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2022-01-18 20:21王艳霞
成才之路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历史

王艳霞

摘 要: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因此,教师可在历史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文化与创新文化的需要,也是培育学生优秀人格品质的需要。具体渗透策略有:提高历史教师素养、丰富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深度挖掘教材、重视乡土历史优秀文化,改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情况,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用校园文化熏染学生,灵活应用多元教学方法、感悟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教学方法;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5-0082-04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寓于其中。这个力量就是中华优秀文化和它所滋养的民族精神,其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因此,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学科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一、历史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传承文化与创新文化的需要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其发展、创新的根基是代表其优秀民族文化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这些优秀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植根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行为以及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而中学历史课程包罗万象,既涵盖历史常识等基础知识,又包含价值判断等内容,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就宛若清泉,在混沌的世界中涌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到汉唐盛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成熟的巅峰,倡导兼容并蓄,自由开放。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当代中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时代的主人,应主动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并积极开拓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2.培育学生优秀人格品质的需要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促使学生全面认识民族文化、基本国情以及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的重要途径。在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海量信息,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而学生受认知发展水平所限,并不具备甄别的能力,因此个别学生形成偏激的思想,甚至做出偏激的行为,缺乏远大的理想,不具备奉献精神,缺少集体意识,也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对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利用历史课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二、历史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课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因此,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系统性梳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展现其精神内涵,并以此为载体强化学生的情感态度教育、价值观教育。

1.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在新时代,历史课堂要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涵盖的民族精神全部展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全面培育其民族自信心。一般来讲,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是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因此,教师对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史上,屈原不愿意同流合污,宁可投身于江中,将爱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心生敬佩。而这种理想及胸怀也是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教师可借助相应历史事件,弘扬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感化学生,助力其形成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具体历史事件为载体,渗透包含集体主义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树立社会、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相统一,社会、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社会、集体的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服从社会、集体利益的正确价值观念。

2.倡导家庭伦理与高尚道德风尚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崇礼尚德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其中,《三字经》就强调家庭和谐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血脉不是唯一的纽带,还有浓浓的亲情,这种情血浓于水。因此,每一个人都应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家庭责任与义务,与其他家庭成员礼貌相处,真诚相待,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而每一个“小家”都是“大家”的剪影,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必然安定、祥和。因此,教师可通过历史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将健康的家庭观念渗透给学生,使其在接受历史知识教育时,形成良好的品质与健全人格。

3.培养优秀的人格品质

以史为鉴,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体历史事件,渗透包含优秀人格品质塑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儒家思想包含的优秀价值观,还要引导学生把握其发展脉络及各阶段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关键主张等。儒家思想注重“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具体历史事件为载体,将儒家思想中的优秀内容渗透给学生,使其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另外,儒家思想倡导的“仁者爱人、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等与现代社会的自然观、人文观高度契合,是社会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而历史教学的任务是全面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价值,用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及发展眼光重新审视我国传统文化,用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要助力其在感悟与体验中深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进而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

三、历史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注意事项

1.科学区分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孝”与“国”。在春秋时期,文化上就有“百家争鸣”,道、法、儒等多家纷纷提出了独特的“治国安家”理念,如人治、理治、德治与“垂手而天下治”等。事实上,传统文化并非都是健康的文化。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正确区分优秀传统文化与非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眼光看待历史发展,使其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人才。

2.在历史教学全过程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因此,教师在讲解传统节日时,可融入这些节日的历史背景、民俗,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另外,教师还可以举行相应的传统文化活动,例如“拜师礼”等。这些活动需要教师及学生共同完成,教师可让学生收集与“拜师礼”相关的历史素材,以确保“拜师礼”活动的顺利完成。教师还可以适时推出多元化的爱国主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其责任意识与归属感,真正将爱国主义融入学生的骨子里。

3.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还孕育了多元的特色地域文化。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着眼于地域特色,放大地域优势,将地域特色文化作为课堂教学切入点,强化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入感。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博物馆游览,加深其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了解,构建个性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系。

