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被动”为“主动”: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

2022-01-13 12:57邝杰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2期
关键词:被动学习动机学习

邝杰仪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对学习保持主動性,对学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学习动机的内涵及作用的理解,分析了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三要素,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学习动机;学习

学生不乐意学习,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迫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化“被动”为“主动”?对于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探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及其作用

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产生并促使学生学习,以达成某种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因,又称“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有引发、定向和维持三方面的作用。

学习动机的引发作用是指当我们对某种知识、技能产生学习的需要时,会引起学习的动力,并激发起一定的学习行为。例如,一位学生喜欢绘画,但她对绘画技巧等毫不了解,于是她急切地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绘画,而这种心理体验促使了她产生学习绘画的行为。学习动机的定向作用是指在学习动机下,学习行为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我们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如上面提到的学生,她学习绘画是为了创作出好的作品,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她决定参加绘画培训班,而且还买了相关书籍进行自学。学习动机的维持作用是指学习动机能够促使学生稳定保持认真积极的学习状态,坚持把学习任务完成。如上面提到的学生,为了掌握绘画技巧,她可以每天花几个小时练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学习动机这三方面的作用相互关联、相互增强,对学生学习产生着重要影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推动学生主动为之努力,持之以恒,以达到一定目的。

二、学习动机的组成

学习动机驱力理论中,把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组成部分。认知内驱力指的是学生希望理解、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当学生对某一学科很感兴趣,他会努力学习这门学科,并感到很开心。它是在好奇、求知的基础上以获得知识为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满足。自我提高内驱力指的是希望获得好的成绩,以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高的学生努力学习可能只是希望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名次,他们追求的是地位的满足。附属内驱力指的是因为希望获得赞许和认可而努力学习的需要。附属内驱力高的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赞许和认可,而不是在学习中获得满足。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的年龄、身份等变化,各内驱力在学习动机中所占的比重也会有所变化。

三、化“被动”为“主动”: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

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各驱力呈下降趋势。作为教育者,保持学生学习动机,并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是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从学习动机的内涵、作用以及组成进行思考,有几个措施值得我们尝试。

第一,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需要。需要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因素,学生不愿意学习,很多时候是还没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需要。他们抱着不得不学习的心态被动学习,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此,我们应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与课内的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在学习中认知内驱力的作用,使学生的动机逐步转移到学习上。同时,我们要注意课外的延伸,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把学得的知识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意识到学习的生活意义与价值,这时,学习需要自然而然就被激发出来了。

第二,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具体计划。需要让我们产生动机,而动机则推动我们朝着某一目标或方向努力前进。在这个过程中,目标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过大的目标难以完成,过小的目标没有挑战性,两者都容易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而当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成学习目标,能让学生对学习保持自信并且希望进行进一步探索,进而使学生学习动机得以保持和提升。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知识水平选择具体的、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定地把学生作为主导,增加其自主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为自己的学习进行规划,主动向着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前进。

第三,及时进行反馈,客观公正评价。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与压力也会越来越多,而及时的学习反馈以及客观的评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缓解压力。一方面,教师作为知识的主要教授者,对学生及时的学习反馈能加深学生对自己真实情况的了解,起到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不管是作答正误、成绩好坏、知识应用成败,我们可以通过反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让学生在领略成功的喜悦或对失败进行反思的同时,找到继续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角色,可以是学生学习压力的施加者,也可以是压力的舒缓者。有研究表明,学习压力与学习动机呈显著负相关,学生的学习动机随学习压力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做到公正、客观地评价,这样一来,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学习情况,而又不会过于焦虑而产生学习压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客观的认可与肯定,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轻松、满足,发挥附属内驱力的作用,驱使学生主动学习。

第四,加强归因训练,化“被动”为“主动”。研究表明,学生的归因倾向能够影响其学习的自主性。内控性越高的青少年,其日常行为越积极向上,更多地参与班级活动,对学习也越有责任感。因此,我们要合理加强归因训练,创设不同的情境,给学生分配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及时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归因,加强学生主动归因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先从内部进行归因,着眼于自身,习惯从自身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归因,找到自己可以改进的地方。在归因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理解会逐步加深,把控感也会更强,而内部归因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与可能,能够让学生继续学习的行为,保持较好的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业乃至未来的影响不容小觑。要想达到良好效果,有所成效,我们不光要研究学习动机理论,还要与学生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并把想法、措施在实际中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践中发现措施的利弊,找到改进的方向。本文所提到一些举措是基于理论知识,结合教育工作经验所得,但实践时间较短,仍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的实践改进。

猜你喜欢
被动学习动机学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蔓延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