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2022-01-11 15:50:28吕俊杰
运动精品 2022年11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育人

吕俊杰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吕俊杰

(玉林师范学院 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高校体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分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深度挖掘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在育人过程中“育体”和“立德”功能要完全展现在体育教学和实践路径中。提出了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延伸“育体”和“立德”课程思政教学的新理念;利用好高校体育课程的育人载体,发挥学科教学内容优势,打开“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的新视野;理解教育的初心和“立德树人”之间的关系,育人和教学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建立“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新意识等建设路径。

立德树人;高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1 明确“立德树人”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指向

1.1 高校体育课在育人过程中“育体”和“立德”功能的展现

2018年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高校体育课和“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三全育人”要求的重要体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立德树人的指向,明确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任务,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课的思政元素,把高校体育课在育人过程中应该使“育体”和“立德”功能完全展现在高校体育的教育教学和实践路径中。课程思政的内容结合体育特点,在教师的引领下,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精神追求、价值观等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通过体育培养理想的社会公民,培养人民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1]。使思政的元素贯穿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可以借用当前学生比较关注的奥运会,发挥体育榜样人物的作用,比如,宣传北京冬奥会涌现的一批青年榜样人物谷爱凌、张可欣、苏翊鸣、齐广璞等优秀运动员的事迹,他们努力拼搏、不怕困难、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2]。通过对青年榜样人物的学习,树立自己的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坚持不懈,不言放弃的精神,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兴趣,逐渐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为实现体育强国架起良好的桥梁。

1.2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紧迫性

“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在国家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中国梦在体育领域的具体反映,就是体育强国梦。为了充分发挥体育在“体育强国”的建设,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3]。新时代下,“健康中国”“提高竞技体育”“为国争光”“全民健身”等思想的提出,表明“以体育人”已成为如今社会的迫切需求。一方面,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和道德水平都能得到提升。武汉大学的副校长曾经说过:“完全人格,尽在体育”,这说明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是人的精神引领,可以培养人坚忍不拔的意志;通过体育的竞赛,让我们学会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培养人民的价值追求,丰富人民的体育生活。一方面,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能够促进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全面挖掘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体育有着很多的育人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程的需要和当代社会的发展,弘扬新时代体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归纳和总结,要弄明白在体育教学要教什么。然后,把体育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到课堂中去,就是教师要怎么教[5]。从而,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课程思政的内容结合体育特点,新的育人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过程中,能够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有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高校体育课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到位,德育功能不强,育人效果不佳

高校体育课主要分为体育专业课程和公共体育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虽然技术要求有所不同,但是育人目的都是相同的[6]]。有的高校在培养体育专业的学生时,太过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学生在学校的高要求以及为了以后找工作,只是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一味地追求竞赛的成绩,忽视了体育活动的过程。社会在招聘人才的同时不单单看技术水平,更应该对应聘者的德行有所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在注重技术能力提高的前提下,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整合体育课中的育人元素,发挥“育体”和“立德”的功能,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前提下,逐渐有自己的理想。近年来,全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呈下降的趋势,对此,有的高校更是提出了体质测试水平不合格不准毕业或者体育成绩不合格不准毕业的硬性要求,以此措施来要求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学生的体质健康学生自己有责任,教师的引导更有责任,公共体育课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达到上体育课的目的,教师要丰富学生上课的内容,开发本运动项目的趣味,通过竞赛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做到“勤练”和“常赛”,把应该有的教学过程充分落实到课堂,达到体育课的锻炼目的,让学生开开心心上课,轻轻松松锻炼,进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2.2 教师缺乏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要落实和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搞清楚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在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充分挖掘体育活动中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建设应该从体育主管部门开始抓起,体育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重视[7]。首先,开展课程思政教师集体会议,通过参加培训、讲座等方式,给体育教师树立育人意识,各体育项目带头人积极带领教师一起制定教学大纲、培养方案和集体备课,制定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供相应的平台,如多组织教师技能大赛,说课、微课、慕课等活动,通过教学实践,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思政元素的能力得到有所提高。

3 挖掘高校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内涵

3.1 精神引领,德育铸魂

体育不但可以增强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锤炼人的意志,使人坚忍不拔。体育影响着学习和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课程思政建设上有着丰富的育人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讲,体育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努力坚持的结果,通过体育锻炼,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不懈的精神[8]。体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还表现在体育竞技,在竞技场上,自信自强、不畏强敌是运动员背后的艰苦训练和强大的内心,竞技的参与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体育精神一直在传递人们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地超越自我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不畏强敌、永不言弃、团结协作、爱国奉献的精神,是社会在不断地进步,这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弘扬正能量,我国的体育精神主要有:奥运精神、体操精神、乒乓精神、女足精神等,最深入人心的还是女排精神。体育精神引领着人们的生活,使人坚忍不拔,面临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是坚韧的意志使我们迈向成功的彼岸。

3.2 把握契机,崇高信仰

时代的号召,弘扬现代爱国主义精神,要及时把鲜活的思政资源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体育强则中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梦和强国梦是紧密相连的”。中国逐渐强大起来,一方面,体现在申奥成功和申冬奥成功,这是一个很好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展现我们国家的力量和形象。另一方面,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强健体魄和体育精神,借助优秀运动员的榜样力量,可以影响到更多学生参与到健身中去,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多参与体育竞赛,激发出学生的荣誉感和进取心,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团结进取的精神,尊重对手,勇于挑战自己和超越自己。高校应该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优势,最大限度利用教育资源,应该把奥运会的精神内涵以及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竞技追求同青年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结合起来,运用多角度的教育方式,将冬奥会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系转化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在新时代的舞台上追求超越、奉献祖国的精神。

