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亮
集体花球啦啦操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前六名为例
周永亮
(福建江夏学院 公共体育部,福建 福州 350108)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视频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大学生部)啦啦操比赛集体花球啦啦操自选动作前六名队伍的成套难度动作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福建省啦啦操自选动作中难度动作运用现状,找出难度动作编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研究表明:在难度类型选择上存在不均衡;难度编排上,存在难度系数较低、表现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完成形式上,以部分队员完成为主;位置布局上,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花球啦啦操;难度动作;运用
2022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办公厅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发《关于提升学校课后服务促进中小学健康成长的通知》提出,将啦啦操与足篮排、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项目一起列为体育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应设项目[1]。随着啦啦操项目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各项赛事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水平和难度技巧也越来越高,在比赛中难度动作的合理编排已经成为取胜的关键。竞技性质花球啦啦操和表演性质啦啦操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要通过具体的难度动作搭配舞蹈动作来展示成套动作的价值。成套中难度动作种类数量的选择、完成质量、完成形式以及在成套动作中的位置布局是评判运动队整体实力最有效的指标之一,也是比赛取得高分的关键因素。笔者通过对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大学生部)啦啦操比赛集体花球啦啦操自选动作前六名队伍的成套难度动作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教练员合理有效编排难度动作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检索福建江夏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中国啦啦操官网以及相关新闻报道等途径,收集整理与花球啦啦操、难度动作以及难度技巧在成套中如何运用等相关文献,总结前人在此方向的研究并得到启发,为本论文撰写提供理论参考。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邮箱、微信等方式,对啦啦操金牌导师、国家级裁判等业内权威专家针对花球啦啦操难度动作分类标准、评分标准以及难度动作在成套动作中的编排与运用等问题进行访谈,以及通过在比赛现场与带队教练员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为本论文撰写提供真实可靠信息。
选取2022年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大学生部)啦啦操比赛集体花球啦啦操自选动作前六名队伍,分别为:福建江夏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商学院、武夷学院、厦门医学院、仰恩大学共6套比赛视频,对成套难度动作运用采取慢倍数播放以及动作定格的方式进行记录分析研究。
采用Excel2010软件对前六名集体花球啦啦操成套难度数量、类型选择、表现形式、完成形式、位置布局等方面的运用进行整理归纳和图表分析处理,为本论文提供数据支撑。
2021版集体花球啦啦操竞赛评分采用百分制,主要通过技术完成、团体完成、编排、总体效果四大类对成套动作进行评判,分值比例为3:3:3:1[2],虽然没有将难度动作单独列出来进行界定,但难度动作与以上四类评判标准始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目前在啦啦操各项赛事中要想取得高分,在成套中就必须通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难度动作来展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难度动作是运动员素质最直观的体现,教练员在创编时只有将多种类型难度动作合理均衡的分布在成套动作中,增强成套动作视觉效果,才能够更好的展现出队伍整体实力和水平。
2.2.1 难度动作类型数量分析
通过表1数据可以得出,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集体花球啦啦操自选动作前六名队伍难度动作类型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跳跃类、平衡与柔韧类、转体类、翻腾类。集体花球啦啦操不仅要在成套编排上下功夫,更要通过难度动作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跳跃类难度动作更能直观展现出运动员瞬间的爆发力以及超强的滞空能力,且在成套完成中失误率较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此次比赛中跳跃类难度动作受到各个队伍教练员的青睐,6支队伍在进行难度动作编排时跳跃类难度使用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他几类难度动作。平衡与柔韧在花球啦啦操中属于较为基础类的难度,主要展现队员在身体软度和平衡方面的基本功,6支队伍在此类难度动作的选择上较为均衡,使用频率也仅次于跳跃类难度。转体类难度动作是花球啦啦操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动作,整齐划一的快速旋转动作极具观赏性,同时也是最能凸显运动员能力与竞技水平的动作,此次比赛中福建江夏学院、厦门医学院两所学校转体类难度使用次数较多,另外四所学校使用相对较少。翻腾类难度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风险,容易受伤,各队伍教练员在编排时较少选用此类难度,翻腾类难度也是此次比赛中四类难度动作使用频率最低的一类。在难度动作的使用上福建江夏学院数量最多,达到27次,仰恩大学数量最少,仅为13次,这也说明了目前福建省各高校啦啦操队之间的实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表1 前六名难度动作类型数量使用情况