4.提高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实施具体的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学校要完善教学条件,积极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其人文情怀,以此提高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一般来说,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學理念及教学水平等,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历史教师要秉持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将其与历史课堂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可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通过电视媒介等,丰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然,学校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阻碍,导致教育工作停滞不前,因此,可发挥校本文化资源的力量,或争取校友资源及其他社会资源的帮助,合理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5.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升到精神层面

有的学校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以阅读、演讲、文艺汇演等为载体,这容易导致学校、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焦点放在文体活动的形式上,而忽视活动的核心,即“立德树人”。因此,学校、教师要在活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精神层面的引导,切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上升到学生的精神层面。学校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读物阅读及论坛等活动时,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程方面,积极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促使学生乐于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普及与阅读等活动,进而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四、历史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提高历史教师素养,丰富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

历史教师所体现出的综合素养,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品格的形成。鉴于此,学校可通过讲座、研讨会等方式提升历史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促使其担负起向学生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职责。在制订历史教学计划时,教师可参照历史教材,查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例如,讲解春秋时期的历史内容,提到孔子的教育主张时,教师可节选论语的《学而》篇,鼓励学生朗诵,让学生进一步领悟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到其对当代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兴趣。再如,在讲解“古代历法”时,可以邀请学生谈一谈为什么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使用二十四节气,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古代历法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可以不断拓展知识视野,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探索兴趣。

2.深度挖掘教材,重视乡土优秀历史文化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将历史教学内容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分类,并将其融入每一章节的教学中,结合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提高历史课堂品质。例如,在讲解“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出“大禹治水”的故事,并建议学生参观“禹王亭”“禹王亭博物馆”,进一步感受“大禹治水”传递的民族精神。再如,在讲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可以结合区域性的董子文化园、董子读书台等,让学生在熟悉的乡土历史中重新认识董仲舒,重新了解那一段历史以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3.改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认知情况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让学生形成历史底蕴,提升历史综合素养。为此,教师应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联系现实生活,借助学生熟悉的事件、人物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还可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历史典故,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教学战国时期的历史内容时,可向学生展示“荆轲刺秦王”的典故,促使学生深刻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民族气节。

4.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用校园文化熏染学生

学校及教师应积极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并将其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这样便可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学科教育的互相渗透,从而将知识教育上升到能力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等层面,为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例如,在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趣味历史知识系列活动时,教师可结合历史学科教学内容,举行师生优秀国画作品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5.灵活应用多元教学方法,感悟优秀传统文化

基于历史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教师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可灵活应用多元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历史教学应时刻秉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因此,教师可以应用“史论互证法”,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影像资料,展示“遗址遗迹”图片等,让学生意识到真实史料对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另外,还可以运用问题探究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中进一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儒家文化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学习《弟子规》,让学生结合中小学生守则的相关要求,进行自我反省,并探讨在学习、生活中如何规范自身行为。教师还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例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描述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资料,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形成民族自豪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时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黄金阶段。历史教师应充分分析学生的学情,在历史课堂适当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探索与历史教学内容有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此,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为学生打造高效、有趣的历史课堂,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石景全.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0(18).

[2]高巍莉.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甘肃教育,2020(10).

[3]石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20.

[4]俞新三,马忠梅.初中历史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2019(29).

[5]何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歷史教学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6]颜小华.在历史教学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教学为例[J].中国教师,2018(06).

[7]金薇.初中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8]章涵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教学,2017(19).

[9]马晓红.中学历史教学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7(13).

[10]籍文华.初中历史课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5.

Research on the Infiltration of History Teaching into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Wang Yanxia

(Yangchuan Middle School, Zhuanglang County,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Zhuanglang 744616, China)

Abstract: One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history course is to let students identify with the excellent cultural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respect and love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motherland through learning. Therefore, teachers can actively infiltrate the conten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istory teaching and guide students to initially form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he infilt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istory teaching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inheriting and innovating culture, but also the need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excellent personality quality. Specific penetration strategies includ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story teachers, enriching teachers the knowledge reserve of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eeply excavating teaching materials, paying attention to excellent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changing teaching concepts, 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s' cognition of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eveloping school-based cours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fecting students with campus culture, flexibly apply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and understand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ampus cultur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cept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历史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