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虎
摘 要:在写作教学中,作文评改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有效的评改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目前,作文评改存在的问题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略思维培养、重点不突出、语言缺少温度、不具针对性等,这直接影响到作文评改的效果。基于此,在作文评改中,教师要杜绝“一刀切”,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评价,以自改的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要丰富评改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传递的情感,积极创设作文评改情境,激活学生的评改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评改;有效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5-0132-04
在写作教学中,合理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在目前的作文评改中,部分教师评改思想陈旧,方法不得当,导致学生参与评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评改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动性,提升其写作技巧,是需语文教师重点探究的课题。
一、初中语文作文评改内涵
作文评改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作文评改由“评”与“改”两部分内容组成。作文评改步骤如下。
1.有效批改
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要针对作文内容、形式、书写等进行点评。“批”的目的在于找出学生写作的优缺点,并分析成因。“改”主要是修改错误,前面的“批”属于宏观的,若学生写作观点不正确、材料应用不恰当、结构有问题等都可在“批”的环节指出,而“改”则是局部调整,如改正标点错误、字词错误、断句错误等。
2.作文批改要求
作文批改主要看作文主题是否与本次习作要求相吻合。针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尊重并进行适当表扬,多指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将“改”的机会留给学生。
3.应用多种作文评价方法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可以应用生生互评、教师总评等多种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积极性。同时,坚持普遍性、计划性、理论性等原则,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二、初中作文评改特征
1.作文评改主体多元化
在作文评改中,教师的评改固然重要,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教师还可将一部分评改工作交给学生,形成多位一体的作文评改新模式。全新的作文评改模式可加强师生、生生、学生与家长间的对话,进而带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在作文评改中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积极开展语言训练活动,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可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反思,寻找自身的优缺点,從而掌握相应的作文评改技巧,切实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作文评改内容综合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在组织学生评改作文时,应格外关注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等能力的发展情况,即不仅要重视语言文字表达形式的评改,还要关注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情感。作文评改综合化就是要从多角度评改学生的作文。其中,评改内容在宏观上要关注写作态度、思维逻辑、情感内涵等,微观上细化到具体的标点符号、写作格式、错别字以及工整程度等。评改的总要求是统一形式与内容、统一整体与部分、统一文化与审美,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作文评改语言情感化
在进行写作技巧传授和作文评改时,情感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学习语文、评改作文,都需要真挚的情感。因此,无论是当面评改作文,还是书面评改作文,教师都应为语言注入情感,且这种情感既要真诚,又要平等,能够发挥激励学生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运用评改语言时,要展现语言艺术的优势,与学生进行深度沟通,真正让学生受益。
4.作文评改方式多样化
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目的,将作文评改课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而忽视对学生写作兴趣、写作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作文评改以教师自评为主,因评改教学时间有限,作文评改也多流于表面形式。随着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教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不断创新作文评改方式,牢牢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特点,采取教师自评自改、学生自评自改以及生生互评等评改方式,特别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三、初中语文作文评改问题分析
1.以教师为评改主体,缺少互动性
部分教师在组织作文评改活动时,并未清晰认知评改主体,很多情况下都是自己在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评改结果,根据教师的评改意见进行修改。这会导致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评改作文的兴趣与潜力也受到影响,写作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常见的作文评改步骤是学生上交作文,教师直接批改,然后将批改后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再利用几分钟课堂时间,对个别优秀作文进行讲评。这种作文评改模式极其单调,导致部分学生对写作产生误区,认为作文就是枯燥的写、写、写,从而对写作失去兴趣。
2.作文评改内容重知识,忽略思维培养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而部分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存在重知识轻思维的现象。青少年学生的思维具有独立性与批判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学生思维发展的特殊时期,应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部分教师对此缺乏深刻认知,在作文批改中简单、机械化地评价作文中的字词、语句与篇章结构等。其形式多为教师通读学生作文,圈出字词错误以及不通顺语句,简单写几句评语,而未针对学生的行文思路以及主旨情感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易导致学生对写作的意义产生误解,写作思维越来越僵化。
3.作文评改全面开花,重点不突出
