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与企业绩效提升

2022-01-14 04:50周溢凡王子敏
生产力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变量财务成本

周溢凡,王子敏

(南京邮电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一、引言

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正快速地在中国落地生根。伴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不断推广,评价其实施效果,分析影响实施效果的因素开始逐步纳入理论和业界的视野。有些证据初步展现了影响FSSC建设的因素,《2018 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显示,年营业收入在百亿以上的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对企业财务体系的优化增益更明显,建立FSSC的需求更强烈。此外,由于不同企业在组织架构、信息系统、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建设FSSC耗费的资源成本不同,可能导致不同企业财务共享效益产生差异。再者,据笔者统计,已建成FSSC的企业中占比最高的是制造业企业,相对于服务业企业而言,制造业企业对FSSC的建设更为积极,这种积极背后的驱动因素也是值得探讨的。上述财务共享中心实施效果和特征的初步证据,促使我们有动力去从更深层次思考和评价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潮流,这便是本文的立意之所在。

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财务共享中心理念逐步被认可,但是由于缺少相关的统计数据,目前对于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情况缺少量化的分析,对于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实施效果的因素缺少定量的研究。本文的贡献在于通过实地调研、电话访谈等形式,准确掌握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实施情况的统计数据,并基于该数据对于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实施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希望本文能够进一步推动理论界对于财务共享模式的定量研究。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财务共享中心的效果

美国的福特、通用等大型制造业企业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了共享服务的概念,认为财务共享服务是对企业流程、人员、技术等核心要素的重新整合,是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平台(Andersen,1997)[1]。近十年来,财务共享服务在中国企业中得到了积极的推广。目前学者对于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效果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成本效益、效率效益和质量效益。

第一,成本效益。Quinn 等(2006)[2]分析了微软的财务共享模式,发现财务共享服务每年为微软节省超过1 亿美元的资金,运营成本显著降低;金莲花和王华(2016)[3]将对建成FSSC的23 家企业和未建立FSSC的企业进行配对研究,发现财务共享中心具备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核心利润比重的作用。第二,效率效益。姚树俊等(2019)[4]分析56 家实施财务云共享的企业运营情况调查,认为财务云共享有助于整合财务信息资源,提升企业绩效水平;金灿灿等(2017)[5]基于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案例,认为财务共享模式可以提升财务流程效率,加快资金流和信息流传输速度,理顺营运资金流通渠道,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第三,质量效益。张婷婷(2019)[6]使用灰色关联度法研究财务共享效益,指出财务共享中心可以按先规模后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序来提高总资产报酬率,进而提升企业绩效;朱未东和李守柱(2018)[7]基于鲁花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发现共享服务能够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提升财务管控能力、提高财务服务质量、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财务共享中心效果的特征

第一,时延特征。财务共享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需要企业再造财务流程和整合IT 系统,从项目的设计、建设到运营需要耗费大量前期资源,企业需要一定时间来收回成本(张庆龙和聂兴凯,2012)[8];实证方面,何瑛等(2013)[9]通过Wilcoxon 秩和检验的方法,发现财务共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先降后升的短期波动效应,表现为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当年绩效有所下滑,财务共享后第一年企业绩效得到改善,第二年开始企业绩效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李晗钰(2018)[10]又利用Z-score 多变量分析法发现实施财务共享后企业的过渡时期至少为4年,在此期间财务绩效可能增长缓慢甚至下降。

第二,规模效应。从企业规模上来说,财务共享服务主要适用于大型的跨国企业、跨地域企业。相比较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大型企业如果将各业务单位的非核心业务整合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大大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统一服务标准、业务规则等,继而提高运营效率和标准化程度,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绩效(张庆龙等,2016)[11]。

第三,所有制特征。国有企业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通常具备更强的政策迎合动机,对国家提出建设共享中心的响应更为积极(黄速建和余菁,2006)[12]。李闻一等(2018)[13]通过对52 家企业FSSC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国企的FSSC年平均运营成本较低、且提供的服务内容较多,同时国有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效益最为明显。

第四,行业特征。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在管理会计信息化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管理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落后、数据分析能力差等(张亚连和王喜枝,2019)[14]。而FSSC的建设,可以为企业输送管理会计人才,促进企业信息化系统不断升级与完善,恰好可以解决制造业企业现存的诸多问题,帮助企业升级转型,提高经营绩效(张先治,2019)[15]。

基于上述文献梳理,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一方面从案例的角度展开,另一方面部分研究虽然采用了实证分析,但数据或是一期的调查数据,或是样本量比较少的面板数据,同时,在进行实证分析时也缺少对于财务绩效全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选取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三个维度来衡量企业绩效,首先研究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对企业绩效整体的影响作用,其次分析财务共享实施效益随实施年份推移所产生的变化,最后探究企业收入规模、所有制和行业属性等特征因素,以期更全面、准确地研究财务共享中心实施的效果。