3.3 激活内能,优质育人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内涵和作用,统整和拓展立德功能,进一步优化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意识,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9]。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利用奥运精神的鲜活案例来培育青年大学生敢于拼搏的优秀品质,加深青年大学生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要通过传播冬奥会倡导的低碳、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山青地绿天蓝理念,培养大学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另一方面,优化教学过程,可以多组织一些与技能课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勤练和常赛,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体育课堂中能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控制好运动的负荷,使学生达到运动的目的。

4 “立德树人”战略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认识

4.1 延伸“育体”和“立德”课程思政教学的新理念

我国高校承担着育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体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在学习上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其次,学校要通过组织学习来转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2]。丰富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给教师树立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新理念,增强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做出适当的调整,把所有的体育技能类课程思政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新高度,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要不断深化改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0]。明确“育体”和“立德”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体育技能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把德育教育贯穿到日常教育生活当中。最后,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使教师学会从体育学科当中充分挖掘德育元素,然后把它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专门的提升平台和机会,比如,学校多组织一些有关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沙龙,让老师们多加交流,在教学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多组织教学实践经验分享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高职称和青年教师分不同组别进行比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通过比赛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师们在教学当中遇到的困难,“体育课程思政该怎么融入”“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比赛得到很好的解决,大家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教学相长,一起来把体育课程思政的课程上好。

4.2 打开“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的新视野

高校体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充分挖掘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发挥体育德育的优势,丰富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重视体育德育的育人价值,让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政元素统一结合起来,共同培育社会有用的人才[11]。第一,挖掘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是弘扬体育精神和推动文化建设的需要。发挥体育德育的优势,体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它不单单是为了最后的结果,是重在过程,体育通过实践不断的锻炼和体育竞赛可以达到育人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正确的竞争意识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感受到体育文化的内涵,体育文化的魅力,培养正确的体育精神,深挖体育文化的价值,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推动以体育人。第二,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不只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高校体育课最基本的是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和能力,培养健康的体魄,让学生接受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不断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育体”和“育人”有机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当代大学生有体育人文精神,有担当有使命[12]。第三,体育课程中融入榜样人物,让体育教学活起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想要上好体育课程思政这门课,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把当代的新鲜正能量注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可以利用榜样的精神,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自信自强、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良好习惯。

4.3 建立“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新意识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大思政”课程理念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来看,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模式尚不完善,在体育课程实施当中不能只是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要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使体育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只有转变育人理念、增强教学能力、构建协同机制、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认识,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理解教育的初心是明确立德树人的逻辑关系,才能办好课程思政。一方面,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评估体系。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也就是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可以根据体育思政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建立教师评价标准,学校可以根据通过体育课程思政的培训、学习、比赛等手段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来进行评价,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并计入教师的绩效工资、升职、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标准等。学生的学,主要是对学生的德育效果来进行评价,那就根据体育思政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建立新的评估标准,教师在最后的考核中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学生德育的发展,在其中考核和最后的考核当中都注重学生德育的发展,并具体地量化标准,比如,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的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结协作能力等等标准[13]。另一方面,完善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把道德教育的作用与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教育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积极地与立德教育融合起来,要做到在培养学生体育品格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精神、体育精神和人文精神,使体育课程在思政教育上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教学方法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要根据课程的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比较感兴趣的方法来学习,达到立德教育的目的。最后,发挥高校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组织协同作用,实现全方位育人。高校体育思政课程要建立育人共同体,最终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的。一是学校各部门的协同,学校党委、学院和教师之间要积极沟通,建立体育课程思政共享平台,评价制度体系等,把思政工作落到实处。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统一,教师要发挥每一门课的优势,引导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之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要协同,把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实践等进行过程性评价。

5 结语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在人才培养、社会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要求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和育人模式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改革。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它是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高校体育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运用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平台,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引领学生的体育精神,使高校体育课程的“育体”和“立德”的价值完整地展现在体育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路径之中。

[1]曾倩云.高校体育课堂开展“课程思政”的创新思路[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1):43-45.

[2]项波,吴仰祺,杨路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4):152-155.

[3]国务院.《体育强国建设纲要》[Z].2019-09.

[4]杨祥全.铸魂育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紧迫性与自身优势探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0(1):13-16.

[5]蒲清平,何丽玲.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21,42(5):237-246.

[6]张艳,崔久剑,胡琦.课程思政视域下公共体育课程的创新研究[J].体育世界,2019(9):66.

[7]韩冰.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3):69-78.

[8]杨如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9,33(3):76-79.

[9]赵富学,陈蔚,王杰,等.“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4):80-86.

[10]冯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途径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8,8(29):78-79.

[11]赵峰,徐润萍.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科技,2020,41(3):137-138.

[12]赵富学,黄桂昇,李程示英,等.“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释析及践行诉求[J].体育学研究,2020,34(5):48-54.

[13]张洋,魏军.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6):35-40.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ral Education"

LV Junjie

(Yulin Normal College, Yulin 537000, Guangxi, China)

基金项目:2021年度玉林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名称:“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XJJGYB14);2022年玉林师范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2KCSZSF21)。

吕俊杰(198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严以修身”先立德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