部分教师在作文评改时存在重点不突出的情况,常常“胡子眉毛一把抓”,泛泛而谈,字词、语句、谋篇布局、行文思路等处处涉及。这就导致学生对自己文章的优势或劣势缺乏正确认知,无法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4.作文评改语言缺少温度,平等性不突出
部分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评价语言只关注结果,缺少温度,仅用“阅”“优”“良”等语言进行评价,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作文问题也一语带过,没有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这样的评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改,只是简单打分。评语也极其空洞,且具有程式化特点,不仅不能给予学生行文情感上的反馈,又无法为学生日后的写作带来有益的指导与建议。这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有“轻视”的嫌疑,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对整个写作环节丧失兴趣。例如下面所示的一个作文片段:“过了一小会儿,小妹开始在床上乱蹦,我有一些担心,将她抱了下来,她却非常地不开心,胡乱地抓着我的头发,用手遮挡我的眼睛。我刚抱住她,她便用手挡住了我的眼睛,我从这一刻开始什么也看不见了,她却抓着我晃来晃去,我的重心越来越不稳了,开始倒下去了。就在倒下去的那一瞬间,我发现我只有两个选择,向前倒,或向后倒。向后倒,妹妹的头或许会磕到墙上,而我会稳稳地被被子接住,向前倒,我会撞在墙上,妹妹则可以安然无恙地落在床上。如今,我已经长大了,我的选择毫无悬念,宁可自己受伤,也不能伤着幼小的她。于是,我向前扑去,果然我的头撞出了一个大包,而小妹却在一旁哈哈大笑,就在这一瞬间,我意识到我长大了。”这是一篇以《成长》为题目的作文,教师在评改时,只简单地写下了“不错”两个字,并在作文题目旁边画下4颗星,文章右下角写上批注日期。可见,教师在评改作文时简单又敷衍。学生认真写出的作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为自己长大而开心地发出了一连串的感叹,特别希望获得他人的赞扬与鼓励,而教师仅以冷冰冰的“不错”两个字草草应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失望的情绪,继而对写作失去兴趣。
5.作文评改以套话为主,缺少针对性
语文课程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文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学生而言,语文课程还是其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然而,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存在功利心理,以背模板式的技巧传授为主,对于作文点评常常一带而过。同时,部分教师在作文评改时,常常使用套话、空话等评语,并未直接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未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具体修改建议。例如,文章语言流畅、字迹工整、情感充沛、让人动容等评语,都是泛泛而谈,并未指出生动的语言是哪一句,哪一部分情感更为充沛。当学生看到这种评语时,常常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受,不知道自己这篇作文“好”或“不好”,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的鉴赏能力会有所下降,写作水平更是停滞不前。
四、提高初中语文作文评改有效性的措施
1.杜绝“一刀切”,采取分层评价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不能要求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做到结构精巧、主题深刻、素材新颖、言语優美,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的潜能与优势,要给予每一朵花开放的时间。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不同,对语文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写同一主题的作文时,有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便可精彩成文,而有的学生却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抓不住情感重点。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写作水平,教师要花费心思批改,指出每个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并为其提供有效的修改建议。在评改作文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能力、写作态度采取分层评价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掌握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科学分成三个层级,针对每一层级的学生加以悉心指导,从而促使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步提升。例如,第一层级的学生写作基础较弱,面对错字满篇、病句满篇的作文,教师应向学生指出错别字的危害,要求学生平时多积累好词、好句,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素材内容,流畅表达。第二层级的学生写作基础中等,在结合素材、事例写作时,常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练习扩句,并掌握相应技巧。第三层级的学生写作基础较好,在写作时字迹工整,言语到位,但是整篇作文读下来感觉平平,毫无新意。这时,教师就可指导其注重阅读,平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学习阅读材料的谋篇布局方法。总之,不同学生存在不同的写作问题,所以,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去评改学生的作文,坚持用鼓励的态度,令每一层级的学生都能在写作方面有所收获。
2.鼓励学生自改,体现主体性
学生拿到作文后,发现教师给自己的作文仅仅打了分数或简单地写了几句评语,便会将作文丢开。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长期坚持“一家之言”式评语,无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学生在写作以及评改作文时,都应是主体,如果学生未曾参与作文的评改,即使教师评改再用心,作用也很有限。有效的作文评改,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为此,教师可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积极参与作文评改活动。自评、互评以及小组评等模式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作文评改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小组评。有关自评法的应用,主要是指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自我诊断作文中的优点、缺点,然后结合教师讲评内容再次进行自我评价,具体流程如下:讲评前自评——优点:语言优美,重视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缺点:选材陈旧,情节夸张。讲评后自评——优点:行文结构完整、紧凑,做到首尾呼应,中心思想明确,不存在偏题问题,语言优美,熟练应用日常积累的好词佳句。缺点:未细致观察周边事物,所选择的题材比较陈旧,在创作时过度追求语言优美,忽略情感把握,致使文章失真。二次自评之后,学生为自己制定了相应的改正策略,即平时增加积累,多阅读适宜的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勤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积累写作素材,养成写摘记的好习惯,将灵感记录下来。关于互评法的应用,以一次作文创作为例探究。在一次写作教学中,笔者发现班级的两个学生都模仿了《阿长与〈山海经〉》中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描述身边的人物。其中,一个学生恰到好处地用了“贬”,而另一个学生在使用这种手法时存在一些问题,在“贬人物”方面言语过多,且缺少鲜明转折,未突出人物优点。因这两个学生在写作手法上有一定的可比性,所以,笔者让其相互评价,这可促使两个学生同步提升写作能力。