三、财务共享与企业绩效

(一)一项准自然实验

DID方法近些年在政策影响分析中逐步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构建一个“反事实框架”,通过PSMDID的方法来首先判断财务共享政策实施后企业绩效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了改变,那么再结合其他计量方法分析判断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的相关特征。本文的样本期设定为2011—2018 年。相较于财务共享领域已有的实证研究,本文的优点在于避免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相互作用所带来的内生性问题,且可以控制不可观测但不随时间变化的组间差异。

国资委于2011 年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当在集团层面探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和共享会计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已经进入国家政策层面。笔者整理财务共享中心实施企业的数据后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开始实施建设共享服务中心的时间为2011 年及之后。实际上,在国资委开始鼓励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之前,就有一些企业主动成立了财务共享中心,且即使在2011年之后,我国仍有大量企业未计划实施企业财务共享。因此,2011 年国资委提出的企业应实施财务共享政策并非完全外生,企业对于是否实施财务共享存在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即该政策被认为是一项“准自然实验”。

(二)模型设定

1.倾向得分匹配(PSM)。“反事实框架”中需包含处理组和对照组,通过两者的比较来评估项目或政策实施后的效应。本文将“2011 年之前未建立共享服务中心,但在2011—2018 年间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设定为处理组,共计60 家;将“截至2018 年底仍未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设定为对照组,共计161 家,且为保证匹配的平衡性,所选取的样本企业均来自2019 年《财富》中国五百强。基于当前我国企业经营特征,本文选取财务费用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管理费用率、企业现金流、销售成本率和企业资产规模这8个协变量来对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协变量的数据期为2011—2018 年。

2.双重差分(DID)。相互匹配后,处理组的企业,令其处理组变量treated=1,对照组的企业,令其处理组虚拟变量treated=0;同时设定实验期变量,令企业未建立FSSC的年份t=0,令企业建立FSSC后的年份t=1,生成交叉项t*treated,命名为DID。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双重差分检验的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i代表企业,t代表年份,θi为个体效应,γt为时间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Performancei,t为样本企业各年份的绩效,即本文被解释变量,基于前述财务共享服务领域的相关研究,本文将企业绩效的衡量分为三个角度:(1)盈利能力方面,投入资本回报率反映公司投出资金的回报效率,该指标越大,说明投资收益越高,价值创造能力越强;销售净利率则反映了企业的收益水平。(2)营运能力方面,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对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更高,闲置资金较少;营业成本率则反映企业对成本费用的利用效率和整体财务管理水平。(3)发展能力方面,营业总收入增长率反映企业的市场占有能力和业务拓展趋势,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成长速度越快,发展前景越好。除上述变量外,本文还选取股权集中度、企业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和资产规模作为控制变量。相关变量定义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四、实证结果

(一)倾向得分匹配(PSM)

本文通过Logit 模型来进行倾向得分,选择核匹配的方法来确定匹配权重,考虑所有倾向得分相同的并列个体,仅对共同取值范围内的个体进行匹配。平衡数据检验结果①限于篇幅所限,平衡数据检验结果备索。显示,相较于匹配前,匹配后所有协变量的标准化偏差均小于10%,因此认为协变量选取得当,核匹配方法可靠,匹配结果可以接受,从而处理组企业和对照组企业可以进行比较。

(二)双重差分(DID)

通过倾向得分将处理组企业和对照组企业进行匹配后,本文进行双重差分检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1)盈利能力方面,DID项对企业投入资本回报率和销售净利率的回归系数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之后,提升了资金的归集效率和使用效率,提升了企业整体收益水平,从而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投入资本回报率和销售净利率。(2)营运能力方面,DID项与流动资产周转率呈正向关系,与营业成本率呈负向关系,但二者均未达显著性水平。原因可能在于,企业建设FSSC要面临流程再造、IT 系统整合、财务人员转型等阻力,同时需要改变管理者的操作习惯、影响相关人员的职业发展以及平衡其他组织的利益,这些阻力会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且样本企业建设FSSC的时间多为2015 年之后,业务开展与新的财务体系缺乏时间协调适应,故共享服务中心对营运能力的提升作用未能显著。(3)发展能力方面,DID项和营业总收入增长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在成立FSSC 之后,企业发展速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原因在于,企业通过建设FSSC,使传统财务人员转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升级,进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会计核算业务的集中处理,有利于原有业务的调整和新业务的及时推动,从而使FSSC充当了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表2 PSM-DID 检验结果

五、影响特征研究

(一)时间滞后效应

FSSC从建立到改变企业财务流程和效率,进而影响相关财务指标,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在统计上应当表现为滞后效应。何瑛等(2013)[9]指出,FSSC要耗费大量资源再造财务流程,其有效性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发挥,财务共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先降后升的波动效应。但该研究对于企业绩效随财务共享实施年份推移所产生的具体变化特征,缺乏相应表述,此外该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企业实施共享服务的时间局限于2009 年以前,存在样本量少、样本期短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这种滞后效应。