2.2.2 跳跃类难度动作应用情况分析
表2 前六名跳跃类难度动作使用情况
跳跃类难度是指在啦啦操成套动作中运动员依靠下肢爆发力和控制力在原地或行进间进行的单脚起跳或者双脚起跳的动作,具有较强空间转换特点[3]。通过表2可以看出,前六名队伍在成套编排时跳跃类难度动作最常用的是屈体分腿跳,其次是跨栏跳和C跳,其中福建江夏学院选用跳跃类难度数量最多,选用类型最丰富。结合比赛视频发现,前六名队伍中福建江夏学院和福建农林大学有选择集体完成的跳跃类难度,其余四支队伍跳跃类难度均为部分队员完成,6支队伍的完成质量均较高,腾空高度充分,爆发力和一致性也较强,其中仰恩大学在类型的选择和数量的使用上较少。跳跃类难度动作对于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身体控制力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加强腿部力量、踝关节力量以及腰腹核心力量练习,不能一味地追求难度系数而忽略了难度动作完成质量。
2.2.3 转体类难度动作应用情况分析
目前转体类难度已经成为国内外啦啦操赛事最具标志性的难度动作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失误的一类难度动作[4]。由表3可知,此次比赛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转体类难度动作是立转和阿拉C杠,其中阿拉C杠最能体现运动员竞技水平,目前福建省各高校运动队都在努力突破完成的人数以及旋转的周数。通过观看比赛视频发现,只有福建农林大学阿拉C杠是集体完成,但在完成质量上还有待提高,多数运动员出现重心不稳、摆动腿角度太小、手臂滞后等问题;福建江夏学院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旋转速度更快,但是非集体完成,同时有队员出现了失误;福建商学院和厦门医学院在完成阿拉C杠时也均出现重心不稳、连续跳动以及摆动腿弯曲等问题。因此,各运动队在成套编排时不能盲目的追求完成人数和旋转周数,应首先考虑动作完成质量,高质量的转体动作不仅可以丰富成套编排元素,增强视觉冲击效果,更能体现队伍干净利落、稳定一致的整体性。同时在旋转训练过程中,应着重增加摆动腿力度,加快旋转速度,同时加强踝关节力量、腰腹核心力量练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留头、甩头练习[5]。
表3 前六名转体类难度动作使用情况
2.2.4 翻腾类难度动作应用情况分析
翻腾类难度动作具有较高的空间流动性,能够丰富动作的层次感,提高编排的流畅性[6],通过分析前六名队伍的成套难度编排,在四类难度动作中翻腾类难度使用数量最少,形式单一,主要以手翻类和滚翻类为主。由表4可知,前六名参赛队伍均未选用空翻类难度,空翻类动作难度系数和失误率较高,对运动员速度、爆发力以及身体控制力要求也较高,各教练员为保证难度动作成功率,选择性的放弃空翻类难度,这也说明各支队伍在空翻类难度动作方面的能力还不足,在接下来训练中教练员应根据此类难度动作进行针对性训练。通过观察发现前五名队伍均有选用单臂侧手翻,虽然在难度系数上不如空翻类,但是完成质量较高,与整体动作衔接流畅自然,在编排上也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观感。滚翻类动作作为地面过渡的难度技巧,能够有效的利用地面空间,多数队伍在成套编排时都采用与队形变化相结合的形式,过渡更加流畅,还能提高编排的艺术效果。
表4 前六名翻腾类难度动作使用情况
2.2.5 平衡与柔韧类难度动作应用情况分析
由表5可知,前六名队伍在成套编排中平衡与柔韧类难度动作使用较多的是踢腿类、抱腿类和劈腿类三种类型。福建江夏学院、武夷学院、仰恩大学3支队伍,较多的使用动力性踢腿难度,完成质量较高且示范面较好,有效的凸显了肢体的延伸感和身体线条的美感。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商学院、厦门医学院均较多使用静力性抱腿难度,包括前抱腿和侧抱腿,难度系数较高,且形式多样,完成这类动作的运动员核心控制和柔韧水平较高,但是部分队员出现了膝盖、脚背未绷直,高度不统一等细节问题。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商学院、武夷学院、仰恩大学4支队伍在劈腿类难度上的完成人数相对较多,并且在成套中通过展示柔韧来中和激昂的音乐,使成套编排节奏层次更加分明,对比更加明显。福建江夏学院和武夷学院则分别使用了横叉前穿和垂劈动作,增强了舞台视觉效果,同时使难度系数得到了提高,更加充分体现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通过表6可以看出,前六名队伍在难度动作完成形式上均大量采用部分队员完成的形式。判断一支队伍整体实力高低的有效方式就是看其难度动作完成形式是采用集体完成、非集体完成还是个人完成[7]。通过分析比赛视频发现,立转1周和屈体分腿跳六支队伍都会选择集体完成;福建江夏学院整体难度完成质量较高,虽然在编排中多次采用个人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形式增加亮点,但在集体完成数量上不占优势;福建农林大学在集体完成难度中采用了阿拉C杠和屈体分腿跳,这是其他队伍所不具备的能力,也使得他们的排名比较靠前;福建商学院、武夷学院集体难度动作完成的质量较高,但数量较少,也从侧面反映出队员间存在实力不均衡问题;厦门医学院、仰恩大学在集体完成难度数量比例上是最多的,但两支队伍在集体完成难度上一味的追求数量,忽略了完成质量,这也导致他们名次比较靠后。因此,教练员在训练时应注重队伍的整体实力,缩小队员之间差距,选择与运动员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难度动作,以提高成套动作的难度技术水平。
表6 前六名难度动作完成形式
成套编排中难度动作的位置布局是教练员首要考虑的问题,合理的布局编排不仅能提高难度动作成功率,而且能够保证运动员具有充沛的体能,增强难度动作完成质量。据统计,前六名队伍音乐拍数在37-40个八拍之间,按照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开始部分为1-4个八拍;前半部分为5-20个八拍;后半部分为21-36个八拍和结束部分为37-40个八拍[8]。
