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支架,促进习作高效“还原”

2022-01-15 00:45严春青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还原

严春青

摘  要:写作是一门还原的艺术。在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充分唤醒记忆,要调动写作热情,就要创设交际语境:巧用对话支架去激活,巧用动作支架去模拟,巧用情感支架去熏染,巧用画面支架去再现,促进习作的高效“还原”。

关键词:对话;动作;情感;画面

“生活本身就是很复杂的构造,我只希望能在写作中将其还原。”的确,写作是一门还原的艺术。当学生开始拿起笔写作文时,实际就已经开始了“回忆”过去的还原过程。无论是写过去的、未来的或是当时发生的事,都需要调动脑海中的储备,进入过去的语境中体会感知,将记忆中的印象还原到纸上。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充分唤醒记忆,调动写作热情,就要巧用支架,创设交际语境,促进高效“还原”。

一、巧用对话支架激活

对话是习作指导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习作指导课上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唤醒记忆,还构建起了交流与表达的话境,使学生在还原时能够捕捉到一定的对话情境,既丰富习作的内容又可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作家在写作时,亦是如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将自己转化成放事中的人物,以求获得真实的对话情境。在小说《少年闰土》中,鲁迅先生化身为一位富家子弟迅哥儿,与闰土进行对话。通过对话的展示,自然而然地让读者感受到了少年闰土的见多识广与健康活泼。对话成了作家创作构思的重要方式,对话也在人物塑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习作五要求“围绕中心意思写”。这次的习作学习活动,没有语境帮助回忆,只是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关键词,做到围绕中心选择不同的事例写一篇作文。学生在习作时,只看到了“要求”,难以进入情境,构思时就略显被动。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能创设一定的对话情境,学生硬着头皮去回忆,势必举步维艰。反之,围绕一个关键词,以对话引发回忆,再写过去情境中的对话。 这样,尘封的记忆就会被激活,形象感也会在作文中生成。

二、巧用动作支架模拟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可见,动作描写是否“出彩”,决定着人物形象是“站起”还是“趴下”。因此,我们迫切地希望学生能提高动作描写的能力,从而促进人物形象的塑造。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塑造出一位经典的父亲形象。其中,“父亲”探身穿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情景,令人感动。这个背影之所以让万千读者泪目,就是源自作者细致入微的动作描绘,将父亲的形象牢牢印在读者的心中。

人的记忆存储之中,转瞬即逝的动作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写作时也较难精准还原。学生在习作时,如何能够做到精准回忆,进一步做到细致刻画重点情节中的动作呢?管建刚老师在执教《第一次》的习作指导课时,曾现身说法,现场模拟简单炒菜的情境帮助学生还原其时的动作。通过动作的模拟,学生准确还原出了平时容易忽视的细微动作。可见,现场模拟是进行动作还原的有效方法。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习作七要求完成一篇题为“我的拿手好戏”的习作。其中《三招挑西瓜》的提纲中,最吸引人注目的就是挑西瓜时的“看、拍、听”这三招。连续的精准动作被还原出来了,人物的形象也就立了起来。在这次习作指导中,为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片段中的细微动作,可在课堂上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当堂表演,展示拿手动作再还原,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三、巧用情感支架熏染

情感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离开了鲜活的情感之源,文章就会显得毫无生气。而实际上,只有作者首先为外物所感,被彻底打动,才有可能写出动人的东西。

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高尔基通过一封简短的书信表达了对儿子的贊赏.同时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思想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儿子。通过这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件,儿子受到了教育,读者们也被高尔基的教子有方感染。情感是作家创作的动机.情感也成了沟通读者与人物的心灵桥梁。

王崧舟老师执教习作指导课《亲情测试》时,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模拟最爱的人一个个离开身边的“亲情测试”,让学生在选择的同时深切思考自己与亲人之间的爱与摩擦、相互交缠的关系。这种“挖掘心灵的教育”之熏染打开了感情的大阀门,此后学生对于亲情”便有事可写,有细节可写,从而有效杜绝了写虚假的事例和矫揉造作的杜撰。

四、巧用画面支架再现

写好记叙文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文章中的人、事、物、景等写得生动鲜活,这要求作者营造出文章的画面感,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然,用文字刻画出一种画面,再现一种场景,会使“文中有画”。这就要求作者写文章时就像拿着一架摄像机对准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场面,如此还原,方能在大脑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儒林外史》中有关王冕学画的情节中,就有一段对雨后荷花的精彩描述。其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色彩鲜明,具有极强的画面感。正是这样的画面,把少年王冕引上绘画创作的道路。而其中富有意境的画面,给读者带来了赏心悦目的美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在教师富有画面感的情境的引导之下,带着情感去观察、体验情境中的要素,才能展开思维,才能发散地表达。在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习作二《多彩的活动》的学习中,不妨先以画面引领学生关注活动的精彩场面,再结合单元文本学习场面描写的要领,习得描绘场面的方法。这样有画面的引领,有方法的指导,完成一篇画面感十足的作文就不难了。

参考文献:

[1]何捷.何捷老师的教材作文设计[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7.

[2]郭学萍.小学创意写作系列丛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3]郭晓霞.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与拓展——支架式教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4]庞科军.小学习作表达方式教学的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新余市铁路小学,江西  新余  338000)

猜你喜欢
还原
胡塞尔在纯粹现象学中的还原方法
“还原”范冰冰
收藏在“还原”中添趣
简析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品花宝鉴》中优伶文学形象男性本位的还原
多元“还原”,深入解读文本
碳纳米点为还原剂的纳米金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情境,让语言与心灵相融
活性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条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