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雪清
[摘 要] 成绩是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據,是促进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的重要举措,也是考查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基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新媒体移动学习模式下,依托“蓝墨云班课”平台对学生成绩实施“过程管理+量化评价”的管理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大数据分析平台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习惯等实现过程性监控,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日常在线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动态把握,为改进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关 键 词] 新媒体;移动学习模式;“蓝墨云班课”;过程管理;量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115-03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新媒体移动学习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移动通信设备的广泛普及,手机App、电子邮件、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移动电视等新型媒体形式应运而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移动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逐渐深入中职校园。所谓移动学习模式就是基于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运用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智能手机、Pad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与其他传统学习模式相比,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移动学习方式具有便捷性、自主性及实时交互性等优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根据自身情况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个性化学习,新媒体技术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及参与者与资源的交互提供了便利,能够及时反馈学习问题及学习效果。
(二)中职生的特点
一方面中职学生普遍知识水平低,他们一般在15~18岁之间,是其发展的最佳时期,受传统的社会认同度影响,他们的内心极不稳定、不自信,主要表现为:学习基础差,文化水平低;学习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学习习惯差,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他们思维较为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有一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新媒体移动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度,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三)传统学生成绩管理模式的弊端
学生的成绩管理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成绩管理的内容包含了成绩评价,传统的成绩评价通常是采用“一锤定音”的终结性评定方式,即学习成绩主要通过期末考试反映出来,这种评价方式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忽略了其学习过程,存在如下问题。
1.成绩评价内容单一。在传统的成绩管理模式中,成绩评价通常以“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方式重点关注的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忽略了对学生认知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被置于被动状态,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
2.成绩反馈滞后。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学生成绩通常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才公布。这种时间的滞后,无法在教与学中实现及时反馈与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得到引导、激励与修正,不利于督促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管理任务繁重。传统的成绩管理模式依赖纸质媒体,需要教师手工登记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情况,花费时间多,工作量大,一旦平行授课的班级较多时,就容易出错,为授课教师增添了工作负担。
因此,在新媒体移动学习模式下,如何构建一种合理有效的学生成绩管理模式,成为中职教学过程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新媒体移动学习模式下学生成绩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学生成绩管理模式构建原则
学生成绩是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是促进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的重要举措,也是考查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基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新媒体移动学习模式下的学生成绩管理不是简单地呈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将纸质的统计形式变为数字版,展现学生的日常学习面貌、基本学习需求以及学习状态。教师对学生的成绩管理要侧重于保证成绩的真实性,通过全面比对学生成绩,深入分析学生成绩背后的学情,为教学提供参考。因此构建成绩管理模式时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1.成绩评定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评定内容全面、评定方法可行,评定内容具有导向、督促、约束的功能,能通过奖惩机制,督促学生改变学习惰性。
2.成绩管理要注重过程管理,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性竞争,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学生成绩管理模式构建平台
在新媒体移动学习环境下,各种教学App让人目不暇接,比较“超星学习通”“印象笔记”“雨课堂”“问卷星”“蓝墨云班课”等,通过使用,比较其实际效果,本课题组选用“蓝墨云班课”进行学生成绩管理。
“蓝墨云班课”是新媒体环境下诞生的一款移动教学App。教师使用云班课可向学生的移动设备推送课程通知、视频、图文等学习资源。在课堂内外,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互动答疑、投票问卷等教学活动,每项教学活动都设置有经验值,以激励学生学习,教师还可以点赞给予经验值奖励。“蓝墨云班课”可通过云服务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自动生成完整的行为数据。它利用大数据分析帮助教师实现过程性监控,教师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中的学生参与情况对学生的日常在线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动态把握,为改进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三)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学生成绩“过程管理+量化评价”模式设计
本课题的项目组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后上传至“蓝墨云班课”平台,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强化学习、实践操作微课分享、综合能力过关测试三个部分。为保证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组依托“蓝墨云班课”平台,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采用“过程管理+量化评价”的管理模式。所谓过程管理,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给予一定的经验值,即完成量化评价。主要涉及资源学习、在线签到、测试、投票问卷、教师点赞五大管理维度。各维度的权重如下:
