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育红
摘要:“双减”背景下,要很好地落实“减法”,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做好“加法”,通过“增质”来实现“减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经过了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的教材编排进行了全新的调整,注重单元整体教学,以课程统整为主,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统整教学效率和质量,是当下教师需要去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语文;课程统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课程统整就是将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更加有意义的整体。在小学语文中,注重课程的统整就是将小学所有的课程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传统课程的教学,只是注重学生在学科中的学习,并且语文的教学,低年级中年注重学生的字词的认识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但是在阅读中教师也仅仅是注重学生对于本篇文章的学习,没有注重拓展,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符合当下教育的趋势。“双减”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质”,课程统整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同时教师利用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程统整原则一——尊重教材
语文教材才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无论课程改革与教育改革,学生在学习中都离不开教材。由此,课程统整需要尊重教材,需要以教材为主,结合教材的内容,开展实际的教学,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以阅读教学为主,教师要注重从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延伸,将课程统整与群文阅读相结合,让听说读写的技能操作自然发生、自然连接,将学科知识融入活动课程中,通过活动,情境的营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力。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可以概括为“童年”,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在于“童工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有:《牛和鹅》、《一只窝囊的打老虎》、《陀螺》,这三篇文章都是记录作者小时候的趣味事情。在进行这一单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三篇文章联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共同阅读,找出“我”写这篇文章的意义,“我”的童年丰富多彩表现在哪里?让学生进行整体性的阅读,提升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一期去玩陀螺,让学生感受作者的乐趣。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杨红樱”系列漫画、小说,让学生学习如何的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二、课程统整原则二——学科拓展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有全局观,需牢牢把握语文学科大观念,做好语文学科内部的统整。教师可以由语文延伸到其他学科,认为各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应当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尤其在“双减”政策下不同学科应各取所长,达成同一个教学目标。同时提出教师要有不断突破现有思维的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地为学生减负,也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在“双减”政策中要求一二年级不得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这样的要求,教师就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和兴趣特征来设计作业。如语文与美术课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呈现出来,比如制作绘本;如语文课程与音乐课程结合起来,将弟子规、三字经都变成童谣的形成,让学生唱出来;如语文课程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比如在《曹冲称象》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思考得這么大的象,这样才能知道他的重量,让学生充分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称重。通过这样教学内容的,实现教学课程的总体整合,在语文的学习中运用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程统整原则三——深入人心
课程同整要深入人心,需要学生、教师都要有一样的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将课程统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相应的教学,由此,需要学校对于课程统整进行宣传。要让学生了解、意识到课程统整的含义,需要学生意识到知识可以迁移,可以运用到不同的课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语文可以说是学科学习之母,任何学科学习的重点都需要语文,认识数学教材中的含义,理解其中的意义,都是需要学生在认识汉字作为前提。
其次,“双减”改革重点在于减轻学生的压力。因此课程统整就要注重在学生作业上减轻,在实施课程统整的时候,注重联合其他学科或者是以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布置作用。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热忱的激励。一二年级的口头作业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可以采用积分兑换、背诵榜、闯关卡等方式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统整路径需要注意的内容
1.语文教学要从模仿教学转向品质教学。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教为主体”的观念仍然存在,学生主体、学生弱化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变。因此,在“双减”教学背景下,教师既要做减法又要做加法,需要在“质”上提升。由此课程统整需要挖掘语文的核心价值。在教学中追求一种互动、公平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语文教学从趋同转向个性。当下语文教学趋同性非常严重。而当下社会发展需要个性化、创新性的人才。传统教育影响下,单篇的教学,让学生成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相似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不符合当下社会的需求,也不符合社会的需求。由此,在课程统整中,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构建,尊重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发展自己,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语文教学从封闭转向开发。传统教学比较封闭,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学习中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很少在课堂上质疑教师,这就导致课堂质量无法得到提升。并且教师注重学生成绩、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没有发展。而在课程统整中就需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发展,要将课程变为主动、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得到思维模式的发展。并且教师还需要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在形象感知、自我感悟、讨论合作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结语:
总之,教育改革的重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得到知识、能力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程统整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同时让学生能够运用其他学科的学习思维或者是学习的技能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提质减量”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开发、自由的环境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凤霞.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统整路径的新思考[J]. 语文教学通讯, 202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