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婷 马彩霞 史长松 程东良 谢增华
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郑州 450000
重症肺炎在小儿群体中发病率高,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等特征,且随病情进展可引发呼吸衰竭,增加疾病治疗难度〔1-3〕。气管插管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治疗期间具有重要作用,而干预过程中实施有效护理对保证疾病治疗和康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4-6〕。危重症专职管理是近年来得到推广应用的针对危重症患者的干预模式,可参照患者具体状况制定个体化、专业化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7〕。此外,患儿生理结构较特殊,且脏器尚未发育成熟,治疗期间易出现皮肤水肿、肺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而影响通气效果,而干预期间通过变换体位可有效避免上述现象,提升治疗效果〔8〕。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患儿,探讨体位交换联合危重症专职管理的应用价值。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儿192例,根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9〕中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经血常规、X线片等检查确诊,且合并呼吸衰竭;②均采取气管插管;③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病变者,②存在气管异物者,③存在心力衰竭者,④存在结核性疾病者,⑤存在血液系统病变者,⑥合并肾肝等脏器器质性病变者。研究组男54例,女42例;病程3~11 d,平均(6.98±1.51)d;年龄3个月~12岁,平均(6.45±2.82)岁。对照组男59例,女37例;病程3~13 d,平均(8.01±1.45)d;年龄3个月~13岁,平均(7.01±3.11)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均衡可比(P>0.05),且本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①病情监测,若患儿出现呻吟或呼吸急促等表现,立即给予对应处理,并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预防缺血缺氧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等不良事件发生。②用药护理,气管插管后注意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注入药物时密切观察药物有无堵塞气道;给药期间持续加压给氧,维持肺扩张,确保药液均匀分布于肺内;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及血压,若心率加快、呼吸减缓、血压增高,则暂停用药。③维持呼吸道畅通,持续平卧位通气干预;适宜喂养,确保营养充足。④并发症预防,针对患儿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干预期间密切监测患儿呼吸及血压等变化,查看有无嗜睡、昏迷、烦躁不安等异常表现,若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并协助采取对应处理方案。
1.2.2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体位交换联合危重症专职管理:(1)体位交换护理。气管插管治疗期间,将患儿体位自平卧位调节至侧卧位、再调节至俯卧位,最终调节至平卧位,间隔2 h更换1次;患儿取俯卧位时头部偏向一侧,下肢和躯干维持俯卧位,且护理人员需全面检查导管情况,防止发生导管脱落。(2)危重症专职管理:①建立危重症干预小组,包括临床护理人员、责任护士和护士长,其中护士长负责任务分配、监督干预小组工作质量;②邀请专家组织健康讲座,向干预小组成功讲解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知识,包括疾病诊断、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救治要点等;③做好患儿保暖工作,将其皮肤表面温度维持于36.5℃左右,室内温度调节至60%;④定时清理患儿鼻腔与口腔分泌物,避免气道受阻,待病情稳定后改用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式吸氧,进行雾化治疗,避免咽喉肿胀;⑤强化呼吸监护,确保患儿体位适宜、舒适,遵医嘱调节氧流量,密切监测基础生命体征,若发生呼吸暂停,应立即给予针对性干预;⑥密切观察患儿尿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详细记录1 d内血压变化,并测量尿量,若尿量较少,则检查是否发生肾功能损伤。
①统计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包括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发绀消失时间、退热时间。②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水平,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③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发绀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前两组PaCO2、pH、PaO2、S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CO2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H、PaO2、SaO2水平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H、PaO2、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较差、体质偏弱,故易感染病原菌引发肺炎,如病情进展可发生不同程度呼吸衰竭,对患儿身心健康及成长发育影响极大[10-11]。气管插管为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重要措施,但治疗期间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故应实施有效护理干预[12-13]。
危重症专职管理主要是明确组内成员具体护理职责,持续提升护理规范性,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保证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转归[14-15]。同时,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儿治疗期间,长时间单一体位不利于局部血液循环,且可能会引发呼吸道不畅通及输液管路不通,进而增大护理难度,而体位交换干预可改善肺部组织通气量,促使血流量恢复正常,进而改善患儿氧合状态[16-18]。本研究结果提示联合应用体位交换及危重症专职管理,可缩短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儿症状缓解用时,纠正血气分析紊乱状态,并预防并发症发生,促使患儿尽早康复。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①俯卧位利于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儿氧合状态,促使分泌物引流,侧卧位则利于促进血液循环。肺部发生炎症后,炎性渗出物异常增多,而患儿气道纤毛运动能力较弱,且清除能力不佳,故极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过体位交换干预利于协助患儿排出肺部分泌物,促进肺泡扩张,改善通气状态;体位变换还可转变胸腔压力,减小肺组织压力,促进肺组织复张,降低肺内分流,以此进一步调节氧合状态。②危重症专职管理是针对危重症患者制定的护理模式,组内成员施护前均首先接受培训学习,保证自身专业护理技能和处理问题能力,以此满足患儿不同层面护理需求。此外,危重症专职管理中,组内干预成员专业技能与知识均较好,干预期间注重详细掌握患儿病情和治疗、心理等情况,据此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
综上所述,采取体位交换及危重症专职管理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患儿实施干预,可调节其血气状态,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