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观察

2022-01-18 06:45杨阳王世轩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5期
关键词:颈痛麻木颈椎病

杨阳 王世轩

颈椎病指人体颈椎发生退行性变化的疾病,主要因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生理曲度发生变化,而造成肌肉劳损或椎动脉、神经根、颈脊髓受压,此疾病具有反复性特征[1]。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变化,此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具有低龄化状态。此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则为颈痛,特别是在神经根型和颈型颈椎病中非常常见。西医在治疗上,多采用镇痛药物进行镇痛,但在此疾病治疗中治标不治本。因此,近年在治疗颈椎病上,中医方式受到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青睐。已有报告显示[2],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其疼痛症状、炎性指标。但目前此方面报告非常少,仍有大量学者致力于此点的分析中。现纳入本院2019 年3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颈椎病颈痛患者分组重点论述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的治疗优势,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 年3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接受CT 等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存在椎节不固定、颈曲变形、椎间孔变窄等症状;②患者和其家属均签字接受此次治疗方式;③纳入研究前半年未接受针灸和针刺治疗。排除标准:①因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腕管综合征等疾病诱发的颈椎疼痛者;②哺乳、妊娠期患者;③精神、认知障碍者;④肝肾、肺功能异常者;⑤颈椎骨关节肿瘤、结核者;⑥椎管中占位性病变者;⑦中途脱落研究者。对照组患者病程35~59 个月,平均病程(42.32±5.56)个月;年龄35~68 岁,平均年龄(45.32±7.56)岁;女32 例,男18 例。观察组患者病程34~59 个月,平均病程(42.36±5.55)个月;年龄34~69 岁,平均年龄(45.36±7.88)岁;女33 例,男17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针刺治疗,取外关、合谷、曲池、颈椎夹脊穴、后溪、天柱、大椎等穴位,患者呈俯卧位,常规消毒处理局部,用一次性毫针0.25 mm×40 mm,垂直进针,进针深度以得气为准,平补平泻,留针0.5 h,1 次/d。持续治疗1 个月。

1.2.2 观察组 接受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针刺方式与对照组一致,把炮附子研磨为粉,用饴糖、黄酒将其调制为厚0.3~0.5 cm 和直径2 cm 的圆形药饼,中间用火柴棒戳5 个均匀的小孔。取两侧肾俞穴,将附子饼放置在肾俞穴上,用简易艾灸器把长4 cm、宽2 cm 的艾条悬在附子饼之上,在距离大约1 cm 部位将其点燃,施灸过程中不断去掉艾灰,保持附子饼与艾灸间距、火候适宜。各穴位共灸30 min,穴位皮肤泛红则可,1 次/d,持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MPQ、NDI、麻木评分和炎性因子指标。①依据患者体征、症状评估疗效,显效:患者颈部、手部无麻木、疼痛症状,可正常学习、工作;有效:患者麻木、疼痛等症状得到改善,颈椎、肢体功能得到改善,但疼痛仍然存在,患者可忍受;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病情持续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采用MPQ[3]判定患者疼痛状况,量表包含疼痛、情绪等方面,各项分值为0~6 分,总分为0~30 分,评分越高则表明其疼痛越严重。③采用NDI[4]判定颈部功能状况,包含睡眠、开车、集中注意力、头痛、阅读、生活质量等方面,各项分值为0~5 分,总分为0~50 分,评分越高则表明症状越严重。④按照其麻木程度评估患者麻木症状,各项分值为0~4 分,3 分:麻木感持续存在,无任何缓解;2 分:麻木感持续存在,并可定期缓解;1 分:偶尔出现麻木,其可快速缓解;0 分:无麻木。⑤治疗前后抽取其静脉血液,离心处理10 min,静置30 min 后分离血清,将其放置在-80℃环境中保存,用酶联法测定其IL-1β、TNF-α、IL-6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MPQ、NDI、麻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PQ、NDI、麻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PQ、NDI、麻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PQ、NDI、麻木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PQ、NDI、麻木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IL-1β、TNF-α、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β、TNF-α、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n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ng/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颈椎病属于近年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因错误姿势、外伤等因素导致颈椎和附近软组织发生病变。西医主要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因手术风险性,适应证小,大部分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而保守治疗中的药物治疗、牵引疗法、物理疗法等均存在局限性,疗效不理想[5]。因此,近年不少学者倡导采用中医方式进行治疗,认为中医针刺和艾灸治疗各自具有一定优势[6,7]。

中医将此疾病划分至“痹症”范围,认为其外感湿邪、风寒而痹阻经脉,进而发生淤血阻滞[8]。已有报告显示[9,10],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可显著改善其疼痛症状,效果明显。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PQ、NDI、麻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β、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证实了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患者接受的针刺治疗,取外关、合谷、曲池、颈椎夹脊穴、后溪、天柱、大椎等穴位,大椎为诸阳之会,属于督脉穴,针刺此穴位可激发诸阳经气、通经活络[11];后溪、天柱分别为手太阳经、足太阳经,针刺此二穴,可督脉经气、疏调太阳、活络止痛;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位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针刺以上各穴位,可发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瘀滞的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再联合隔物温和灸,此方式将温和灸和隔物灸两者结合起来,集穴位、药物、艾灸三者功效,发挥穴位、药物、艾灸的三重治疗效果,此艾灸方式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操作简单,安全。且在隔物温和灸中选用的附子具有散寒止痛、善补火助阳的效果。肾俞穴位于人体腰部,属足太阳膀胱经,内藏元阴阳,与膀胱相表里[12]。利用艾灸将附子的辛热直接作用到肾俞穴,发挥标本兼治的效果。而在针刺取穴的基础上,加以腰部肾俞穴,则发挥了颈腰同治的理论,其疗效理想,且可降低复发几率。

综上所述,颈椎病颈痛患者接受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疼痛和炎性症状,疗效更理想。

猜你喜欢
颈痛麻木颈椎病
麻木
军事飞行人员颈痛的风险因素与康复研究进展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大学生低头族颈肩痛影响因素调查及原因分析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浮生一记
三向牵伸法治疗颈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