3.豐富评改语言,关注文本情感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及生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因此,教师的评改语言,无论是书面言语,还是口头言语,都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作文评改时,应灵活应用语言文字,以此为学生起到语言运用的榜样作用。同时,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丰富评改语言,多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并做到通俗易懂、表达准确,确保学生在简洁流畅的作文评语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水平。
4.创设作文评改情境,激发学生评改兴趣
创设作文评改情境可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语言实践氛围,让学生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得到听、说、读、写的熏陶,从而促使学生乐评、乐改。笔者以如下作文评改为例,探究创设作文评改情境激活学生评改兴趣的策略。
(1)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文本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在提出修改意见时,尊重学生的创意想法,让习作教学活动充满温度。
(2)课前准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写作,鼓励学生分析典型习作,能找出习作中的精彩片段,从而为接下来的习作做足准备。
(3)教学流程。将班级各学习小组分为不同的“编辑部”,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评改要求,各“编辑部”内部进行交流、讨论,评选组内最优文章,并要说明文章优在哪里,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师生面前汇报。然后从各“编辑部”推选的优秀文章中选出一篇,与另一篇“进步文章”一同张贴在班级的宣传栏上,供全班同学阅览。创设“编辑部”的情境可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承担起小编辑的职责,活动形式新颖且有趣,突破了传统评改方式的束缚。学生在“编辑部”内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细致分析,认真评改,并互相交换评改意见,评改热情高涨。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思维水平,还可让学生积极借鉴其他同学作文的优点,为后期创作奠定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高度重视作文评改环节,并不断优化作文评改策略。教师可通过有效的评改策略丰富学生作文评改体验,激发学生的评改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斌.小组互评互改模式在初中作文评改课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2020(44).
[2]张惠瑜.初中语文作文评改实施小组互评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0(19).
[3]李翠珍.初中语文作文评改小议[J].文教资料,2020(07).
[4]刘利.提高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6(02).
[5]韩景龙.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谈[J].甘肃教育,2019(22).
[6]谭晓明.基于过程写作的初中语文作文评改课的教学实践——以《学习描写景物》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07).
[7]许西园.初中语文作文评改有效方式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9(21).
[8]王瑞军.初中作文评改方式的优化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9(13).
[9]王艳.初中作文教学的求诚之路[J].语文学刊,2014(23).
[10]张红梅.试论以微信为平台的作文评改模式[J].语文天地,2018(08).
[11]原青.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互联网+作文评改模式”的主题设想[J].现代语文,2017(09).
[12]张德丽.浅谈初中语文作文评讲课的有效性[J].课外语文,2017(13).
Exploration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Composition Evalu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Wang Tianhu
(Nine Year School, Huangyang Town,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6, China)
Abstract: In writing teaching, composition evaluation is a very key link. Effective evaluation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writing level.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omposition evaluation, such as ignoring students' subject status, ignoring thinking cultivation, not highlighting the key points, lack of temperature in language, not targeted, etc., 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effect of composition evaluation. Based on this, in the composition evaluation, teachers should put an end to "one-size-fits-all", and can make hierarchical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students, so as to highlight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in the form of self-improvement.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enrich the accumulation of evaluation language, guid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 transmitted by the text, actively create composition evaluation situations, and ac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valuation.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evaluation; effectivenes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