根据课题研究的方向重点,主要管理学生对实践操作视频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过关测试,因此这两部分的权重占了比较大的部分。由于成绩的评价管理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还是对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因此将在线签到纳入管理过程是十分必要的。另外通过投票问卷,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掌握情况,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教师的点赞奖励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完成情况,对学习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予以奖励,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以上管理维度的权重分配。各管理维度的具体说明如下:
1.资源学习:教师收集相关资源(如理论知识选择题、实践操作视频),提前发布在资源模块中,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及课后巩固。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资源和非视频资源,每完整观看完一个视频资源,给予2经验值的奖励,下载完成一次非视频资源,获得1经验值。
2.在线签到:在需要全班统一完成指定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开放定位功能,采用限时签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效考勤,签到时间结束后学生无法签到。学生签到一次,获得2经验值。
3.测试:对应章节的课程内容学习结束后,发布过关测试题,并设置过关分数,未达到分数要求的,可以指定学生重测。完成一次测试,获得5经验值。
4.投票问卷:每学习完一个单元,给学生发布一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平台还能自动统计调查结果数据,有助于教师开展课题调研。学生完成一次问卷,获得3经验值。
5.教师点赞:根据每一位学生完成学习的情况,对于完成度好的学生教师给予点赞奖励。每次奖励为2经验值。
三、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学生成绩管理模式的实施
(一)实施对象
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的结果,选择学生人数、计算机基础水平、学习态度等数据大体接近的班级进行对比研究,纵向选取不同年级同一专业的班级,同时横向选取同年级同专业的不同班级,最终确定2018级动漫1班和2019级動漫4、2019级网络1和2019级物联网班两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2019级动漫4和2019级网络1两个班使用“蓝墨云班课”对学生成绩进行过程管理及量化评价,另外两个班不使用此管理模式。
(二)实施过程
1.管理及评价标准的公布。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要向学生公布五个成绩管理维度的内容、标准及权重占比,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标准,进而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本研究通常采用在开学初将评价标准以电子档发送到学生端电脑,教师进行必要的说明,然后再发布在学生QQ群或微信中,供学生随时查看。
2.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教师在每一次任务发布后通过平台及时提醒学生完成,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对未完成的学生及时提醒,并督促学生完成。“蓝墨云班课”可以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针对每一模块的完成情况,将统计结果公布于微信群,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最终成绩汇总反馈。设置“蓝墨云班课”在线学习占比,本课题组采用线上、线下各占比50%,在一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获得的经验值以100分进行换算,然后按照不同的百分比将所有项目成绩以总分100分汇总成最终课程考核成绩,导出,公布给学生。
四、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学生成绩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提高了课程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通过“蓝墨云班课”对学生成绩进行过程管理及量化评价,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系统就赋予一定的经验值。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随时导出学生成绩,学生也可通过系统详细地查看参与每项活动获得的经验值情况,经验值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以及参与效果,经验值的获得具有公开、公平、公正性。
(二)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蓝墨云班课”为教师和学生分别配备了小墨和小蓝助手,每周小墨助手会向教师通报班级中学习积极及学习较差的学生情况,小蓝助手则向学生个人通报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有效地改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自主性。
(三)有助于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提高学习效果
“蓝墨云班课”后台数据可准确记录学生的学习时间、活动参与度及参与情况,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通过“过程管理+量化评价”的管理模式,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效果显著提高。通过比对原来选定的两组班级的数据发现,使用“蓝墨云班课”进行成绩过程管理及量化评价的班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明显高于未使用的班级。如下表所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9级动漫4比2018级动漫1的优秀率(A)提高了5.61%,良好等级(B)提高了16.19%,一般(C)和及格(D)等级明显降低,分别降了8.5%和11.38%。
横向对比的两个班级中,2019级网络1比2019级物联网班的优秀率提高了20.46%,良好等级提高了18.67%,一般等级和及格等级分别降低了13.12%和24.12%。由此可见,使用“蓝墨云班课”进行学生成绩的“过程管理+量化评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实践证明,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对中职生学习成绩采用“过程管理+量化评价”的管理模式,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过程管理+量化评价”的成绩管理模式不仅监控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监管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教师能更加真实、全面地掌握学生对各类资源的学习进度及不同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而给予激励与预警,帮助中职生改正学习惰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马伊丽.基于云班课教学平台过程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0).
[2]张彤芳.基于云班课平台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1).
[3]周山,皮慧芬.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电子制作,2017(10).
[4]艾华.过程性评价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教论坛,2018(4).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