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腾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越来越丰富,“分享式”教育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作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分享的方式去阐述的自己观点、见解,在思想的碰撞中,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其数学思想。现阶段“分享式”教学模式的使用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主要探究内容,分析“分享式”教学模式应用现状和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分享式”教学模式的方法,以期为学生提供最优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享式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仍以教师讲授的方式居多,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帮助学生直接获取知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水平。但传统化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较多,比如忽视学生课上主体地位、未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等,这些都是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一节高效的课堂不应只有教师一人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互相沟通,采取有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协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而“分享式”教学模式便能很好的满足这一条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享式”教学模式的方式。
一、分享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首先,教师应明确什么是“分享式”教学模式,“分享式”教學模式早就存在,任景业教师将该模式进行整合,提出将适应学生天性作为教学的核心宗旨,倡导从问题出发,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成果,在师生、生生传递信息、分享成果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实现学生共同成长,使其享受认同感这一教学方式称之为“分享式”教育模式。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生活环境、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在接触新知识时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教师借助“分享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自己思考过程、经历分享给其他学生,从而取得他人的认可,提升自身成就感的同时,也能吸收他人的观点,完善自身认知,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探索的动力。可以看出,“分享式”教育是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分享”的过程进行学习,旨在强化其自主性,减弱对教师的依赖性。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享式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应用分享式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部分数学教师在应用“分享式”教育模式时仍存在认知不清晰、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未协调学生个体意识等问题,具体在数学课堂中表现为教师并不了解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分享式”教学模式,认为只需要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即可,导致教师并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效率也比较低,或是学生之间由于个体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降低了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简单举个例子,部分学生在学习时更喜欢安静的环境,吵闹的环境容易导致思维混乱,所以很难融入到其他学生的讨论过程当中,不仅降低了自身原本学习效率,也影响了其他学生学习进程;部分学生个体意识比较强,所以在分享时自己一直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忽视了其他学生的感受。这些都是开展“分享式”教学模式是面临的问题。
(二)应用分享式教学模式出现问题的成因
究其成因主要分为两点,一是教师教育思想不明确,在实际教学中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所以难以很好的将分享式教育模式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在出现问题时也很难快速的找到原因并进行改善,导致自身引导作用未能很好的发挥出来;二是教师未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问题,“分享式”教育模式的开展需要教师对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基本情况有明确的认知,才能更好的划分小组,如果教师忽视这一问题,就容易出现数学课堂混乱、无序,学生学习效率低的情况。
三、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中分享式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开展“分享式”教学模式,自身要对“分享式”教学模式有清晰的认知,分析其概念和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学习成功的案例,再结合班级情况设计“分享式”教育模式展开的方式。这些内容都是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教师将自己对“分享式”教育模式的理解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需合理的建立学习小组,结合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等,保证每个小组基础能力相当,促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其次,教师在上课之前需重新整理教案,将教学内容与“分享式”教学相结合,合理的设定学生讨论的问题,促使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在学生互相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突出“分享式”教育的作用。此外,教师应明确“问题-思考-分享”这三个步骤,并向学生传递课堂规则,从而使“分享式”教学更为有序、高效,也让学生更为熟悉“分享式”教学模式。
(二)开展差异化教学
针对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认清学生性格、学习能力的差异,开展差异化教学。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差异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
例如,学生在学习《除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除法?二是怎么运算?三是举例说明。学习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负责解答第一个问题,学习基础能力一般的学生负责解答第二个问题,学习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负责解决第三个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每个学生在“分享式”教学模式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在任务驱动下,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当中。
(三)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在“分享式”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引导作用,不仅要结合新课内容确定主题,同时也应观察学生分享问题的过程,当学生之间产生歧义,争执不下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避免学生因个体意识影响“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展开。其次,教师也应围绕分享式教学核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促使学生所讨论的内容始终围绕着核心问题。最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工作,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正确的理解,促使“分享式”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分享式”教学模式属于新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应革新自身教学理念,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分享成果,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1]杨倩.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中生生交流的实效性研究[J].读写算,2021(30):129-130.
[2]徐周亚.将分享式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之中[J].四川教育,2021(1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