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大小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

2022-01-18 06:45陈丽艳于达张谦姜继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5期
关键词:淋巴管淋巴内膜

陈丽艳 于达 张谦 姜继勇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严重影响妇女健康[1]。发病人数已占所有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总人数的30%左右,其Ⅰ~Ⅱ期以及Ⅲ期5 年生存率分别为92%、65%。肿瘤淋巴转移是造成疾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2]。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是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3]。该病的典型表现为阴道不规律出血,其不同疾病分期治疗效果不同[4]。本院收治的60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实施根治手术治疗,对其肿瘤大小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1 月~2016 年1 月本院妇科收治的60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55 岁,平均年龄(48.1±9.2)岁。根据FIGO 标准[5]进行手术病理分期:Ⅰ期患者33 例,Ⅱ期患者12 例,Ⅲ期患者15 例。组织学类型:腺癌51 例,透明细胞癌3 例,鳞癌6 例。根据WHO 分级标准进行肿瘤细胞分级[6]:G1 级28 例,G2 级22 例,G3 例10 例。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者21 例,两类指标均为(-)者39 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均为初次手术,术前未行放化疗。

1.2 检测方法 鼠抗人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单克隆抗体来自美国R&D公司。DAB 显色剂以及SP免疫组化试剂盒来自北京中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微淋巴管密度计数根据OHNO、WEIDNER等方法进行[7]。低倍镜下分别对子宫内膜癌组织肿瘤周边以及肿瘤中心区阳淋巴管密集区域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通过门诊、电话采访等方式进行随访。①比较不同病理参数的子宫内膜癌周边及中心区域微淋巴管密度;②分析肿瘤直径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③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病理参数的子宫内膜癌周边及中心区域微淋巴管密度比较 不同FIGO 分期、组织分级、基层侵袭、激素受体患者肿瘤周边区域的微淋巴管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类型、淋巴转移患者肿瘤周边区域的微淋巴管密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疾病类型、FIGO 分期、组织分级、基层侵袭、激素受体、淋巴转移患者肿瘤中心区域的微淋巴管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理参数的子宫内膜癌周边及中心区域微淋巴管密度比较()

表1 不同病理参数的子宫内膜癌周边及中心区域微淋巴管密度比较()

注:不同疾病类型、淋巴转移患者肿瘤周边区域的微淋巴管密度比较,P<0.05

2.2 肿瘤直径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肿瘤直径与FIGO 分期、组织分级、淋巴转移呈正相关性(r=0.433、0.365、0.211,P=0.000、0.000、0.017<0.05),与LVSI 无相关性(r=0.107,P=0.232>0.05)。见表2。

表2 肿瘤直径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cm)

表2 肿瘤直径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cm)

续表2

2.3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60 例患者的5 年生存率为53.3%(32/60)。不同肿瘤部位、FIGO 分期、组织分级、基层侵袭、淋巴转移患者的5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4.0 cm 患者的5 年生存率高于肿瘤直径≥4.0 cm 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n,%)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早期子宫内膜癌预后分析很重要,预后主要和淋巴转移、肿瘤分期与浸润深度等有关。肿瘤大小是乳腺癌、肺癌等肿瘤重要的分期指标,本研究发现本组患者肿瘤周边微淋巴管密度与肿瘤中心微淋巴管密度同肿瘤FIGO 分期、组织分级、基层侵袭、激素受体无明显关联。肿瘤周边区微淋巴管密度与疾病类型、淋巴转移情况有关[8];相关研究报道指出,淋巴转移在癌症病灶转移过程中起到直观重要的作用,且肿瘤淋巴管浸润的发生是淋巴转移的前提[9]。但部分学者使用淋巴管标记物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生成以及其预后关系进行研究[10]。本次实验显示,使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对肿瘤组织内微淋巴管密度进行检测,发现肿瘤内有新生淋巴管生成且多位于肿瘤周边位置。肿瘤周边微淋巴管密度显著高于肿瘤中心区域,主要是由于肿瘤中心较高的组织间隙压力造成淋巴管坍塌萎缩、闭合及肿瘤细胞侵袭生长也可能对新生淋巴管造成破坏作用。另外,肿瘤组织周围增多、扩大的淋巴管为肿瘤细胞扩散提供更多转移途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Ⅲ期癌组织中肿瘤周边区微淋巴管密度高于Ⅰ~Ⅱ期疾病。存在淋巴转移的子宫内膜癌中周边区微淋巴管密度高于无淋巴转移。但本次试验中未出现与肿瘤中心区微淋巴管密度病理参数有关,因此可知肿瘤周边区微淋巴管与肿瘤转移存在重要关系。肿瘤直径与FIGO 分期、组织分级、淋巴转移呈正相关性(r=0.433、0.365、0.211,P=0.000、0.000、0.017<0.05),与LVSI 无相关性(r=0.107,P=0.232>0.05)。不同肿瘤部位、FIGO 分期、组织分级、基层侵袭、淋巴转移患者的5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4.0 cm 患者的5 年生存率高于肿瘤直径≥4.0 cm 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肿瘤大小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肿瘤大小是否是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和肿瘤大小的节点取值有巨大关系,主观规定肿瘤大小的截点数值,会让分组区间过于宽泛,对于患者预后判断影响较大,采取砸韵悦曲线选择截点更为客观一些,并发现肿瘤大小也是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独立因素。早期子宫内膜癌预后还会受到浸润深度与淋巴转移等影响,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没有淋巴转移,其肿瘤越小,组织接触面越小,对血管与淋巴管引发微转移可能性越小,对其预后效果越好;出现淋巴转移患者,不论肿瘤大小均会引发微转移灶残留,对早期子宫内膜癌预后影响性不大。

猜你喜欢
淋巴管淋巴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胸内淋巴管瘤诊治进展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富含脂肪及淋巴组织的冰冻切片制作体会
聚桂醇治疗左腋下巨大淋巴管瘤1例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