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管理类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

2022-01-13 17:47王天林建邦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思政元素构建

王天 林建邦

摘要: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相辅相成,在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新形势有新的教育要求,新要求提出新的思想教育期望。高校管理类课程必须与时俱进,真正把“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落实到位。“课程思政”是多角度、全方面育人的教学理念,合理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不仅能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更能提高大学生为人处世、生活工作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思政元素;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要是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辨别力”。高等教育不应只强调专业知识,同时应在加强品德修养、增长见识、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新形势下,课程思政承担起这样的教育使命。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日常生活中用心留意和挖掘与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寻找到“思政”与“专业”的最佳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职业教育,方能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对“课程思政”的把握

1.“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构建全员、全课程、全过程育人格局,通过发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論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

2.“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辩证关系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师“孤军奋战”,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互不干涉,思政教育完全依赖思政课程和思政教师完成。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剥离了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也阻碍了课程思政育德育人功能的发挥。正确处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推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全面、全方位展开。

其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教育的课程有两类,一类是纯思政类课程,即思政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五门课程,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活动进行。另一类是专业与思政结合的方式,即课程思政,通过挖掘不同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专业知识,培养思政过硬、专业扎实的人才。

其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思政课程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及思政显性,教育功能外化。多数学生的学习倾向于实用性,常常以“有用”或“无用”衡量学习的必要性。思政课程表面看起来与学生专业、学生就业无关,因此学生感觉此类课程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课程思政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与之关联紧密的思政元素融合在一起,实现专业思政育人的效果,可视为“润物无声”的隐性思政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过分强调专业性知识,忽略知识背后的价值导向、职业道德培育等人文素养。所以,缺少思政元素的专业教育往往培养出“眼高手低”、“行高思低”的学生,不利于学生思想认知的提升。

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提供先进丰富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为思政课程提供更广阔多样的思政育人路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对思政课程有效的补充和可持续发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实现育人的共同目标,“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以达到更好的全人育人效果。

二、高校管理类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对策

1.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有序开展

教务处牵头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教学单位选择一位教学效果好、学生认可、资历较高的教师加入,共同探讨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做法要求及评价规则等,形成相对成熟的文件,便于教师们研读,指引教师们开展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可将成员分为四类:语言类、教育类、经管类、理工类。根据每类专业、课程等特点,小组成员组织本教学单位的教师探讨沟通,建立专业化的课程思政改革机制,最终整合出针对这四类各专业可行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一套方案,供各教学单位有序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注意,方案制定过程中,避免出现上述误区,要有时间的阶段性和内容的层级性。

2.加强教师课程思政培训,至少每月一次

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对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培训,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在内容。教师具有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知决定行为。让专业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思政的由来、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外延、课程思政的意义,认识到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而并不是“只教书不育人”,或是“只育人不教书”。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师的思政也必须得到提升,才能给予学生课程思政。第二阶段,重在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丰富,但教师的育人能力非常欠缺。课程思政更强调教师的育德技术和育德能力。当教师发现学生某方面问题时,不知该从哪方面教育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培训,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引导能力、预想能力和整体设计能力,让专业教师可以很自然的、很娴熟的将专业知识和立德树人结合在一起,将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无缝衔接。

3.提升管理类教师课程思政实施技巧,强化过程管理

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由很多要素构成,包括实施主体、学生、教材、教学、学生考核、课程评价等,每一个环节都应充满思政元素,具体做法如下:

(1)整体设计。课程思政初期阶段,应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管理类课程教师应对某门课程有整体设计,提前设计好哪一章节融入思政元素,融入哪方面的思政元素。教师一章一章来安排课程思政的实施,不要一蹴而就。课程思政不在于多,而在于质量高。切记,并不是每章节都要有思政内容,要恰到好处。

(2)立项研究。现阶段,课程思政最好以立项目展开,从立项、研究、结项看比较系统和完整。特别是结项后资料的敏锐性、图片、教材、论文、讲义、视频等,可以表现出学生是否有收获。

(3)集体备课。管理类课程可以分为理论课、专业课、实践课等,每一属性的课程都有其共同点和共通性,若能在每类课程中挑选1-2门课开展课程思政,群策群力想办法、共建设,经验和方法完全可以借鉴到本类中的其他课程,进而推广和促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因此,定期组织专业群或课程群的教师集体思政备课,交流的重点是如何发掘思政元素、如何设计思政环节。

(4)教学设计及教学内容。发掘管理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教学总结和教学反思,紧密结合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和内容,着手教学大纲的修改,将以管理类专业培养方向为依据的“专业思政”目标体现出来。挖掘的主要方式有:

