”把物理限定后,再通过专业对于选考科目的要求,对化学进行限定的例子。对于考生来说,只要报考理工类专业,就必须选考物理和化学。而理工科专业招生的人数占到高考招生人数的60%以上。不选物理和化学,实际上失去了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和大学录取的机会。

在教育部出台新规后,似乎之前选考科目的漏洞都得到弥补。但人们看了新规,第一感觉是新高考在开倒车,如新高考的不限科目对应的基本就是老高考的文科(这也侧面证明了“物化生”通吃所有专业的全面性和基础性);限定了物理和化学组合,保证了化学科目的选考人数。但和老高考相比,还是有一些不同。对于考生来说,“3+1+2”模式,哪怕你报考理工科,至少还剩下一个选择空间,就是最后那个“1”,你还可以在生物、地理、政治3门科目中“3”选“1”。但在选科自由度大大降低的情况下,不同选科组合的优势还存在吗?比如选考物理+化学+生物,和物理+化学+地理(或政治),有什么差别?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答。

新高考选科“3+1+2”下如何选科

新高考选科需要考虑的因素:1.高考分数要求(什么组合能获得最优赋分)。2.报考专业要求(不同大学同专业对选科的要求)。3.知识体系要求(大学专业学习要求)。4.个人擅长(如何找到学科学习特长)。5.中学教学条件(师资、传统优势)。

对于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其实就只剩下三种组合:物理+化学+生物(传统理综)、物理+化学+地理、物理+化学+政治。从科目的知识体系、学习难度、考试难度和选考人数分析,相比于物理和化学,生物和地理不存在复杂的数学公式、方程的推导,但需要背诵掌握的内容较多。地理也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文科中的理科。从第三批试点省份的选科数据来看,地理是限制物理和历史后单科选择人数最多的,江苏省选择地理的考生高达84.17%。

其他组合如偏文组合,首科选历史,剩下选化学、生物、地理还是政治?在“3+1+2”模式中,因理工类限制了物理,再加上化学后,只剩一个自由度。而选择历史,因多数人文社科类专业都不限科目,所以理论上还有两个科目选择的自由度。

通常,选择历史的多是文科较强的学生,历史+化学+生物的组合是很少见的,因为这种组合在专业选择中并无明显优势,化学科目难度又在四科中最大。选择历史+地理+政治(传统文综)、历史+地理+生物或历史+生物+政治组合的较多。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生表示政治知识点多,背诵难度大。在第二批试点省份中,山东省选择政治科目的人数最少,仅有35.34%,而选择地理和生物的分别为67.86%和57.86%,排前两名。而在第三批试点省份(除江苏)中,选择生物的平均是61.49%,排第一;地理50.9%,排第三;第二是物理;政治只有41.36%。

其他3门组合情况,“史化地”和“史化政”选择人数最少,“史化生”排第六。但这是在理工类没有限制物理+化学的情况下,不选物理,单选化学还可以报考材料、化工、能源、环境等理工专业。新规出台后,单选化学可以报考的专业数为0.44%,同时选择化学、生物两门可以报考的专业数为0.03%,占比很低。单选历史可报的专业数也只有1.27%,这个组合只能去竞争不限科目,即占可报专业数44.16%的专业。历史+地理+生物,生物是理科中相对容易学的科目,选择这个组合的优势是科目学习难度不大,且地理和生物都是选择人数较多的科目。从报考专业上看,没有要求同时选择地理和生物2门选考组合的专业,单选地理或生物可報考的专业数量也不多,分别为0.61%和0.43%。这个组合更多是去参加不限科目的专业的竞争,其优点是相对历史首选下的其他组合,容易获取高分。

综合来看,物理+化学+生物(传统理综组合)、历史+政治+地理(传统文综组合),两者各有传统的粉丝群。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政治,可能是较好的文理组合选择。上面我们仅仅从报考专业、知识体系、学科擅长、中学教学水平等方面谈选科,但在国内高中,还有一个因素制约着学生“自由”选择选考科目,那就是中学选考科目的“班级”开设情况。试点省份的部分高中由于管理简单化和师资条件有限,只开设部分选科组合的班级,比如学生想选择历史+生物+政治,但中学不开设这个组合,学生只能另作他选。因此要找到选科组合的最优解,学生还需要考虑学校条件、师资力量、兴趣爱好、职业生涯等多种因素,在不确定和个性化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作者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本科招生老师)

猜你喜欢
选科科目试点
生涯规划背景下高中生如何选科浅析
生涯规划背景下高中生如何选科浅析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高一严禁选科分班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高考“新科目”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