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晓萍 程晓明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济南 25001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结合药物特性设计环境,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及环境,调配静脉药物,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提供服务的重要机构〔1-3〕。但由于PIVAS工作量大、工作流程细致,涉及工作人员多、工作顺序多、环节多等,任何环节发生问题均可能引发严重差错事故。有研究显示,提高PIVAS工作流程管理化与规范化,对杜绝或减少医疗差错发生、降低职业风险发生率具有积极影响〔4-5〕。然而传统工作顺序多选用顺序作业模式,忽视科学管理方法对PIVAS工作各环节质量的影响,难以有效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6-7〕。集中调配模式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优化、重组,重点探讨工作流程常见差错内容,并予以针对性整改、控制,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是现代医院药学管理思想、方法的重要体现。然而集中调配模式在PIVAS中的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集中调配模式,分析其对医疗差错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的干预效果。
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PIVAS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实施传统工作顺序的28名工作人员、抽取16 580份医嘱作为实施前,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在传统工作顺序基础上进行PIVAS集中调配模式的28名工作人员(与实施前为同一组成员)、抽取17 164份医嘱作为实施后。工作人员女20名,男8名;年龄20~36岁,平均(25.41±2.62)岁;文化程度:19名大专,9名本科及以上;工作年限1.3~8.6年,平均(4.31±1.48)年。纳入标准:①工作年限均>1年,②均接受系统工作培训。排除标准:文化程度为中专、初中、小学者或文盲者。
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实施传统工作顺序:传统成品输液核对包装顺序为:调配间内无菌制剂调配人员将成品输液、空安瓿或空西林瓶(包括非整支药品)传出调配间,再由核对包装人员将成品输液、空安瓿或空西林瓶(包括非整支药品)进行核对包装。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实施PIVAS集中调配模式:为保证无菌制剂调配质量,通过实践,流程不断优化:将无菌制剂调配人员和核对包装人员进行优化、重组,部分核对包装人员进入调配间与无菌制剂调配人员通过“一对一”辅助调配模式,同时完成无菌制剂调配和成品输液的核对工作。成品输液传出调配间后由核对包装人员再次核对成品输液质量后进行包装。调配间内核对与调配间外核对侧重点各有不同,调配间内重点对成品输液质量进行检查,监督抽吸药液是否彻底,调配是否准确,检查成品输液有无沉淀、浑浊、变色、分层、异物(如胶塞),有无破损渗漏等。调配间外核对人员则重点核对输液标签信息,包括病区、患者信息、用药时间、用药信息(名称、规格、剂量),输液标签是否整洁清晰、各岗位操作人员签名信息是否完整等。
①比较实施前后药品人均配置速度、配置差错率,其中配置差错包括药品破损、调配错误、退药错配。②比较实施前后摆药差错率,包括输液批次分配错误、输液贴签错误、成品输液放置错误。③比较实施前后核对包装环节差错率。④采用自拟《PIVAS工作人员对职业风险认知问卷》从设备运行、环境管理、针刺伤、体液污染4个维度评估并比较实施前后工作人员风险管理认知度,每个维度0~25分,得分与风险管理认知度呈正相关。经预试验,本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为0.93,效度系数为0.84。⑤比较实施前后职业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针刺伤、眼部职业暴露、气道吸入伤。⑥统计实施前后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率。⑦采用自拟《PIVAS工作人员满意度问卷》从风险认知、职业保护、环境管理等方面评估实施前后工作人员满意度,其中≥90分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满意;60~74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将≥75分计入满意度。经预试验,本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为0.86,效度系数为0.80。
实施前药品人均配置速度为(1.35±0.14)袋/min;实施后药品人均配置速度为(2.11±0.20)袋/min。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73,P<0.001)。
实施后药品破损率、调配错误率、退药错配率及总差错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配置差错率比较〔n(%)〕
实施后输液批次分配错误率、输液贴签错误率、成品输液放置错误率及总差错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摆药差错率比较〔n(%)〕
实施后核对包装错误率0.06%(10/17 164)低于实施前1.71%(283/16 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294,P<0.05)。
实施后设备运行、环境管理、针刺伤、体液污染4个维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工作人员风险管理认知比较(分,
实施后职业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4。
表4 实施前后职业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实施后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率低于实施前,工作人员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5。
表5 实施前后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率、工作人员满意度比较〔n(%)〕
PIVAS是为确保静脉输液质量而对输液实施集中管理、集中配置的新模式〔8-10〕,但受工作量繁重、环节复杂、工作人员培训等诸多因素影响,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影响患者输液安全〔11-12〕。因此加强PIVAS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顺序作业工作模式是既往PIVAS常用工作顺序,但其存在以下缺陷:①难以对无菌操作技术及无菌制剂调配精准性进行现场质控;②在核对包装间,即非洁净控制区对空安瓿或空西林瓶,甚至非整支药品进行核对包装,极易增加转移性污染发生风险;③易造成等工、怠工、劳动强度大等现象,造成人力资源浪费,降低工作效率。而PIVAS集中调配模式采用“一对一”辅助调配模式,可通过分工协作,保证调配流程流水线化、简单化,省去空安瓿/西林瓶与成品输液一一对应传递步骤,有利于改善传统模式中等工、怠工现象,提高药品人均配置速度,节省工作人员调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药品人均配置速度高于实施前,提示集中调配模式应用于PIVAS,能有效加快药品人均配置速度。
肖金艳等〔13〕通过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组织的建立、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及质量控制效果3个方面对PIVAS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结果发现,质量控制指标合格率上升,同期差错率得到下降,有助于规范各岗位工作流程,减少配制差错,确保药品配制质量。赵向阳等〔14〕也认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使药室管理精细化及严谨化,提高门急诊静脉用药集中配制中心工作质量。基于此,本研究数据表明,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配置药物总差错率、摆药总差错率、核对包装环节总差错率均降低。分析原因:集中调配模式采用交叉作业工作方式,一方面可对无菌制剂调配无菌操作技术进行质控,减少空安瓿/西林瓶中残留药品对环境的污染,保证成品输液安全性,弥补传统工作模式对无菌操作无现场质控所致工作盲点;另一方面,重点核对药品规格、剂量、颜色、非整支用量药品是否混合调配精准等,不仅可优化分批次、贴签、排药等工作流程,避免调配错误所致药品浪费,还能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稳定及有效的输液产品,进一步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Kang等〔15〕研究表明,PIVAS工作人员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原因可能与其职业特点有关。报道还指出,PIVAS工作人员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接触静脉药物、患者等,并执行药器拆零、开启安瓿等多种侵入性操作,极易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16-17〕。李健荣等〔18〕说明,锐器损伤、皮肤接触药物是PIVAS工作人员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指出,实施后设备运行、环境管理、针刺伤、体液污染4个维度评分高于实施前,职业风险事件总发生率降低。PIVAS采用集中调配模式将事后处理转化为事前预防,要求调配药品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抓好关键控制点,严格执行标准作业程序,及时检查纠正不按标准操作行为,并要求工作人员将空安瓿、空西林瓶核对无误后直接丢入医疗废物容器内,避免玻璃碎屑划破地面,造成因操作不当所致工作人员划伤。本研究还发现,集中调配模式应用于PIVAS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满意度,考虑与差错减少、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率降低等因素有关。此外,集中调配模式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人文关怀,为工作人员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构建和谐、积极的人文环境,从而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减少工作负担与压力,进一步提高配置质量。
综上所述,PIVAS在集中调配模式下能有效提高药品人均配置速度,减少配置药物、摆药及核对包装环节差错发生,增强风险管理认知,降低职业风险事件发生率及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率,提高工作人员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