第一,从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管理知识的来源发展、技术变革、应用推广、产业市场等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内化的价值观、哲学理念、思维逻辑、思想特征、艺术情感等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教师侧重价值性引导,揭示和升华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价值观,这就是“思政”的过程。

第二,整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将管理类多个属性相近课程的“知识——思政”点整合为“知识——思政”线,将“知识——思政”线进行重组、延伸、解读与德育关联,形成“知识-思政”块,多方面将专业与思政元素融合。

第三,以社会热点问题为线索,引导和启发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关联思考。在课程中,养成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因素——展示自我”的良好习惯,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第四,搜集正面人物和事件资料。大师、名人、成功人士的学习历程、奋斗艰辛、成长之路等是最好的、最真实的教育素材,将勇敢、无畏、坚持、大爱等精神贯穿到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引导学生在工作、学习中坚持不懈方能有所成就。讲别人可能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学生仍会有距离感和陌生感,所以教师可以讲自己的奋斗故事,把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这种眼前人的故事更具有说服性和激励性。

第五,收集失败的案例和反面教材。据调查,负面案例比正面案例更容易被学习者接受并印象深刻。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铺天盖地的信息接踵而至,但其中有很多不可靠、不真实的信息。教师剖析流言蜚语或负面事件,激发学生多维度思考原因,从客观和主观影响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倾向,最终提升学生学术水平和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大局意识、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

第六,注重实践课程的职业导向。管理类实验课程是思政元素承担量最大、项目最多、频度最大的载体,在实验中要培养学生客观、三观、生命、严谨、细心、自觉、敬畏准则、环保、协作、探索、创新等精神,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职业道德的底线和重要性。实验课程的思政目标就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敏锐性、职业可持续等。

(5)教学方法。有了合适的思政元素切入管理类课程还不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还必须学习、掌握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从如下五中方法入手:

第一,讲。教学活动不能缺失教师的“讲”,这是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都必须要体现的。教师不能按部就班的一板一眼的讲,太枯燥、不新鲜,且信息时代下,可能学生已经通过媒体听过教师讲的很多内容,甚至可能比教师讲得更好。所以,教师讲的应该是媒体中找不到的,或者虽能找到但很难理解和领悟的,要将隐性的思政元素显性化。教师更多的“讲”在于课堂的组织、学生的引导、知识的凝练、思政的提升。通过讲,让课堂趋近完美;通过讲,让学生收获满满。

第二,查。上面说教师不应讲什么,这部分的内容就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查”的。查是学生独立搜索知识并自主学习知识的一种能力,怎么查、查什么……就需要教师“讲”。学生每天手机不离手,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条件安排学生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去“查”。通过查,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专业内的知识,还可以碰触到专业外的其他知识,这就拓宽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宽度。

第三,做。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就是处处可实践,时时可实习。有了思政育人的目标,教师就要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动起来。教师做好执行性引导,向学生发出指令,过程中指导,教学生做什么、如何做。学生“查”到的做课件、做视频等资料,专业技能通过安排学生调研和社会实践融会贯通。这种方式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要比之前学生只听不做更有教育性。

第四,演。曾在其他学校见过有些老师特别能让学生“演”,要求学生化妆、租衣服、买小礼物,整个过程趣味性十足,大肆运用了各种夸张的做法,学生哈哈大笑过后对专业知识所剩寥寥无几。学生的演需要教师明确“演”的目标是什么?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体现哪方面的专业知识?演要有专业依据,需要专业教师指导,反复排练,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会贯通,最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专业大餐、思政大餐、能力大餐。这种方式具有实践性、活动性、参与性,侧重于锻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锻炼。

第五,论。管理类课程教师应善于抓住机会创设情境,运用“讨论”、“辩论”“申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辨别辩说能力。教师注重问题导向,多设置高层次的问题、评价性的问题,之后注意评价导向,从价值、思维、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教师根据专业知识的不同属性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论”进行安排。专业结论方面的安排学生讨论,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果;观点较多、社会上具有争议方面的安排学生辩论,期间鼓励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创新的想法;时政、思政方面的安排学生写申论,要求学生有理有据、严谨论证。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國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国办印发文件[2014]59号。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

[基金项目] 2020年广东省教育厅综合教改项目“新时代高校管理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2021年广东省教育厅“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作者简介]王天(1979- ),男,天津人,硕士,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教育管理;林建邦(1975- ),男,台湾人,博士,教授,广州南方学院,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思政元素构建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