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靖 张鸿丽 白艳艳 周晓静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1]。ACS 可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性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NSTEMI 与STEMI 在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患者预后等多方面情况都存在一定差异,故明确诊断ACS 疾病类型尤其重要。既往研究显示,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筛选、危险分级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ACS 患者由于心肌出现缺血缺氧,会严重损伤心功能,多种心功能指标会出现异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是常见的心功能指标,且诊断心肌坏死的特异性较高[3]。流行病学证实,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心血管事件常见的预测因子之一[4]。本组研究通过对ACS 患者的CK-MB、NT-proBNP 及CRP 水平进行检测,以探讨上述因子在ACS 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32 例ACS 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符合ACS 的诊断标准[5];②临床资料完整,无缺损或丢失;③年龄≥60 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器官衰竭等严重者;②既往存在心肌梗死病史;③曾行冠脉成形术或外科搭桥术;④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病。根据病变程度[6]分为UAP 组32 例,STEMI 组45 例,NSTEMI组55 例。另同期选取52 例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各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受试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s),n(%)]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each group[(±s),n(%)]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s),n(%)]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each group[(±s),n(%)]
组别UAP 组STEMI 组NSTEMI 组对照组F/χ2值P 值n 32 45 55 52性别(男/女)20/12 28/17 33/22 30/22 0.320 0.989平均年龄(岁)65.62±9.14 64.89±8.96 66.12±9.32 64.63±8.59 0.220 0.925体重指数(kg/m2)24.62±3.78 23.82±2.96 23.44±2.36 23.51±2.42 1.320 0.263疾病史高血压6(18.75)9(20.00)10(18.18)11(21.15)0.190 0.996糖尿病3(9.38)5(11.11)6(10.91)9(17.31)1.950 0.745
1.2.1 血清因子检测
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抽取所有受检者4 mL外周静脉血,以4 000 r/min 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置于-70℃低温保存。CK-MB、NT-proBNP 和CRP 水平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K-MB、CRP 检测仪器:贝克曼化学发光分析仪,NT-proBNP 检测仪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2.2 预后评估标准[7]
ACS 患者进行1年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止至2021年1月),以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作为预后不良的判断标准,具体包括有心因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心力衰竭。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采用ROC 曲线分析CK-MB、NT-proBNP 及CRP 水平对老年ACS 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以P<0.05 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CK-MB、NT-proBNP 及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CK-MB、NT-proBNP 及CRP 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K MB,NT proBNP and CR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CK-MB、NT-proBNP 及CRP 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K MB,NT proBNP and CR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n 132 52 CK-MB(μg/L)50.05±2.56 4.04±0.26 126.128<0.001 NT-proBNP(ng/L)135.65±15.24 45.74±4.08 41.892<0.001 CRP(mg/L)6.25±0.72 0.71±0.08 56.421<0.001
CK-MB、NT-proBNP 及CRP 水平:STEMI 组>NSTEMI 组>UAP 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不同病变程度ACS 患者CK-MB、NT-proBNP 及CRP 水平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levels of CK-MB,NT proBNP and CRP in control group and ACS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esion degrees(±s)
表3 对照组与不同病变程度ACS 患者CK-MB、NT-proBNP 及CRP 水平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levels of CK-MB,NT proBNP and CRP in control group and ACS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esion degrees(±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UAP 组比较bP<0.05;与NSTEMI 组比较cP<0.05。
