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娟
(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650)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发生于绝经期和围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因素主要与黄体退化、卵巢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导致患者孕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继而刺激子宫内膜,引发子宫内膜增生异常。临床中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常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但术后患者复发率高,常规抗炎、镇痛治疗不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1]。醋酸甲羟孕酮是一种孕激素类似物,可补充外源性孕激素,有效降低机体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生长[2]。目前临床对于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2 ~ 78岁,平均(65.43±6.36)岁;病程1~3年,平均(2.13±0.54)年;月经状况:已绝经18例,未绝经25例。研究组患者年龄43 ~ 76岁,平均(66.34±7.17)岁;病程 1~3 年,平均(2.24±0.37)年;月经状况:已绝经20例,未绝经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3]中关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者;无手术禁忌证者;无精神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者等。排除标准:有子宫手术史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耐药者等。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且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全部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手术。取膀胱截石位,全身麻醉后,插入导尿管,将举宫器置入,然后于剑突与脐间进行穿刺,作进镜口,建立CO2气腹,置入腹腔镜探查,于脐部、左右麦氏点及耻骨联合之间作操作孔,取腹腔冲洗液100 mL,腹腔镜下切除癌变组织以及淋巴结,将盆腹腔进行冲洗,撤离气腹,腹膜缝合,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抗炎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3 d给予醋酸甲羟孕酮片(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562,规格:250 mg/片)口服,500 mg/次,1次/d,连续服用6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3]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病理结果正常,阴道出血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组织显示简单增生,阴道出血症状改善;无效: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复杂增生,阴道出血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肿瘤标志物水平。于术前、术后6个月抽取两组患者5 mL静脉血,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甲壳质酶蛋白 -40(YKL-40)、糖类抗原 -125(CA-125)水平。③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液采集与血清制备方法同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血清白细胞介素 -4(IL-4)、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文中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临床疗效)、计量资料(血清 SCCAg、YKL-40、CA-125 及血清 IL-4、TNF-α、hs-CRP水平)分别以 [例 (%)]、(±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9%,研究组与对照组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SCCAg、YKL-40、CA-125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 < 0.05。SCCAg:鳞状细胞癌抗原;YKL-40:甲壳质酶蛋白 -40;CA-125:糖类抗原 -125。
组别 例数 SCCAg(μg/L) YKL-40(ng/mL) CA-125(U/mL)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对照组 43 4.15±1.34 1.69±0.74* 580.96±47.86 246.13±23.85* 39.87±4.31 35.46±3.82*研究组 43 4.17±1.33 1.08±0.32* 581.38±48.83 191.26±18.83* 39.41±4.36 30.11±3.31*t值 0.069 4.961 0.040 11.841 0.492 6.941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IL-4、TNF-α、hs-CR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 < 0.05。IL-4:白细胞介素 -4;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hs-CRP:超敏 -C反应蛋白。
组别 例数 IL-4(pg/L) TNF-α(μg/L) hs-CRP(mg/mL)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对照组 43 4.30±1.72 2.99±0.82* 4.21±1.66 1.85±0.87* 27.02±4.86 14.59±3.38*研究组 43 4.35±1.75 2.58±0.88* 4.16±1.83 1.24±0.34* 26.17±4.88 9.10±2.19*t值 0.134 2.235 0.133 4.282 0.809 8.939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4]。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流术式,子宫内膜组织在腹腔镜的作用下可被放大6倍左右,使得组织解剖结构和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在进行闭孔窝淋巴结的清除时,可有效提高肿瘤细胞清除率,同时避免对闭孔窝深部血管造成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但癌变组织术后易复发、转移,只在术后进行常规抗炎治疗,会使临床复发率增高,因此术后需要联合药物治疗[5]。
醋酸甲羟孕酮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通过补充机体孕激素水平抑制雌激素的合成分泌,同时起到拮抗雌激素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紊乱的状态,抑制子宫内膜的异常增殖,进而抑制患者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6]。本研究中,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升高,血清SCCAg、YKL-40、CA-125水平与对照组比降低,表明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腹腔镜手术可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细胞增殖生长,并且治疗效果显著。
腹腔镜手术切除癌变组织,可减少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的侵袭,从而减少因细胞缺氧和坏死而产生的大量炎性细胞,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但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也可促使炎性因子分泌。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炎性因子水平也可影响新生血管的形成[7-8]。IL-4可导致血小板增多,造成机体凝血功能异常,血流速度减慢,从而致使肿瘤细胞聚集并突破基膜向其他组织、器官转移;TNF-α可损伤内皮细胞,致使血管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发展和转移;hs-CRP是组织损伤发生炎症反应后产生的一种蛋白,其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9]。醋酸甲羟孕酮可有效降低炎症介导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合成,从而减少血管屏障损伤,抑制炎性因子释放[10]。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L-4、TNF-α、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均降低,表明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腹腔镜手术可抑制子宫内膜癌患者机体的炎性因子水平,促使病情转归。
综上,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使病情较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