表7 前六名难度动作在成套动作中位置分布情况
从技术完成角度分析,难度动作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体现,在成套动作中位置越靠后对运动员的技能和体能要求就越高[9]。由表7可知,前六名队伍在难度位置布局上存在不均衡的问题。福建江夏学院在四个部分的难度动作分布较为均衡,成套难度编排较为饱满,具有很好的连续性;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商学院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在运动员体能充沛情况下连续完成难度动作,以保证完成质量,但是在后半部分的难度数量以及完成情况上面却有所欠缺;在成套动作开始部分完成高质量的难度动作能够快速吸引裁判和观众眼球,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中武夷学院和仰恩大学在开始部分只选用了两个难度动作,虽然完成质量较高,但是在难度数量方面略显不足;厦门医学院在开始部分4个八拍中完成5个难度动作,虽然能较好的展现出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但是随着比赛时间的推进,运动员体能的下降,从而导致后半部分难度完成动作质量不佳,因此在进行成套难度动作编排时,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体能状态,均衡合理的安排难度位置布局。
3.1.1 在难度种类上,四类难度动作类型选择不均衡,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跳跃类,最低的为翻腾类,难度动作数量的使用上差距明显,各队伍之间实力相差悬殊。
3.1.2 在难度编排上,存在难度系数较低、表现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等不足之处。跳跃类难度动作整体完成质量较高,最常使用屈体分腿跳、跨栏跳和C跳。转体类难度动作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立转和阿拉C杠,但在完成质量、参与人数和旋转周数上还有待提高。翻腾类难度动作使用较少、形式单一,以手翻类和滚翻类为主,未出现空翻类动作。平衡与柔韧类难度动作较多使用踢腿类、抱腿类和劈腿类,参与人数较多且完成质量较好。
3.1.3 在完成形式上,立转1周和屈体分腿跳均是集体完成,其他难度动作较多采用部分队员完成,个别高难度动作由能力突出的队员独自完成。
3.1.4 在位置布局上,难度动作分布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前半部分难度动作较多,完成质量较好,后半部分和结束部分难度动作较少,完成质量不佳。
3.2.1 掌握竞赛规则,强化身体素质,注重难度动作完成质量,均衡合理的选择难度动作类型。
3.2.2 开拓创新思维,丰富跳跃类动作表现形式,增强爆发力,提高视觉效果;注重身体姿态控制,加强踝关节、腿部和腰腹核心力量以及平衡能力,提高转体类动作稳定性和旋转周数;促进翻腾类动作形式多样化,探索训练方法,开发空翻类动作,提高难度系数;加强柔韧、平衡等基本功练习,在编排上采用刚柔并济,彰显艺术魅力。
3.2.3 采取针对性训练,缩小队员水平差距,增强队伍整体实力,提高难度动作完成人数,增加集体完成难度,培养团队默契,增强难度动作一致性。
3.2.4 根据难度系数、动作负荷以及队员能力水平,合理均衡地安排难度动作在成套中各个时段的衔接,提高耐力素质,增加后半程难度数量,使难度动作编排更加饱满,具有连续性。
[1]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关于提升学校课后服务促进中小学健康成长的通知[EB/OL].https://www.sport.gov.cn/qss/n5015/c24453596/content.html.[2022-07-06].
[2]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21版啦啦操竞赛规则[S].2020.
[3]王亚冰.2018、2019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花球成套动作编排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1:10-11.
[4]王一茗.世界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中芭蕾转体动作的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20:13-15.
[5]范佳祥.集体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研究:以广西第12届学生运动会前6名队伍为例[J].安徽体育科技,2021,42(1):87-92.
[6]洪莹.2017-2019年三届世界啦啦操锦标赛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布局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20:42-43.
[7]张晓翼.中外青少年学生集体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对比分析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20:17-20.
[8]谭文芳,张小龙,陈岚,等.2021年世锦赛中日集体花球啦啦操转体类难度运用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5):43-44.
[9]范霞莉.2017-2019年啦啦操世界锦标赛集体花球转体类难度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34-37.
An Analysis on the Professional Actions of Group Flower Ball Cheerleading--Take the top Six Players of the 17th Fujian Games as an Example
ZHOU Yongliang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Fujian, China)
周永亮(1996—),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体育教育。