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在基础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强调的是在异质分组、明确分工的前提下,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文章介绍合作学习模式的特征,论述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分析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探讨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6-0091-04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英语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模式,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的英语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突出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独立人格得到尊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特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有四种形式:整合式合作、零合作、部分合作和渐进式合作,不同合作学习形式具有不同的特征。
1.整合式合作
整合式合作小组内部互动的程度比较充分,组员之间的交流非常积极,主要以全体参与为主。组员之间会考虑小组的整体利益,往往会主动地帮助其他成员完成任务,而且所有成员都比较积极,会主动地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零合作
零合作基本上是学生孤立地完成任务,组员间交流与反思不积极,小组讨论消极、缺乏新意,且无明确目标和计划。之所说称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为零合作,是因为其组织形式虽为合作式,但并不具有合作的本质,成员依然是自己单独完成学习任务,很少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就出现了该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与成员之间的零交流状态,几乎是谁也不关注谁,各自只顾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这种只有表面形式的合作学习中,不能为小组成员提供宝贵的建议,也没有反思,合作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3.部分合作
所谓部分合作,就是组内互动不完全,组员间交流较为被动,小组讨论有目标,但组员参与度不高。组员之间有互动,但不是全体参与,而是部分成员小范围互动。组员之间交流往往流于形式,不够全面。指定的组长基本上是“甩手掌柜”,组员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完成任务,当出现分歧时,会不加思考地维护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积极地解决问题,要么妥协,要么逃避。这种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4.渐进式合作
在渐进式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状态属于渐进式,反思状态也属于渐进式,层层深入,逐层递进。这种合作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合作内容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只是不能保证每次合作时成员都能够到齐,偶尔会出现成员不及时参与活动的现象。在正式合作过程中,当合作处于理想状态时,小组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互动由开始的越来越少会转变为越来越多,互动效果也越来越好。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主动地与成员交流。
二、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当中。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难以突破英语学习难关,原因在于缺乏交流与沟通。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设英语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语法知识和句子结构,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需要对语用习惯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有效運用。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和英语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现阶段,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想实现个人目标,完成工作任务,必须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须具备较强的与人合作的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合作意识,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合作学习的重视
合作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起步较晚,学生的经验不足,教师也难以把控。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合作学习就是组织学生在一起学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就可以,至于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部分教师专业素养偏低,难以适应开展合作学习的需要。部分教师担心采用这种方式会影响教学效果,认为合作学习占用课堂太多的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在种种忧虑之下,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导致合作学习得不到有效落实。
2.合作小组成员的搭配不合理
素质教育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实质,不了解这种学习模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部分教师没有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导致小组成员之间的英语水平存在很大差异,难以有效进行合作。例如,任命组长时,有的教师不考虑其学习成绩、组织能力、个性特点、参与积极性等,随意性较大,以致组员之间的合作不充分,严重影响合作学习质量。
3.合作学习讨论不深入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摆设,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其讨论问题的深浅程度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所组织的合作学习都是先安排任务,再细分到每一个小组成员,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讨论不够深入,难以提升学生英语水平。比如,在学习肯定句时,学生只是针对最为简单的句式进行讨论,一直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一旦遇到难度较大的肯定句,就會束手无策。
四、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科学合理地安排合作学习内容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是优化学习方式的重要路径,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合作学习内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推广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完善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支撑。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合作学习内容的安排就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内容难度过大,学生的能力不足,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渐渐地还会失去英语学习兴趣。比如,有的初中英语课文篇幅较长,生词、句型比较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牢牢地记住。这时,教师就可将课文分为几个板块,以优化合作学习内容,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英语是为了交流,而听力是交流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较好的听力,才能更好地交流。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听力训练就是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一遍一遍地听,然后再核对答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被动,兴趣不高,在课堂上经常开小差,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低下。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改变这种教学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很难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也无法及时掌握所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先明确学习任务,提出考核的重点和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考虑人数、座位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听完录音,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讨论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小组长要对每个小组成员予以关注,调动他们参与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小组内部讨论交流之后,各组之间要进行交流,相互分享,实现多种思维的碰撞,以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组间交流之后,教师可重复播放听力材料,给各小组提供补充的机会。各小组完成补充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组间评价。在自我评价、组间评价后,教师要进行评价,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学习小组的建立可以是长期的,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激励他们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3.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口语能力是指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口语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与人交流离不开口语的表达。英语口语能力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学习好英语这门学科。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结合话题来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能够运用口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与互动。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就要多为学生创造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当前,英语学习的现状是,学生不敢运用英语表达,因为怕说错。一些学生学习非常认真,英语成绩较好,就是口语无法取得突破,不会运用口语进行表达。为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比如,教师可以给出既定的话题,或者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表达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合作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它不仅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能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例如,教学模式单一,没有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结果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又“吃不了”;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难以展开平等对话;阅读教学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彼此之间的交互活动很少,难以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合作学习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能让学生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在组内发表观点和意见,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在班级发言。在各小组发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评比,评选出优胜小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在“Good manner”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中所包含的英语文化。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辩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潜能,真正地参与其中,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必然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英语,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5.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写作能力的高低能体现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但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始终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英语写作教学的传统方式一般是教师先讲授作文方法,然后命题,学生在课堂规定时间内或在课外完成,最后由教师批改讲评。这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重写作结果而轻写作过程,不但耗时多,而且效率低,学生在写作时也缺乏人际交流,使他们失去了英语写作兴趣。而当前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显然,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与这种要求相差甚远,亟待改革。在小组合作中,不同的成员有不同的观点,大家的观点能够相互融合,以更好地完善写作思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确定论点,搭建写作框架,然后进行写作。在完成写作后,学生要回到小组进行交流,相互评价,相互修改。学生相互修改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还能借鉴其他人的优点。
6.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合作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课堂教学渐渐融入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活动,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企及的。从这方面来讲,促进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确保英语合作学习效果达到预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科学有趣的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促进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Travelling”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收集与旅游相关的材料,并进行筛选,以优选可以吸引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果的素材,并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营造趣味十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英语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大幅度地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五、结语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在基础教育中应用广泛。它强调的是在异质分组、明确分工的前提下,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属于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教师要积极应用和推广合作学习,不断优化合作学习的内容,完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龚德金.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9(05).
[2]葛世平.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建议[J].英语广场,2019(04).
[3]唐艳.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干预对策[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
[4]周燕萍.应用小组合作学习 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效率[J].英语教师,2018(19).
[5]郑艳,杨勇.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5).
[6]薛祖鸿.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现状、问题及教学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5.
[7]何文娟,肖镜雅.初中英語写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9).
[8]林琦云.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闽南师范大学,2013.
[9]金文雯.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7).
作者简介:陶恒香(1969-),女,甘肃武威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Tao Hengxiang
(Zhitan Junior Middle School, Gul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103, China)
Abstract: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 new teaching theory and teaching strategy,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basic education. It emphasizes that on the premise of heterogeneous grouping and clear division of labor, students develop their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bility through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practice,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discusses the rol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English core competence.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 core 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