组别对照组UAP 组NSTEMI 组STEMI 组F 值P 值n 52 32 55 45 CK-MB(μg/L)4.04±0.26 41.06±1.62a 47.29±1.33ab 59.81±3.46abc 668.42<0.001 NT-proBNP(ng/L)45.74±4.08 77.22±7.05a 114.92±13.61ab 202.53±24.85abc 556.74<0.001 CRP(mg/L)0.71±0.08 3.53±0.41a 5.27±0.83ab 9.41±1.37abc 381.29<0.001
132 例ACS 患者中,预后良好98 例(74.24%),预后不良34 例(25.76%),其中死亡20例。预后良好组CK-MB、NT-proBNP 及CRP 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预后ACS 患者CK-MB、NT-proBNP 及CRP水平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CK-MB,NT proBNP and CRP levels in ACS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rognosis(±s)
表4 不同预后ACS 患者CK-MB、NT-proBNP 及CRP水平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CK-MB,NT proBNP and CRP levels in ACS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rognosis(±s)
组别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t 值P 值n 98 34 CK-MB(μg/L)45.41±2.84 63.42±2.14 33.767<0.001 NT-proBNP(ng/L)113.82±5.24 198.56±15.56 47.031<0.001 CRP(mg/L)3.31±0.12 14.75±1.09 102.844<0.001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K-MB、NT-proBNP 及CRP 三者联合检查的AUC 更高,为0.863(P<0.05)。见表5、图1。
表5 CK-MB、NT-proBNP 及CRP 水平对老年ACS 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Table 5 predictive value of CK-MB,NT proBNP and CRP levels for poor prognosis of elderly ACS
图1 ROC 曲线Figure 1 ROC curve
ACS 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心绞痛、阵发性胸痛为典型表现,是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及心源性死亡的高危型疾病。现代研究认为,ACS 事件后反复缺血发展与冠状动脉内病灶及炎症反应有关。根据ACS 病理生理机制,联合检测生化标志物,可为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与制定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
人体心肌细胞各种生理活动有众多酶参与,当ACS 患者伴发胸痛、胸闷时,心肌酶会上升并释放进入血液,其中以CK-MB 敏感性最高,可根据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来评估患者心肌受损情况。但Farhan 等[8]研究发现,在骨骼肌、肾脏疾病中,CK-MB 水平也会上升,此时会对疾病诊断造成影响。因此需结合其他特异性检测指标进行共同诊断。NT-proBNP 是一种天然生物多肽,由心肌细胞合成,主要储存于心房细胞,是检测心功能、诊断心力衰竭的特异性标志物。国外报道显示,NT-proBNP 与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来源于同一前体,但与BNP 相比,NTproBNP 半衰期更长,血中浓度稳定,不仅在心力衰竭时会升高,在无心功能不全的ACS 患者血清中亦会明显上升,对ACS 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9-10]。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CK-MB、NT-proBN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UAP 组、NSTEMI 组、STEMI 组血清CK-MB、NTproBNP 水平呈依次增高趋势,提示两者水平与ACS 患者心肌损伤发展具有一定关系。但Brede等[11]报道认为,UAP 、NSTEMI 患者CK-M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报道不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研究纳入样本量、地区差异有关。炎症反应在ACS 病理生理中占有一定地位,可反映斑块的稳定性,预测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12]。Damen 等[13]研究显示,ACS 患者血清CRP 水平上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因子。CRP 是一种能在Ca+存在时与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 多糖结合的蛋白质,具有促进吞噬、调理免疫及激活补体的作用[14]。本研究中,研究组CRP 水平高于对照组,在UAP 组、NSTEMI 组、STEMI 组中其水平亦呈依次增高趋势,与上述文献报道相符。推测其原因可能是ACS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黏附、斑块破裂,并产生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促使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合成多种趋化因子与细胞因子,导致血液中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上升进而诱发炎症反应,病情越严重者,炎性因子水平越高。
此外本研究通过进一步分析不同预后患者CK-MB、NT-proBNP 及CRP 水平发现,预后良好组上述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ROC 曲线分析示,CK-MB、NT-proBNP 及CRP 水平对ACS 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7、0.711、0.596,在预后评估方面有较高的价值,与Popova 等[15]报道结果相似。同时,本组研究发现,联合检测上述因子对ACS 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最佳,可提高整体效能。
综上所述,CK-MB、NT-proBNP 及CRP 在ACS患者中表达异常,可能与ACS 患者病情、预后密切相关,检测上述因子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