表3 中,TIME-n代表将企业实施财务共享的时间滞后n期,从回归结果可以发现:盈利能力层面,FSSC实施年数在滞后四期时才分别与投入资本回报率和销售净利率呈显著正相关;营运能力层面,FSSC实施年数对营运能力的影响同样存在滞后特征,在滞后三期及四期时,FSSC实施年数与流动资产周转率呈显著正相关,与营业成本率呈显著负相关;发展能力层面,FSSC实施年数与同期营业总收入增长率呈显著正相关,但随着滞后期的增加,FSSC对营业总收入增长率的促进力度进一步增大,当滞后四期时,FSSC实施年数对营业总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强度最大。不难发现,同期时FSSC实施年数对投入资本回报率、销售净利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在不同程度上均呈现负相关关系,但随着实施年数的推移,FSSC对企业绩效的促进力度回正并逐渐增强,说明实施财务共享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延迟。

表3 FSSC 实施年数及滞后项的检验

本文所得结论与何瑛等(2013)[9]基本一致,证明存在时间滞后效应,不同之处在于对具体滞后时间得出了不同结论,本文提出财务共享服务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存在递次效应,其作用次序总结为:发展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由于FSSC从建立伊始就可以为经营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分析,对企业发展能力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盈利、营运状况的提升通常需要企业经过流程再造、信息系统优化等诸多方面的建设,故财务共享对盈利、营运状况的影响更多是间接性的、辅助性的。

(二)调节效应

本文为研究收入规模、所有制特征和行业属性对财务共享实施效益的调节作用,单独将表2 中DID检验未能显著的营运能力作为被解释变量,并分别设定收入规模虚拟变量、所有制虚拟变量和行业虚拟变量,选择三重差分模型(DDD)进行检验。设定DDD模型的原因在于:双重差分估计存在潜在的问题,除了财务共享之外,还可能存在其他事件对处理组和对照组产生不一致影响,使估计结果产生偏差。

回归结果如表4 所示:第1 列、2 列为放入收入规模变量的结果,第3 列、4 列为放入所有制特征变量的结果,第5 列、6 列为放入行业变量的结果。可以发现,放入年收入规模变量时,DDD项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对营业成本率的影响并未能显著。本文推测,随着收入规模的扩大,企业现金储备量增加,在无法及时拓展业务的情况下,企业资金被闲置,形成资金浪费,资产利用效率降低,故降低了流动资产周转率,使财务共享对企业绩效未能产生正向提升作用。

表4 DDD 检验结果

而放入所有权特征变量时,DDD项与流动资产周转率和营业成本率均呈显著正相关;放入行业变量时,DDD项对流动资产周转率和营业成本率也均呈显著正相关,即国有企业或制造业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会显著加快,但营业成本率也会显著提高。本文认为,国有企业集团规模大,其子公司数量众多,通过财务共享将各单位的非核心业务进行整合,有利于快速统一业务规则、服务标准,精简财务流程,大大提高营运效率,提升企业资金利用率。此外,国企由于特殊的所有制属性,政策迎合动机更强,对国家号召开展FSSC 建设有更好的配合度,因此实施财务共享的效益更明显。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相对成熟,但目前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为主,其会计核算工作呈现出重复性高、附加值低、方法落后的特征,而通过建设FSSC,可以使制造业企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得到解决,进而显著提升财务效率,加快资产周转速度。本文推测,造成营业成本不降反升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力资源成本,目前多数大型国企、制造业企业将总部设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发达城市,FSSC又多依托于总部设置在这些一线城市,人工成本很高;此外,企业害怕变革带来管理和人员的不稳定,出于平稳过渡的原因,不会进行大幅度财务裁员,而是采用多种方式组建FSSC人员队伍,例如从分公司调集、重新招聘等,造成人力成本增加,营业成本率不降反升。

六、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1—2018 年期间60 家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及同期161 家未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及哪些条件会促进该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实施财务共享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但对营运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显著。企业实施财务共享的效益有一定程度延迟,随着实施时间的推移,财务共享服务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越显著,此外该时滞效应还呈现出递次的特征。(2)相对于年收入较少的企业,年收入规模较大的企业并没有从财务共享组织运营模式中获得更明显的效益。(3)所有制特征和企业行业属性对财务共享实施效益有显著调节作用,当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加快,但营业成本率因此增加。

(二)实施建议

本文就如何借助财务共享进一步提升企业绩效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信息技术配套,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由专业财务人员、流程专家制定智能化流程,使信息处理能力实现高效灵活配置,缩短面向各类业务的时间,提高业务操作效率,加快财务共享效益变现。第二,规模体量大的企业,应及时拓展共享服务中心职能。除了处理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流程,还可以将部分高价值的流程纳入共享服务中心,如税务管理、财务报表编制等。通过扩大业务范围,企业可以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间接降低庞大的FSSC建设成本。第三,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企业需适当控制人力成本。一方面应依托中西部地区的人力成本优势,寻找信息化程度较高、人力资源丰富的替代中心;另一方面,推动财务共享与云服务模式相结合,实现虚拟作业,减少FSSC管理人员,降低运作成本。

猜你喜欢
变量财务成本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