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操训练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1-18 06:45刘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5期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

刘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坏死引起的一种心脏病,简称冠心病[1]。其发病机制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使动脉灌注区心肌耗氧量严重失衡[2]。临床上患者以胸痛、气促为主要症状,出现心前区疼痛、ST 段压低或T 波倒置,进而处现心绞痛加重、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同时伴有前胸处挤压疼痛或烧灼感,通常持续数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起到缓解效果[3]。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目前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采取西医药物治疗,能控制病情发展,但不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且随着西药的长期大量使用,患者不良反应较多,导致其病情逐渐加重[4]。心脏康复操训练辅助治疗让患者可以在家治疗,这样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增加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选取60 例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心脏康复操训练对该疾病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6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39~61 岁,平均年龄(57.09±7.07)岁。试验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0~62 岁,平均年龄(57.95±7.0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初发性心绞痛,患者新出现自发性发作和劳累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Ⅲ级以上;静息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于静息状态,持续时间一般>10 min;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发作时心电图显示一过性ST 段抬高,大部分自行缓解;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2 次者;年龄30~65 岁,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存在冠状动脉损伤,如心肌损伤、存在严重神经性、更年期综合征所致胸痛患者;存在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合并造血系统、精神障碍或不愿意合作等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方法,治疗期间患者均给予充分休息,清淡饮食,避免体力劳动、大量吸烟饮酒等;急性期患者给予低流量吸氧、心电图监测等措施,同时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40 mg/d;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如果无改善,可以重复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初始剂量300 mg,口服,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患者可以使用氯吡格雷,75 mg/d,作为替代疗法。试验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采取心脏康复操训练,具体如下。①呼吸训练:患者双腿弯曲站立,缓慢提臂,同时双腿下蹲,缓慢呼气,站立深呼吸,5 s/次,5 次/d。②双手拍打练习:患者左手呈空心拳,右手拍打左臂,左手拍打右臂,反复交替,10 min/次,10 次/d。③提肛运动:患者双腿合并站立,抬后脚跟,吸气同时收缩肛门,停顿,脚跟落地的同时呼气并放松肛门。④伸展运动:患者上身前屈吸气,后仰呼气,5 s/次,15 次/d。⑤挥手运动:患者屈膝微蹲,双手握紧腰部,左拳转掌,右掌转拳,5 s/次,15 次/d。⑥旋转运动:患者双臂向上抬起,与肩同高,右臂顺时针旋转,左臂逆时针旋转,同时转臀部和膝盖,2 min/次,1 次/d。⑦气贯丹田,患者手掌下压,收于腹前,闭目,调息,10 min/次,5 次/d。在临床康复训练中,如果患者出现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情况,应积极处理。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心电图疗效评分,0 分为患者静息心电图恢复到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心电图的水平;1 分为患者在有效休息期间心电图ST 段下降幅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或T 波由平坦变为直立;2 分为患者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患者有好转但未达到康复标准的患者;3 分为患者静息时ST 段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在以R 波为主的导联上,倒置T 波加深及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②心绞痛严重度分级评分,按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程度分级,1 分为患者能进行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仅在强力或持续用力时患者心绞痛发作;2 分为患者进行一般体力活动稍有限制,心绞痛发生在步行、进食,精神紧张或醒来后的几小时内,患者在平地上行走150 米以上或爬一层以上的活动受限;3 分为患者进行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通常在平地上行走100 米以内或走楼梯都会引起心绞痛;4 分为患者进行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可发生心绞痛。③心功能分级标准评分,参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1 分为患者有心脏病,但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会引起疲劳、呼吸困难或心绞痛;2 分为患者进行体力活动时稍有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正常活动时可出现疲劳、心悸或心绞痛;3 分为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正常活动可引起上述症状;4 分为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心力衰竭的症状也出现在患者休息时,并在进行体力活动后加重。⑤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硝酸甘油用量和心绞痛减少>90%,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硝酸甘油用量和心绞痛减少>70%,ST 段下降程度回升,T 波变浅;无效:患者硝酸甘油用量和心绞痛症状减少≤70%,心电图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心绞痛严重度分级及心功能分级标准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心电图疗效评分、心绞痛严重度分级评分及心功能分级标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心绞痛严重度分级及心功能分级标准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心绞痛严重度分级及心功能分级标准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心绞痛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是由于劳力引起的心肌缺血,导致胸部及附近部位不适,可伴有心功能的不全,但其病情较稳定,冠状动脉上出现的粥样硬化不容易脱落,出血引起血栓,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相对较小。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变的冠脉斑块不稳定,斑块容易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独特的特点是患者疼痛次数增多,程度加重,发作时间明显延长,硝酸类药物作用减弱,患者也会在休息时发作,活动轻微时会出现胸痛,故临床上应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5,6]。目前,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患者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的同时,进行抗血小板、抗凝治疗,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包括血管内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介入治疗[7,8]。药物治疗是一切治疗的基础,患者术后应坚持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对于患者,一个阶段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较差,同时单纯药物治疗停药后易复发,而且长期给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有必要将药物与康复训练相结合。临床研究发现,对于心脏疾病患者,运动康复不再是一种辅助疗法,已成为一种替代疗法,世界卫生组织将心脏康复训练定义为实现患者最佳康复功能措施的总和,目前常用方法主要有运动疗法、心理和健康教育相结合[9]。研究发现,运动康复不仅用于术后康复,而且广泛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康复治疗[10,11]。长期适量运动可改善心肌缺血,可降低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并能促进氧气摄入,同时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且具有降压作用及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预防血栓形成,具有改善心功能,稳定情绪等因素[12]。本文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法,试验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采取心脏康复操训练,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心电图疗效评分、心绞痛严重度分级评分及心功能分级标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操训练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