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凯,田甜
(湖北省天门市拖市镇中心卫生院,湖北 天门 43170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人口老年化趋势的形成,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是以遗传及环境等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有遗传倾向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发生一系列严重危及生命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加,从而导致医疗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率增加[1-2]。以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尤为明显。本研究按农村合作医疗对参与农村慢性病管理的150例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了解影响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在天门市拖市镇中心卫生院按农村合作医疗进行农村慢性病管理的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纳入标准:年龄大于65岁;符合糖尿病疾病的诊断标准;病程≥1年;均接受过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所选患者全部意识清楚,生活自理,无沟通障碍。
通过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的病历管理系统对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抽烟及饮酒情况、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情况、医保情况、糖尿病病程情况、血压、血脂及BMI情况等。
1.2.1 各项指标的判定方法
(1)BMI判定标准:BMI<24.0 kg/m2为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28.0 kg/m2为肥胖[3];
(2)血压判定标准: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搞高血压药物治疗为高血压[4];
(3)血脂异常判定标准:TC≥5.72mmol/L(高胆固醇血症)、TG≥1.70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HDL-C<0.91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4];
(4)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选择中文版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实施评价,量表共4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功能(12条目)、心理功能(8条目)、社会关系(4条目)、治疗方面(3条目);共27条目,均采取Likert5级评分法,分值1-5分,总分为27-135分,量表内部一致信度为0.95。评分越低则生活质量越差[5]。
1.2.2 自我管理行为的评价标准
选择中文版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实施评价,量表共5个方面,分别为饮食管理(4项管理条目)、遵医用药(2项管理条目)、足部护理(2项管理条目)、共12条管理条目,以过去7天内行为发生天数为评分值,评分越高,则自我管理水平越高[6]。
1.2.3 糖尿病自我效能评价
选择中文版糖尿病自我效能(DSES)量表实施评价,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包括3个分量表,分别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共10个条目,评分越高,则社会支持度越高,如评分<22分,则社会支持不足或较差[7]。
1.2.4 观察内容
150例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按量表评分情况进行分组:按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量表评分,分值≥54分的患者为生活质量良好组,共104例;分值<54分的患者为生活质量较差组,共46例。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进行数据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及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维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我们共统计了17个可以影响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并进行分层,将其分别与生活质量的情况进行卡方检验。不同因素对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生活质量良好与生活质量较差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吸烟、体育锻炼、BMI、血压、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自我管理行为、糖尿病自我效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病程、婚姻状况、医保情况、饮酒、血脂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考虑存在混杂因素影响,进一步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维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为:年龄>65岁、文化程度、居住地、吸烟、体育锻炼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 3000元、社会支持 <22分、自我管理行为<36分、糖尿病自我效能<60分(P<0.05),见表2。
表2 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农村合作医疗将其纳入慢性病管理。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着自身的生活特点: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为留守老人,以独居者为多,同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获取知识及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饮食管理、体育锻炼方面也较欠缺,当患者血糖异常时,通常也缺乏控制血糖能力等。所有这些特点均能影响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组研究表明,患者年龄>65岁的生活质量良好者明显低于年龄≤ 65岁者;经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患者年龄仍是影响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究其原因随着年龄增大,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机体功能呈下降趋势,躯体不适感显著增强,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
本研究表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生活质量良好者明显低于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文化程度亦是影响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究其原因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度比较低,关于治疗糖尿病的信息来源也相对贫乏,治疗的依从性较低,限制了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对这一类的人群,我们应该加强宣教,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积极配合糖尿病的治疗,这样才有利于控制病情的进展,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3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农村偏远地区、吸烟、缺乏规律的体育锻炼、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亦为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究其原因在于:居住地作为影响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除了与农村或偏远地区患者可利用的卫生资源相对较匮乏有关外,可能也与这些地区患者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少有关[7]。有研究报道尼古丁可影响人体胰岛素敏感性及胰腺β细胞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胰岛信号传导,引起胰岛素抵抗,而且吸烟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血糖水平也会明显增高[8];这说明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要困难一些,同时吸烟亦有可能提高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还能促进组织器官如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机体糖脂代谢,达到降脂降糖的目的[9],刘晓芳等[10]。良好的身体素质,亦是提高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
3.4 研究发现,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社会支持<22分为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家庭人均收入偏低患者居住环境差,缺乏就医主动性、积极性,对治疗工作开展具有阻碍作用,加之社会支持不足,疾病治疗进程受阻,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1]。研究显示,自我管理行为<36分、糖尿病自我效能<60分属于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自我管理行为、糖尿病自我效能是对患者饮食、血糖监测、运动、遵医用药等方面行为及信心的评价,如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差、自我效能水平低,缺乏对血糖水平的有效管控,机体抵抗疾病进展的能力下降,病情加重,患者生理、心理压力增大,导致了生活质量的明显下降。
综上分析,影响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年龄>65岁、文化程度、居住地、吸烟、体育锻炼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社会支持<22分、自我管理行为<36分、糖尿病自我效能<60分;以上因素均存在时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加强医疗救治,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社会支持、糖尿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及糖尿病自我效能等。而对于农村老年糖尿病人来说患者的性别、病程、婚姻状况、医保情况、饮酒、血脂方面来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因些,要提高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最根本的措施,应该是在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管理系统的范围内,对他们进行个体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